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治理中,“高效辦成一件事”是民生期盼。全國多地多部門以創新舉措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彰顯基層治理的溫度與效率。
■成都市武侯區:做好“加減法”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成都市武侯區近年來堅持以“深耕善治”為導向,做好“加減法”推進基層治理,以高效能基層治理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清理社區工作多餘負擔,武侯區做好“減法”,減少不必要的證明,部分事項辦理只需一張身份證或一本戶口薄。
武侯區玉林北路社區政務服務事項從過去的100多項減為現在的60多項,證明事項明確為3項。
在推動街道社區聚焦主責主業的同時,武侯區做好“加法”,不斷充實社區工作人員隊伍。
■遼寧:“一站式”結算服務讓商保患者實現“零跑腿”
近日,瀋陽市的全秀晶女士來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代母親辦理出院結算,她也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推出商業保險“一站式”結算服務以來第一位受益者。
遼寧省衞生健康委員會積極推進醫療衞生機構信息共享互通工作,瀋陽、大連等市的一些醫院近來陸續開通商業保險線上理賠服務,真正實現了商保患者“零墊付、零等待、零單據、零跑腿 ”。
■河南許昌:政務服務創新又“走心”
河南省許昌市以人臉識別技術實現政務服務“免證辦”,群眾刷臉即可辦理40余項業務,免提交100多種證件。通過數據融合與流程再造,事項辦理時間壓縮超20%,大幅提升辦事效率與滿意度。
此模式重構辦事流程,有效解決排隊過號、無證件無法辦理業務等痛點,顯著提升辦事效率與體驗。其“小切口帶動大應用”的實踐,成功入選全國創新案例,成為“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樣本。
■浙江湖州:從飯店後廚到外擺攤位 便民經濟裏的餐飲“新解法”
下午三點,在位於浙江湖州市吳興區龍泉街道祥和社區旁的一家飯店門前,市民朋友們已經排起了長隊。店員們將剛出鍋的菜品陸續擺上戶外的長桌,十幾道菜品色香味俱全,路過的市民紛紛加入到選購的隊伍中來。
該飯店以往專注於店內經營。如今,為符合老百姓家庭用餐需求,飯店在店外設立攤位,開拓起社區便民熟食外賣業務。
據飯店負責人介紹,在店外設立攤位並非簡單的“擺攤”,而是品質餐飲的延伸。相關部門也將把好關,助力市場健康發展。
統籌:李傑 王健 李佳琳
編導:田甜
包裝:夏勇
配音:蔡紫涵
綜合新華社記者報道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