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謀新 鏈博會彰顯創新底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8 09:28:55
來源:經濟參考報

“鏈”上謀新 鏈博會彰顯創新底色

字體:

  超百項首發首秀陸續亮相、首次設置“創新鏈專區”、多家知名跨國公司首次亮相……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上,超高的“含新量”彰顯出鏈博會的創新底色,也顯現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活力。

  新展品扎堆 首發首展“新意”濃

  今年“鏈博首發站”新品發布專區約有100多項首發、首展、首秀精彩呈現,較上屆鏈博會增加約10%。

  在“鏈博首發站”活動上,一個玻璃瓶裏的黑色粉末首次出現在大眾視野,這是貝特瑞公司推出的首創産品——i石墨。“硅基負極是突破鋰電池能量密度瓶頸的關鍵,但材料協同問題一直制約其現有應用。”貝特瑞i石墨項目負責人屈麗娟告訴記者,這次公司發布的BTR S+i石墨長續航負極材料解決方案,相較常規石墨,該方案可使電池使用壽命提升20%,休眠情況下容量保持率可維持在較高水平,存儲性能提升可超25%。

  數字科技也“鏈”出創新活力。在“鏈博首發站”上,浪潮集團發布算力中心智能運維機器人、智能礦山AI大模型、風液同源彈性液冷數據中心等新産品。“浪潮集團已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IT産品和服務,此次新産品聚焦底層技術支撐,將進一步面向全球,賦能行業智能化轉型。”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新品發布專區之外,各大展區內也是“人潮”涌動,“新意”不斷。

  首次參加鏈博會的亨通光電今年帶來一款全新産品——“Sunlight System健康陽光入戶系統”,可將太陽光導入照明光纖傳輸網,長距離傳送進入缺少陽光的房間內。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聚焦特種光纖産業鏈,企業正不斷延伸鏈條,開發新産品,將核心技術拓展至更多新興産業領域。

  連續第三年參加鏈博會的霍尼韋爾公司同樣帶來了新成果。其中,首發的智能船舶解決方案既能保障船舶數據安全、提升運營效率,又助力其滿足能效指標。“本次展出的實物展品中,超過95%由霍尼韋爾中國團隊針對本土市場需求研發製造。”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産業鏈供應鏈正日益與技術創新和生態協同深度相融。我們希望借助這一鏈動全球、推動協同創新的高端&&,加速本土創新技術與行業洞察的落地應用。”

  新展區吸睛 創新鏈首設專區

  科技創新成果如何從知識到技術、從産品到市場?如何搭建全球化、可持續的産業協同發展網絡?本屆鏈博會首次增設的創新鏈專區試圖提供可行的解題路徑。

  記者在現場看到,創新鏈專區設立了制度保障、載體支撐、服務協同三大板塊,展示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研發、産業應用,再到市場反饋的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全鏈條過程。制度保障板塊展示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性文件的引領效果和關鍵作用。載體支撐板塊展示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到産業化的全流程服務,重在解決“不會轉”“轉化難”“效率低”這些實際問題。服務協同板塊展示創新所需要的資本、人才、服務和文化,目的是解決成果轉化中信息不對稱、資源分散和商業運作困難這些問題。

  展區正中間,國家知識産權局展示的覆蓋68萬條存量專利的高校與科研機構專利盤活系統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近年來,國家知識産權局以國務院部署的《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為牽引,加快推動專利鏈與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着力促進發展新質生産力,圓滿完成對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的集中盤點、評價,篩選出具有轉化前景的68萬件發明專利進入資源庫,並進行大規模、多渠道、多方式供需對接,成功推動一批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産業鏈。”國家知識産權局副局長盧鵬起説。

  “相較於以往科技成果轉化中簡單的對接、轉移與交易模式,如今的轉化場景已發生顯著變化——單一産品的誕生往往依賴多個專利或科研成果的交叉融合,專利集聚、科研成果交叉集群的特徵愈發明顯。”科技服務企業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這一轉變對科技創新服務提出了全新挑戰,要求服務方必須掌握前沿科技與多元應用場景,通過組合式操作構建科技創新生態,實現各方協同支撐與生態效應最大化。歷經31年發展,啟迪控股已構建起全球創新網絡、垂直孵化體系、科技産業集群三大創新服務體系,覆蓋300多個科技園及孵化器。

  首次參展的中儲國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産業化公司。總經理紀律告訴記者,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是多學科交叉、多過程耦合的系統工程,牽扯到多個行業,是一個典型的需要長期投入的硬科技,其跨越科技到産業的死亡之谷的難度非常大。“我們非常期待通過本次鏈博會,拓展與外界對接、合作的機會,推動産業創新新生態與商機的落地,讓中國創造走向世界。”

  新朋友雲集 鏈結世界共創未來

  本屆鏈博會上,一大批知名跨國公司首次亮相。不斷擴大的“朋友圈”,帶來“鏈”動未來的無限前景,成為鏈博會與國家開放戰略同頻共振的生動寫照。

  作為鏈博會的“新朋友”,英偉達以“人工智能”為核心,聯合多個生態夥伴展示AI發展新成果。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開幕式上説,中國有超過150萬名開發者在英偉達&&上開發,將創新變為現實。同時中國的開源AI是推動全球進步的催化劑,讓各國和各行業都有機會參與AI革命。

  “美粧供應鏈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重工業供應鏈。”作為唯一參展的外資美粧企業,首次登上鏈博會舞&的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告訴記者,“在中國我們和超過1600家供應商緊密合作,一起為中國的消費者打造高效、智能的供應鏈生態圈,同時也把優秀的本土供應商帶向了國際舞&,讓中國創新成為全球方案。”

  今年首次亮相鏈博會的施耐德電氣,帶來聯合上下游打造的端到端綠色解決方案。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亞區總裁尹正&&,在中國,施耐德電氣通過短鏈布局和AI等前沿技術的深度應用,推進精益管理和上下游協同,持續強化自身供應鏈的敏捷和韌性。“中國已成為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最重要的供應鏈基地之一,我們將與更多鏈上夥伴加強合作,推動産業鏈加速邁向高效、韌性、可持續。”(記者 郭倩 吳蔚)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