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黃海榮)隨着“數字中國”建設加速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環保産業作為關乎國計民生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領域,正面臨環境治理精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的雙重挑戰。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結合,推動提質升級,是環保企業打造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
近日,由新華網上市公司研究院、國聲智庫主辦,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支持的“AI+環保”數智環保産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環保之鄉”江蘇宜興舉辦,業界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同探討“AI+環保”新範式,探尋人工智能賦能環保産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
危廢行業機遇挑戰並存 智慧化轉型破解行業痛點
近年來,全球環保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據主辦方聯合發布的《“AI+環保”數智環保産業智庫報告》數據,預計2025年全球環保産業市場規模達3.8萬億美元,其中,全球危廢産生量呈快速增長態勢,2024年達4億噸(中國1.06億噸)。
“環保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機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國際部副處長汪爽&&,在“雙碳”目標和《新固廢法》推動下,環保産業細分領域危廢處置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不足2000億元躍升至2023年的4356.9億元。
同時需要關注的是,在危廢處置行業,地區間産能利用率存在結構性差異,部分地區産能過剩、行業內卷、資源利用不均等問題突出。汪爽建議行業發展應從“量增”轉向“質升”,推動行業整合、資源循環利用、全流程信息化監管。她以上海化學工業區實現全生命周期智慧化溯源與監管、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協同處置&&為例,強調智慧化與協同化是破局關鍵。未來需通過政策與資本聯動、國際合作深化,推動中國危廢處理方案走向全球。
近年來,政策層面也在大力推動將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術應用於危險廢物環境治理領域。2025年2月,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 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6年,全國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全覆蓋;到2027年,全國危險廢物相關單位基本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全覆蓋;到2030年,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國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佔比控制在10%以內。國務院《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建立“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監管體系,推廣智能監控(如視頻監控、電子標籤),實現全過程跟蹤管理及數據互通共享。
國聲智庫執行主任徐蘊峰&&,國家系列政策強調運用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緊盯危險廢物産生、轉移、利用處置等環節,為“AI +危廢處理”産業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政策支持。
“場景+技術”雙驅動工業AI助力危廢行業高效低碳轉型
《“AI+環保”數智環保産業智庫報告》闡述了人工智能如何通過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資源化技術創新全面賦能危廢行業。在焚燒環節,AI通過實時監測溫度/壓力等參數實現精準調控,優化燃料配比降低10%-20%運營成本,自動化運行減少30%-40%人工投入;在管理層面,AI實現從産生源識別、運輸路徑優化到處置方式選擇的全程智能管控,並構建區塊鏈追溯&&;在資源化領域,AI快速分析危廢成分、優化回收工藝參數,動態調整生産過程提升金屬回收率,同時預測市場需求指導産銷策略。典型案例如全應科技ADMC&&,通過數字孿生預測設備故障,使維護效率提升50%以上,推動危廢行業向高效、安全、低碳方向轉型。典型案例如全應科技ADMC&&,通過數字孿生預測設備故障,使維護效率提升50%以上,推動危廢行業向高效、安全、低碳方向轉型。
上海全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建濤&&,環保産業的數智化轉型需“場景根基+技術賦能”雙輪驅動。全應科技深耕工業AI領域,通過自主研發的工業AI智能控制&&和iDiC 邊緣智能控制器,已在能源、化工等領域服務上百家企業。針對危廢處理這一“硬骨頭”,AI技術可動態優化燃燒參數、構建風險預警模型,實現 “安全處置、節能降碳、減員增效”。
工業AI區別於通用AI,需具備“動態適應、實時決策、全局優化”能力,通過融合機理模型與實時數據訓練,可破解傳統工業 “依賴經驗、響應滯後”的難題。亞太信號與信息處理聯合會副主席、西北工業大學教授何明一指出,在環保領域,工業AI能精準適配危廢焚燒的非線性、強耦合特性,例如通過多變量預測控制優化燃燒參數,在保證排放達標的同時降低能耗。
他同時強調,“大多數工業場景面臨數據、算力、能源等資源有限的問題,因此需要把數字智能與物理特性深度融合的工業人工智能。”他介紹,在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保錚合作完成的《神經網絡信號處理系統——有限精度設計理論》一書中探討的有限精度理論技術可以大大減少系統存儲量和能源消耗,優化模型,在提高穩健性的同時降低系統成本,適合危廢環保等工業領域應用。
“AI+環保”賦能福鼎環保構建全鏈條智能優化體系
座談會上,宜興福鼎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香胡分享了公司在環保智能化方向的探索實踐。作為深耕危廢治理領域30餘年的行業領軍企業,福鼎環保從1993年落戶宜興,成為內地首家專業危廢焚燒企業,填補行業空白。多年來,福鼎環保始終聚焦工業危廢細分領域,累計獲得67項專利技術,為全球客戶交付1300余&套焚燒系統,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在談到危廢治理行業的痛點時,他坦言,危廢處理行業長期面臨高含鹽、高腐蝕性廢物處置難,設備運行不穩定等問題,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AI+環保”的工業人工智能實踐為環保行業破局升級帶來新機遇,讓傳統産業搭上“大模型”技術東風,破解發展難題。
“AI+環保”在實際工業場景中應用中面臨哪些挑戰?宜興福鼎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寶山具體介紹了危廢行業智能化需突破“三大壁壘”,即設備協同壁壘(數據孤島)、經驗依賴壁壘(核心操作靠人工)、成本控制壁壘(藥劑與能耗浪費)。
他分享了福鼎在工業人工智能(簡稱工業AI)方向的破局嘗試,通過與上海全應科技聯合引入ADMC智能控制&&,基於1300余&套焚燒裝置的實時運行數據建立數字化模型,實現全流程監控與動態優化。&&通過分析危廢種類、熱值及工藝要求,自動調整運行參數,確保充分燃燒;同時依託智能診斷功能快速識別設備異常,提供解決方案。項目實施後,系統自動化程度提升40%,人工干預減少30%,設備故障率下降30%,顯著增強了運行穩定性。郭寶山&&,這一成果不僅驗證了AI技術對硬體設施效能的深度挖掘能力,也與公司長期以來積累的規模化處理經驗形成協同效應。
在工藝流程優化方面,AI技術進一步釋放了福鼎環保的客戶資源價值。針對內銷190家客戶覆蓋的多行業危廢特性(如化工行業的高熱值廢液、醫藥行業的複雜有機廢物),AI算法通過分析歷史處理數據,為不同行業定制預處理方案,提升危廢可焚燒性;在尾氣處理環節,AI系統結合德國、日本等外銷客戶所在國的高標準環保要求,實時監測尾氣成分並動態調整凈化設備參數,確保全球項目穩定達標排放。通過此類數據驅動的優化,公司危廢處理能力提升20%,處理成本降低10%,同時鞏固了其在國際市場的技術競爭力。
福鼎環保通過將AI技術與規模化硬體基礎、跨行業客戶經驗深度融合,不僅實現了單點系統的效率提升,更構建了覆蓋“設備-工藝-服務”全鏈條的智能優化體系,為危廢處理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複製的實踐範本。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顧煒宇&&,未來將構建匯聚多元主體的綠色金融生態&&,通過AI技術與環保産業的深度融合,推動“AI+環保”模式向全鏈條、全周期縱深發展,創新打造智能環保産業協同生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