在A股持續活躍之際,有“牛市旗手”之稱的券商板塊表現亮眼。8月12日,國盛金控收穫漲停,哈投股份、錦龍股份、廣發證券等跟漲。6月23日以來,券商指數累計漲幅超15%。
機構對券商的調研熱情同步升溫。數據顯示,7月以來,8家券商接受機構調研,去年同期僅為3家。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業務轉型、國際化布局、特色化發展成為機構最為關注的問題。
業績亮眼驅動調研升溫
今年上半年,在政策利好和交投活躍的雙重作用下,A股上市券商業績普遍高速增長。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共有29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27家預增,2家扭虧。其中,14家券商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預增幅度超100%。
亮眼業績推高了機構調研熱度。7月以來,8家券商接受了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同業機構等在內的機構調研,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3家。其中,國信證券人氣最高,受到大成基金、廣發基金、開源證券等7家機構關注。
廣發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陳福&&,增量資金入市,將打開券商經紀、兩融、資管、投行等業務的增長空間,證券行業有望進入新一輪增長期。
在調研中,業務轉型、國際化布局、特色化發展成為機構關注的三大核心話題。
以業務轉型為例,財富管理轉型成為多家券商今年以來的發展着力點。例如,國信證券上半年積極推廣“全賬戶提傭”投顧服務模式,強化投顧服務持續陪伴,重點發展AI投顧及智能交易工具,實現投顧業務賦能。廣發證券聚焦財富經紀業務“高質量客群和高效率線上運營”重點發展方向,持續推進財富經紀系列改革落地,加快買方投顧轉型。
發揮香港“橋頭堡”作用
近年來,國際業務逐漸成為券商業績的重要增長極,這方面內容在機構調研中屢被問及。
記者梳理調研紀要發現,今年以來,券商重點布局投行一體化發展,着力挖掘香港地區“橋頭堡”的輻射效應,並將東南亞資本市場作為國際業務增長新引擎。
具體來看,招商證券堅持跨境融合發展導向,採取“短期聚焦,中長期布局”的節奏推進,以做大香港市場為第一曲線,做強國際市場為第二曲線,繼續堅持輕資産模式和數字科技驅動,聚焦客戶需求推進國際市場合作網絡建設,用差異化打法和多元化服務提升國際競爭力。
申萬宏源建立了以香港為中心的全牌照境外一體化業務&&,同時將業務延伸至海外市場,加強境外投行業務布局,服務國內企業出海和産業鏈國際化。
國海證券依託註冊地廣西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關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機遇,持續研究跟進東南亞主要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資本市場發展情況、優秀金融機構發展動態,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專業優勢,積極研究探索境外布局的潛在方向和方式。
中小券商深耕區域、精耕業務
當頭部券商聚焦業務的廣度和深度時,中小券商正通過差異化戰略開闢路徑——深耕區域市場,精耕細分業務。伴隨政策利好釋放,中小券商迎來發展新機遇。
在調研中,長城證券&&,監管層加強引導行業機構堅持功能型、集約型、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方向,中小券商將積極結合股東特點、區域優勢、人才儲備等資源稟賦和專業能力,有望實現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
區域深耕方面,國元證券主動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形成以安徽為大本營、輻射長三角等主要經濟帶的業務發展格局。廣發證券將持續鞏固大灣區競爭力,推進境內外一體化深入實施,切實履行資本市場“看門人”責任。
東方財富證券研報認為,中小券商人力與金融資本投入規模有限,難以與大型券商進行全業務條線的競爭,因此,可以集中核心資源,聚焦優勢行業和特色業務,打造精品業務,實現差異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