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説可以穿着拖鞋接受採訪,龔向桃松了一口氣。她還是踩不慣高跟鞋。因為要參加活動,她戴了一串珍珠手鏈,小攤上買的,臉上的粉底是同事的手藝,面對鏡頭7年,她依然不會化粧。
到自我介紹環節,像以往那樣,她説自己就是一位最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沒上過多少學,“長相普通”,來自四川自貢榮縣一個叫波羅的小村莊,小到“你肯定沒聽過”。可是每天,2000多萬人在手機那頭等着她出現。
燒火,做飯,喂豬,賣肉,為柴米油鹽拌嘴和操心,在展示了一種最普通的日子後,龔向桃和丈夫包立春一家火了。不到3年,他們的視頻號“蜀中桃子姐”粉絲量在美食領域名列全國前二,排名第一的是李子柒。不到7年,主打川渝特色美食的同名品牌,年産值超過3億元。
這是一個關於“意想不到”的成功的故事,關於普通人怎麼面對成功,也關於人的象限被什麼定義。
“蜀中桃子姐”在春節期間直播帶貨。李健學攝
一種普通的日子
火起來完全是場意外。
那是2020年,因為做飯好吃,龔向桃被妹夫黃明喊起拍美食視頻已經兩年了,還是沒什麼起色。黃明和另一位創始人合計,出去旅拍找找出路吧,把相機交給了包立春的妹妹。
那天,夫妻二人去釣魚,矮小的龔向桃提了很多東西,包立春卻打個空手,倆人拌起嘴,被鏡頭記錄了下來。評論區從沒這麼熱鬧過,大家為龔向桃打抱不平,吐槽包立春大男子主義,甚至有人説要來“打”他。可不管怎樣,視頻火了。
“自媒體的真諦,那個時候我們一直在探討到底是什麼。”黃明在深圳創業時拍過短視頻,都失敗了。他們突然意識到,大家愛看的不是美食,是“平常的真實的生活”。
“拍視頻咋個説的?”包立春説,“對,‘記錄美好生活’。它一定是記錄真實美好生活。”
他們開始把鏡頭對準最普通的那種日子,包立春賣豬肉,龔向桃燒菜、喂豬、幹活路。種了什麼就吃什麼,想到什麼就説什麼。最開始的直播間是用豬圈改的。
龔向桃吐槽包立春好吃,“一天到黑跟那害喜一樣,想吃這樣想吃那樣”。
在土灶上做披薩,包立春大呼:“妖精十八怪的,明天這個餅可不可以下稀飯喲?”
雞不下蛋了,兩口子操心:“兩天才撿三個蛋,它還耍星期天麼?”
滾燙得好像剛端出鍋,這樣的對話在村野阡陌數不清的灶&旁邊發生,只是龔向桃一家的被記錄了下來。有人留言説,這些視頻讓他很想家,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想到自己家的柴火飯,想到了自己。
“最真實的東西,最真誠的東西它才是最OK的。”黃明説。
很多人都好奇他們是不是有劇本,龔向桃回答:“你如果説了一個謊,就要用無數個謊言去圓那一個謊。我有什麼我就説什麼。”
包立春甚至奇怪:“我一直也沒覺得我們兩口子有啥子與眾不同。”
那句“包立春,進來把火燒起”,就這樣點燃了很多人的鄉愁。好像在説,最普通的日子,也能燃燒起火焰。
“我是一個家庭主婦”
在這個灶&燒熱之前,人生的調味罐裏,好像只有苦。
龔向桃是家裏第二個女孩,父母想要兒子,把她送到外婆家,11歲被接回之前,她都管媽媽叫“嬢嬢”。
差60塊錢,讀不起了,龔向桃停在了四年級。後來做直播,彈幕上時常出現她不認識的字、聽不懂的成語,粉絲就打成拼音,一個一個教她。
遇到包立春之前,龔向桃賣過衣服,推銷過瓷磚,當過保姆,最溫暖的是在餐館打工的日子,老闆娘信任她,會把買菜錢交給她。
即使掙了錢,她也捨不得花,每月只給生活必需品留百十塊。最大一筆花銷,是用700多塊給媽媽買了一台洗衣機,冬天洗衣服實在是太冷了。
黃明印象裏的龔向桃,“不愛説話,自卑”,但是他理解。他家就住在臨近的村,小時候,一個月能吃一次肉就算好了,每天喝紅薯稀飯,以至於現在看到紅薯就頭大。後來父母去新疆的磚廠打工,他從初三開始一個人生活。
