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科技創新已然成為驅動經濟增長與産業變革的核心引擎。資本市場作為經濟的“脈搏”,對這一趨勢感知敏銳。記者注意到,2025年以來,A股市場科技股行情表現亮眼,其中科創板憑藉政策扶持與技術突破的雙重“法寶”,成為本輪科技股上揚行情的中流砥柱。截至2025年8月11日,科創綜指年內漲幅高達22%,大幅領先滬深300、上證50、創業板指數等寬基指數,科創綜指、科創100、科創成長等指數更是率先創下去年“9·24”以來的新高,市場資金紛紛涌入這片“硬科技”的“新藍海”。
“硬科技”企業築牢産業根基
自科創板開板,六載砥礪前行,始終堅定不移地錨定“硬科技”定位,實現了從蹣跚起步到跨越式發展的華麗轉身。如今,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已攀升至589家,總市值成功跨越7萬億元大關。
科創板新興産業蓬勃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公司佔比超八成。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基因治療等前沿細分領域,也都有科創板公司積極布局,如同繁星點點,構建起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的繁茂産業生態。
科創板“硬科技”企業以其精準的行業定位和高成長潛力,為科技股上揚注入強勁動力。以AI領域為例,國産大模型DeepSeek的顛覆性突破,帶動AI資本支出顯著增長,國産算力芯片、光芯片、軟體應用等細分領域呈現高景氣度,估值隨之水漲船高。數據顯示,科創AI、科創芯片指數自“9·24”以來累計漲幅分別突破109%和95%。
作為科創芯片指數的重要成分股,寒武紀與海光信息憑藉在芯片設計領域多年的深厚技術沉澱,迎來了業績的集中兌現。寒武紀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已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盈利,庫存規模亦攀升至近28億元;海光信息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首次突破10億元關口,期末合同負債超3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4倍,有力地滿足了日益旺盛的國內高端芯片市場需求。
“科特估”邏輯引領價值發現
“改革、創新、出海、並購”多線並進的發展優勢,讓科創板公司始終保有強勁有力的成長動能,也為科技資産定價提供更為豐富的估值錨。今年科創板相關指數的上行行情,正是資本市場對“科特估”(科技特色估值體系)邏輯的生動詮釋與積極踐行。
科創板企業將研發創新奉為圭臬,業績表現日益奪目。自開板以來,6年累計研發投入高達7090億元,自2022年起已連續三年研發投入突破千億元大關。截至目前,板塊合計形成研發專利超12萬項,累計138家次公司牽頭或參與的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重要獎項。眾多科創板企業憑藉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不斷攻城略地,拓展市場份額,實現營收與利潤的雙豐收。以半導體行業為例,隨着國産替代進程的加速推進,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企業産能利用率節節攀升,中微公司等國産設備企業訂單應接不暇,業績穩步上揚,其估值也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與青睞。
與此同時,科創板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為增強優質科技型企業制度包容性與適應性保駕護航,為“科特估”邏輯的深化築牢政策根基。在科創板開板六周年的重要節點,一系列重磅改革舉措紛至沓來,其中設置科創成長層尤為引人注目。科創成長層重點服務那些技術取得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高昂,但目前仍處於未盈利階段的科技型企業。這一舉措為這些企業提供了更充裕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投資者挖掘潛力標的提供了更多機會。通過對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的集中管理,投資者能夠更精準地識別風險,切實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數據顯示,當前已進入科創成長層的32家企業,今年7月日均換手率均值較2024年的均值提升約54%,遠高於非成長層公司的提升幅度,流動性顯著改善。
指數化産品吸引長期資金
近年來,科創板指數産品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在數量與規模上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資金投資“硬科技”搭建了豐富多樣的橋梁,有力推動了投融資協調發展的資本市場建設。記者了解到,目前,科創板指數已達32個,構建起覆蓋寬基、行業主題、策略的多層次産品矩陣,吸引了約200萬投資者參與配置;超80隻境內科創板ETF成功上市,總規模超過2500億元,使科創板成為A股指數化投資比例最高的板塊。
隨着科創板改革的持續深化,指數産品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從質量層面來看,今年發布的多條科創板指數緊密貼合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特徵,成為投資者把握科技創新脈搏、搶佔産業升級先機的關鍵投資渠道。
例如,科創綜指作為首只全面刻畫科創板生態的指數,猶如一張詳盡的科技産業地圖,覆蓋了科技産業鏈的多個關鍵環節,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産業的整體發展脈絡;科創民企指數、科創板專精特新指數的推出,則充分考量了科創板民營企業佔比超七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超六成的顯著特點,生動凸顯了民營經濟與“小巨人”企業在科創板的支柱地位與蓬勃增長活力。從規模和數量上看,自2024年“科創板八條”發布以來,科創板新增57隻科創板ETF上市,較政策發布前數量增加近兩倍,基金産品規模漲幅超60%。
受益於政策的悉心扶持、産業趨勢的日益明朗,疊加AI、芯片、創新藥、機器人等細分領域的持續火爆,以科創板ETF為代表的指數化産品已然成為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重要利器。據了解,近年來,中長期投資者對科創板ETF的配置力度大幅提升,截至2025年6月底,合計配置規模已超400億元;其中,保險和企業年金的持倉佔比增長尤為迅猛。從投資標的來看,中長期投資者對跟蹤科創50指數的ETF青睞有加,持倉市值和持倉戶數已連續五年實現正增長。
業內人士指出,科創板正憑藉其獨特優勢,在科技浪潮中乘風破浪,不僅引領着科技股行情的發展方向,更以深化“科特估”邏輯為指引,吸引着眾多資金匯聚,為中國科技創新産業的騰飛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