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股權融資市場持續升溫。一方面,定增市場表現亮眼,截至目前,年內定增募資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逾500%,較去年全年增逾三倍。另一方面,IPO市場也出現了結構性回暖,順利首發上市的IPO企業數量和募資規模均較去年同期上升,而終止審核的企業數量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投資機構指出,股權融資市場的活躍有望直接拉動券商投行業務收入,實現行業整體佣金與投資收益的“雙增”。
定增募資額同比增逾500%
Wind數據顯示,以上市日作為統計標準,截至8月7日,今年以來成功實施定增的上市公司已有95家,合計募資額為7279.22億元。去年同期,實施定增的上市公司共92家,合計募資金額為1133.07億元。以此計算,今年以來定增市場募資金額同比增長約542%。即便和去年全年相比,這一募資額同樣大增三倍以上。2024年全年,實施定增的上市公司共145家,合計募資額為1730.52億元。
從行業分佈來看,國有銀行的鉅額定增最為突出。目前,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已完成合計5200億元定增,其中,中國銀行募資1650億元,郵儲銀行募資1300億元,交通銀行募資1200億元,建設銀行募資1050億元。此外,國聯民生、國泰海通兩家證券公司分別實施定增募資294.92億元、100.00億元,同樣位居上市公司前列。其餘公司則分佈在材料、技術硬體與設備、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産設備等行業。
在A股市場震蕩走高的背景下,今年的定增項目絕大部分實現了浮盈。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今年上市的95個定增項目中,共有89個最新收盤價相較發行價收漲,即九成以上的項目實現浮盈。其中,16家公司目前股價較增發發行價漲幅超過100%,中航成飛、*ST松發、東山精密、羅博特科、國盾量子等5家公司漲幅超200%。
機構人士認為,定增市場賺錢效應顯著,意味着未來有望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定增市場,進一步提升市場活躍度。
“今年以來定增投資的熱情和參與度都相對較高,需求良好。定增供給主要取決於審核速度以及發行速度,審核提供新的增量標的,可以作為供給的一種前瞻指標。”財通基金表示,定增市場在較大程度上是供給決定需求,特別是在市場預期較為穩定的背景下,後續定增需求有望保持較好趨勢。
IPO市場結構性回暖
相比再融資的明顯活躍,IPO市場在整體節奏維持穩健的同時,相比此前也有所回暖。
Wind數據顯示,按上市日計算,截至8月7日,今年以來共60家IPO企業順利首發上市,合計募資624.52億元,無論是數量還是募資規模,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行。截至8月7日,三大交易所今年以來獲受理的IPO共有181家,較去年同期的39家增長364%。其中,僅6月份,合計有152單IPO獲受理,遠超去年同期的74家。此外,截至8月7日,今年年內83家IPO企業終止審核或終止註冊程序,該數據較去年同期的347家大幅下滑約76%。
“從行業分佈來看,目前A股IPO申報企業主要聚焦戰略新興領域。排隊企業中不乏人工智能、機器人、半導體、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硬科技領域項目,説明A股資本市場將更多體現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夥人湯哲輝&&。
券商投行業務有望復蘇
今年股權融資市場的活躍有望直接拉動券商投行業務。隨着IPO市場回暖,同時再融資發行節奏加快,券商在承銷、配售及並購顧問方面的收入同步上升,實現行業整體佣金與投資收益的“雙增”,投行業務有望進入修復通道。
“一方面,作為主承銷商的券商投行業務將直接受益於承銷規模的擴大,帶動相關收入顯著提升,另一方面,具備雄厚資本實力的券商可通過自有資金或資管産品參與優質標的的戰略配售,在市場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時布局,有望在未來獲得超額投資收益。”中航證券&&。
中信建投證券&&,“國九條”明確提出“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證監會強化對IPO全流程的審核,重點打擊財務造假、突擊分紅等問題,企業上市門檻提升。隨着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包括北交所聚焦專精特新、科創板支持硬科技等舉措,IPO市場或逐步回暖,同時項目質量亦會不斷提升。基於良好的半年度業績預告,疊加資本市場改革深化、流動性寬鬆及市場指數中樞上移預期,券商板塊下半年投資機遇凸顯。
“2025年二季度,上市公司IPO募資規模同比增速回正,再融資規模大幅放量,有望帶動券商投行收入修復。預計二季度上市券商投行業務收入有望同比增長20%。”民生證券認為,政策呵護夯實券商業績基本盤,並購重組與定增融資有序鋪開,券商業績修復進程有望持續。
伴隨業績改善、並購重組和再融資穩步推進,券商凈資産規模有望持續增長,ROE(凈資産收益率)回升趨勢或仍未結束。經濟基本面反彈和財富效應逐步釋放,也有望加速資管業務修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