也飄過,大學畢業以後一心想掙錢,炒股、做生意,虧得很慘。他覺得,得回頭看看自己的初心了,“是真的是想去掙錢而掙錢,還是説你把細節做到位之後,順便把錢掙到。掙錢就像長頭髮一樣,它一定是在你不知不覺間把細節做到位,自然長出來的”。
創業失敗,黃明回到曾經一心想離開的“18線城市”,突然有了“想在有生之年,把榮縣做得大家都曉得”的衝動。他現在還留着幾個自己早期拍的視頻,有探險村裏荒廢的“鬼屋”,有想念爸爸的留守兒童。他在視頻裏叫二狗,表演風格有點中二,但每一幀都是對家鄉的記憶。
他發現嫂子龔向桃做飯好吃,便邀請她拍美食視頻。那時候龔向桃有了孩子,很難再出去打工,聽説能掙活路,就答應了。
剛開始那會兒,龔向桃只埋頭做飯,不怎麼説話,更不好意思露臉,“臉上的斑點啷個多!”為數不多的幾次自我介紹,她説的都是,“我是一個家庭主婦”。
後來被黃明説服出鏡,她緊張到把糖當成了鹽巴。對最拿手的做飯也有很多顧慮,“害怕別人説你做得不好,做得不正宗”。
但是,即使在沒什麼人看、大家都有些氣餒的時候,她還是堅持每週更新5次。她會跑很遠去找新鮮的食材,看別人的直播,學習成語和怎麼回復留言。她從沒提過放棄。
“不掙快錢”
視頻火了,漲粉的速度超出幾個人的想象。2021年,已經有2000多萬人在鏡頭後面坐等龔向桃一家做飯、拌嘴。
帶貨和廣告很快找上門,一個品牌開價60萬,只用“露”幾秒就行。投資人從北京上海飛到榮縣,希望聊聊投資。
那正是他們研發産品的起步階段,黃明記得,“確實誘惑很大”。
可是只合作了幾個廣告,他們就不接了。公司的第一位員工虞海瑕,那時剛入職不久,報到地點是個“很小的門市”,五個人和三張桌子擠在一起。聽説有廣告,她高興壞了,“我説我們公司接到活了!”結果第二天,有人告訴她,“我們還是應該做我們自己的品牌”。
沒經過什麼分歧,幾個苦日子裏鑽出來的人決定,“不掙快錢”。
“為什麼就想只做自主品牌?因為我們自己賣的東西,品質是什麼樣子,我才是可以控制的。”包立春説。
他賣了幾十年豬肉,攤上從沒擺過下了仔的母豬肉——這種肉的利潤是一般豬肉的3-5倍,但是老、嚼不動。來找他的大都是回頭客。
賣豬肉的手藝是跟父親學的,老人家不識字,告訴他,“整人生意不長久,長久生意不整人”。
他們把“以自己和自己孩子吃的標準做産品”作為自己的slogan(品牌口號),“非必要不添加”。第一款産品就是無添加的缽缽雞。
“蜀中桃子姐”在大頭菜基地選品。李健學攝
辣椒是去貴州、河南當地採購,轉基因的油“絕對不能用”,番茄要新疆産的,因為是自然成熟,大頭菜不用添加劑,保質期短,他們認了。
很多人找來推銷防腐劑、色素、辣椒精、甜蜜素,用了可以把成本降到很低,都被拒絕了。相反,他們從“很大的奶製品公司”請來品控,成立質量部門,全程抽檢,用了這些添加劑的供應商,直接終止合作。
成本自然要上來,黃明説,“如果我們價格拼不過,我就不拼價格,這個産品就不上”。
5年時間,他們一共推出50多種産品,不到很多品牌的零頭。他們沒貸過款,賺一點投一點,用包立春的話説,“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生意”。最困難的時候,黃明取過女兒的教育保險金。
直播間裏,龔向桃會勸粉絲,大頭菜保質期短,買一包兩包就夠,缽缽雞總吃也要膩,別囤太多。她覺得,“大家掙錢都不容易”。
“做品牌首先是把人做好。”黃明認為,“不能賺讓自己內心不安的錢。”
大約今年年底,一座全新的“超級工廠”將上線,使用的是國際標準。
“我們希望未來蜀中桃子姐真的會因為良心做品質,沉澱為一個一線國貨品牌。”黃明説,“未來或許有些人沒有看過桃子姐的視頻,但是知道蜀中桃子姐這5個字,它不坑人。”
工人在車間分揀、包裝産品。新華社記者袁波攝
