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跨域3000余公里的雙向奔赴,這是一曲區域均衡發展的共贏樂章。
龍粵産業互補催生“化學反應”,科技創新迸發“新質動能”,內外開放合作奏響“奮進強音”……
在哈爾濱市舉行的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會場外景(8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在8月3日於哈爾濱舉行的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灣區新機遇 合作新&&”廣東企業家對話高質量區域合作圓桌會上,龍粵合作的新機遇、新前景,引發與會者熱議。
《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印發8年來,黑龍江和廣東、哈爾濱和深圳等合作機制從無到有、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合作領域日益拓寬,不斷吹響高質量發展的奮進號角,跑出對口合作“加速度”。
深哈産業園內景(黑龍江省工信廳供圖)。
互補産業合作催生“化學反應”
在位於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的深圳(哈爾濱)産業園,記者近期看到,龍江“特區”正拔地而起。
招投標“評定分離”、推進M0新型産業用地、100余項深圳等地先進政策舉措推廣應用……2019年建設至今,這裡註冊企業超700家,數字經濟、生物經濟、高端裝備製造等産業初步呈現出集聚發展態勢。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晉周説,在兩地共同努力下,深哈産業園已成為跨越山海、合作共贏的“金字招牌”,探索“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協作發展新路徑。
來自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的統計顯示,目前深哈累計實施合作項目122個,完成投資430億元,構建起多點支撐、多業並舉的産業發展態勢。
“一枚印章管審批,辦事只進一扇門。”記者了解到,哈爾濱新區正在推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勇於先行先試、引領改革創新,為入駐深哈産業園的企業帶來便利。
哈爾濱市副市長王波&&,一邊是改革前沿經驗的引入,一邊是老工業地區思想更加解放賦能“改革”,“雙向奔赴”推動哈爾濱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近年來哈爾濱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産業鏈發展,文旅火熱出圈,背後不僅是哈爾濱本地幹部轉變工作作風,更是解放思想推進新質生産力,與自身優質文旅資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機制。
這是龍粵、深哈對口合作跑出“加速度”的縮影。
近年來,龍粵兩省構建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的合作體系,13對市(地)、17對省直部門、58對縣區、14對院校、42個市縣工商聯、20余家商(協)會建立結對關係,不斷推進雙方合作邁向縱深。
——“千年商都”廣州和“塞上糧倉”齊齊哈爾,在糧食、農業等領域互補發展。依託廣州市協作部門助力搭&,齊齊哈爾北緯47°特色農産品線下系列營銷活動受到大灣區居民歡迎。
廣州市貿促會主任陳思民説,大灣區擁有開放的市場、活躍的創新生態和成熟的産業體系,而東北資源富集、産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
——佛山、雙鴨山共唱一首“山歌”,製造業大市、能源原料基地相得益彰。近年來,雙鴨山着力打造“天然+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生産基地,製造業當家的佛山對石墨需求量大,雙方持續挖掘各自比較優勢,引導投資開發建設石墨精深加工項目,推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領域深化合作、擴大成果。
——綏化、湛江“北薯南種”,助力農業增産增收。以往的11月,湛江遂溪縣溫暖如春,但不少土地閒置,而綏化望奎縣的農民和機械,又受限於東北寒冷的冬天無活可幹。
通過深入調研,兩地探索“北薯南種”和“稻—稻—薯”輪作模式。來自東北的“候鳥農民”,11月從黑土地奔赴雷州半島。早春三月,色澤金黃、個大飽滿的馬鈴薯,在遂溪的種植基地破土而出。統計數據顯示,在廣東種地的望奎縣農民每年人均增收1.5萬元以上,同時每年有1500多名湛江農民參與其中獲得收入。
廣東省委相關負責人&&,廣東着力在強化産業合作上下功夫,立足廣東、黑龍江兩省産業互補性強的特點,重點在農業、先進製造和文旅康養等領域拓展合作空間,深化合作園區共建,攜手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
科技創新合作迸發“新質動能”
龍江騰雪浪,粵嶺起智核。
