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國黃金儲備規模已達7390萬盎司(約合2298.55噸),較上月增加7萬盎司,連續第八個月凈增持。今年以來,多國央行對黃金的購買熱情依舊高漲,這反映出其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美元信用弱化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考量,將對外匯儲備結構、黃金價格走勢、投資者決策等多方面産生持續影響。
外匯儲備持續優化
自去年11月重啟增持以來,我國央行月度購金量呈現“前高後穩”特徵:2024年12月增持33萬盎司,2025年1月至6月期間,月均增持量維持在6萬盎司至16萬盎司之間。
我國央行對於黃金的增持是全球央行“購金熱”的一個縮影。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央行凈購金量達1136噸,創歷史第二高位;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購金的前三大買家為中國、波蘭、土耳其,合計佔比超50%;在全球央行購金調查中,95%的受訪機構計劃未來12個月繼續增持,這一比例創2019年調查以來新高。
各國央行為什麼連續增持黃金?一方面,從國際收支平衡的角度來看,各國央行增持黃金有助於優化外匯儲備結構。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黃金作為非主權信用儲備資産,不受單邊制裁影響,與其他貨幣資産的價格走勢並非完全一致。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美元信用持續弱化的背景下,通過合理配置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可以有效對衝因單一貨幣匯率波動而帶來的損失風險。
另一方面,我國央行的購金操作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形成戰略共振。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按全口徑計算,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央行增持黃金,為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角色升級提供了實物資産支撐,彰顯了央行在複雜國際環境中的前瞻性布局,有助於增強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説。
從長期看,我國黃金儲備增持趨勢或將持續。吳丹&&,儘管我國央行已連續8個月增持黃金,但與部分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黃金儲備規模仍有較大差距。基於戰略安全與資産配置需求,全球央行特別是黃金儲備較少的新興經濟體,仍將持續強化黃金儲備布局。
“不過,在我國黃金儲備規模增長較快的情況下,央行將會根據政策目標和市場情況,適時調整增持黃金的速度和節奏。”董希淼認為,當前國際金價處於歷史高位、金價波動加劇,這將在一定程度對央行繼續增持黃金的操作帶來影響,短期內增持速度可能放緩。
金價經歷頻繁波動
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在一定程度上將對黃金價格形成支撐。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金價一定會上漲。
“央行購金是長期戰略行為,不代表金價只漲不跌,需警惕短期金價波動風險。”吳丹&&。從過往情況來看,曾出現過多次各國央行增持黃金但金價卻走低的現象。比如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各國央行加強黃金增持,特別是2012年至2016年,各國央行的購金量顯著高於售金量,然而國際金價卻持續走低。
此外,各國央行增持黃金的節奏和力度並不一致,對於國內外金價的短期影響也不相同。比如2024年5月至10月,我國央行暫停增持黃金,國內金價卻仍在上漲。同期,印度、土耳其等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央行增持黃金,但紐約證券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格、倫敦現貨金價卻震蕩明顯。
本質上講,央行對於黃金儲備的增持或減持並不是影響黃金價格的絕對因素,在大部分情形下,各國央行也是全球黃金交易市場的價格接受者。遠東資信首席宏觀研究員張林認為,對於我國央行來説,逐步增持黃金是調整外匯儲備結構的戰略步驟之一,以遠期黃金價格上行進行套利並非主要的考量因素。黃金價格在歷史上也經歷過長期的波動和回調,部分時段的波動幅度甚至大於股票市場。
“自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黃金與貨幣脫鉤以來,黃金價格漲跌的本質就是因避險需求而産生的投資波動。”張林&&,2022年以來國際和國內金價的迅速上調,與全球地緣政治形勢的持續動蕩、大國博弈的加深以及美元指數的走弱有關。
整體而言,黃金的定價預期,主要反映了對新增不確定性因素的考量。張林認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是更大還是更小?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有爭議的,這也是全球主要投資機構對於金價走勢判斷出現分化的重要原因”。
投資避免盲目追高
央行增持黃金的影響不僅體現在黃金市場本身,還會影響整個金融市場。這是否意味着迎來了黃金投資的窗口時點?是否可以跟隨央行的行動而行動?這些是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
顯而易見的是,央行連續增持黃金釋放了重要信號——黃金的長期避險屬性依然穩固。董希淼&&,投資黃金的方式、産品多種多樣,除了購買黃金主題理財産品、實物黃金之外,投資者還可以關注賬戶黃金(紙黃金)、積存金、黃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以及與黃金相關的股票。金融機構應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積極穩妥推進黃金業務相關産品和服務創新,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不過,業內專家提醒廣大投資者,投資黃金要避免盲目追高。“當普通投資者紛紛涌入黃金市場時,大體可以判斷黃金價格已經充分計入了當前不確定性的預期,避險需求帶來的投資需求可能也達到了頂點。”張林&&。他認為,在黃金價格已經快速攀升至歷史高位的當前節點,新進入黃金投資領域以及意圖新增黃金配置的投資者,應當避免因追求高收益而增大財務風險,這與配置黃金的避險邏輯是背離的。
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應理性看待過去一段時間黃金的上漲,避免盲目跟風,需根據自身風險偏好、資産規模、家庭發展階段等合理配置黃金,優先考慮長期保值需求而非短期價差;對於專業投資者而言,應關注黃金市場波動,結合美債實際利率、人民幣匯率、全球央行購金態勢、市場投資黃金熱度等因素綜合分析金價走勢,在股市、債市存在較高不確定性時,可將黃金作為對衝工具,提升投資組合安全性。
“要麼早行動、要麼不行動,這句話在資産市場上是一句至理名言。無論是對抗通脹,還是進行避險,黃金能夠給普通投資者帶來可觀回報的關鍵在於長期持有。”張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