“找到自己的價值”
包立春經常説一句話,“我們搭上了那一班順風車”。眷顧、運氣、時代的風,這是幾個人都提到的感覺。
“做短視頻的人很多,做得比我們好的也很多,我們如今能夠有2000萬的粉絲,就覺得自己的責任越來越大,我也在想要做些什麼幫助到別人或者改變些什麼。”龔向桃説。
不久前,貴州榕江遭遇特大洪水,他們第一時間捐贈了20萬元現金和價值20萬元的物資。他們累計參與公益項目20余項、捐贈物資合計270余萬元,支援10余個受災地區,資助13所鄉村學校。
2021年,榮縣大頭菜滯銷,團隊聯合當地工廠開發了一款産品,把初級農産品深加工做成預包裝食品。後來,下飯大頭菜成了保留産品,五六千戶,2萬多畝,每年都收。老人終於不用挑着擔子走十幾裏山路去賣貨了。不止大頭菜,冷吃兔等很多商品原料都來自榮縣周邊農戶,上萬多農戶因此增收。
生意越做越大,他們在成都創立了電商運營中心,倉庫、客服團隊一直放在老家榮縣,算下來,成本比放在成都每年要多一兩百萬。他們的理由是,那裏有很多老員工,倉庫換地方了,他們怎麼辦呢?
幾年過去,這個團隊已經發展到170多人,每個人都上了五險一金,包括保潔阿姨。團隊的百分之七八十是女性——年輕寶媽,來自周邊村鎮的家庭婦女,有人已經當外婆當奶奶。
虞海瑕記得,2020年加入蜀中桃子姐團隊時,因為剛生寶寶,之前被很多公司拒絕了,只有這裡什麼也沒問。現在,她已經是客服部門的負責人,管理一個18人的團隊。一開始,她對當領導沒有自信,龔向桃告訴她,“要相信自己”。
“我們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虞海瑕説,“我不只是説我可以做一個媽媽,我還可以做我孩子的榜樣,我以後可以告訴我的孩子説,媽媽在照顧你們的同時,沒有因此暫停自己的腳步。”
因為拍視頻,龔向桃識了不少字。現在,她負責公司的內容策劃,帶領團隊做很重要的決策。她對自己終於不那麼“摳”了,前兩年,給自己買了迄今最貴重的禮物,一條金手鐲,平時不敢戴,過年時才套上。
她站在鏡頭前還是會心慌,但已經可以流利地大段大段地表達。5月,她在世界品牌莫幹山大會論壇上,向全國推薦自己的家鄉。6月底,她在第七屆全國縣域旅游研究成果發布系列活動上説,他們的品牌“開始踏入第二個五年的新征程了”。
沒讀什麼書依然是龔向桃最大的遺憾,不過她開始覺得,“不只學校是學習的地方。只要想學,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是學校,隨時開始都不晚”。
“桃子姐最大的變化就是自信了,真正找到了自我。”黃明説,其實他們都變了很多,包立春勤快了,“會體貼人”了,經歷過太多風浪的自己開始嚮往“內心的自由”。也有一些是沒變的,“我不願意做一些讓自己心裏不安的事情”。
有段時間,龔向桃不好意思展示自己在公司的那一面,更新的視頻還是圍着灶&轉,她怕別人説她“忘本”。慢慢地,他們覺得,既然要展現真實的生活,一個人通過堅韌、努力,在人生中重新起跑,不正是真實的一部分嗎?她開始在視頻裏拍公司同事,記錄出席的活動,還有美食——不是在土灶上,而是在自動化生産線。
“初心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初心不是説以前拍農村,現在也拍農村。我覺得,初心是我依然憑良心做品質,我依然不坑人,我依然做真實的自己,我依然正直善良,我有擔當。”黃明説。
我問龔向桃:“如果再讓你做自我介紹,你會怎麼説?”
“也是一個家庭主婦,加一個……”她有點猶豫,後面的攝像小姑娘喊,“品牌創始人!”
她靦腆地笑了,“加品牌創始人”。(記者徐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