在不少專家看來,廣東省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黑龍江科教資源富集、産業基礎堅實,兩地科創合作,培育壯大新興和未來産業具有廣闊潛力。
深圳是全國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也是創新資本活躍的“創投之都”。如今,更多的資源活水正澆灌“科教重鎮”哈爾濱,助力創新“小鮮肉”成長為科技“大塊頭”。
近期,深哈産業園深哈投資基金聯合深創投出資3500萬元,共同投資園區企業哈爾濱航威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航威智能裝備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特電機與控制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轉化&&,致力於成為微特電機行業的領軍企業。
華為公司、聯合飛機、北科生物……越來越多的廣東“科創力量”,也來到東北。
基礎設施更強了。“我們與牡丹江醫科大學共建現代産業學院,累計培養350余名檢驗人才;與黑龍江省內20余家縣域醫療機構共建區域實驗室,與多家三甲醫療機構成立專科聯盟,已經成為黑龍江省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金域醫學集團副總裁柳盛偉説。
新興産業活力更足了。近期,位於哈爾濱的聯合飛機大型民用無人機産業基地,當天下線的Q100農業植保無人機凌空而起,在飛手的操作下適時噴灑着水霧。項目總投資25億元的聯合飛機基地項目,達産後預計年産無人機1萬架,為龍江低空經濟騰飛注入新動能。
傳統産業合作升級了。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廣州與齊齊哈爾共同促進裝備製造産業提檔升級,如廣州數控與齊重數控合作的“重型數控機床系統國産化”項目,可實現應用多自由度機器人進行刀具更換、檢測、管理等智能化功能。
深圳元象科技副總裁孔博説,龍粵兩地科技創新主體協同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更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廣闊空間。
內外開放合作奏響“奮進強音”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
基礎設施不斷升級的東北虎林園,持續推出系列主題活動的太陽島風景區,可帶來一站式旅游體驗的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今年4月,在廣州舉行的“南來北往,寒來暑往”黑龍江省2025年度夏季旅游推介會,受到市民歡迎。
南飛過冬,北漂避暑。如今,越來越多的“東北老鐵”來粵過冬,許多廣東人也選擇在夏天到清涼宜人的黑龍江度假。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黑龍江省接待廣東游客204.2萬人次,同比增長26.6%。
在哈爾濱創意設計中心,入駐企業哈爾濱好運品牌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引入深圳華研科技戰略投資,創意推出中醫零食、中醫雪糕、養生葫蘆茶等創意産品,與成都春熙路等20多家知名景區合作,僅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期間,産品銷售額超3500萬元。
聯手拓展國內市場和俄羅斯、東北亞、東盟等國際市場,龍粵合作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對口合作以來,牡丹江市通過龍粵俄“兩國三地”創新合作模式,依託東莞市企業技術市場優勢和牡丹江市對俄區位優勢,降低生産成本,共同開發國內國際市場,通過共建境外木業加工園區等方式,推動東莞企業開闢俄羅斯市場,實現生産前移和産業轉移。
從共建園區到聯袂出海,一些地方和部門正探索對口合作的新方向。
在第八屆中國—俄羅斯博覽會、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等展會上,中氣食族系列産品亮相,受到歡迎。
哈爾濱創意設計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閆實説,作為深哈合作的縮影,這一品牌將中醫食養文化及龍江特色物産推向全國各地、走向國際市場,助力哈爾濱打造“創意設計之都”。
在3日企業家太陽島年會的圓桌會上,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楊榮源説,熱切盼望能與黑龍江的優秀中藥企業深化合作,更好匯聚各方資源優勢,在中藥技術研發和産業轉化應用上取得新突破。
展現新氣象,起筆新篇章。龍粵兩地正擼起袖子加油幹,打造對口合作樣板間,深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走深走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陳凱星 孫飛 楊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