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丨攜手維護全球發展“共贏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7 21:38:10
來源:新華網

新華時評丨攜手維護全球發展“共贏鏈”

字體: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 新華時評|攜手維護全球發展“共贏鏈”

  新華社記者曹筱凡

  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16日拉開帷幕。在國際形勢變亂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本屆鏈博會吸引更多外國企業參展、觀展,既彰顯各國工商界人士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共同訴求,也體現中國強化全球産業鏈韌性、凝聚合作共識的誠意。

  近年來,鏈博會已成為中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和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1200家國內外企業匯聚本屆鏈博會,找合作夥伴、找解決方案、找未來方向。與前兩屆相比,本屆鏈博會國際化水平更高、鏈式邏輯更加清晰、創新引領更加突出。先進製造鏈、清潔能源鏈、智能汽車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綠色農業鏈六大展區構建實景對接&&,以“從研發到應用”的全生命周期展示鋪就技術轉化路徑,帶動更多企業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分享全球生産網絡,提升全球産供鏈效能。

  讓生産更高效、讓創新更具活力、讓合作更緊密、讓生命更精彩、讓出行更便捷、讓地球更美好……不同展區的口號體現的是全球企業通過發展增進人類福祉的美好願景。空客、英偉達、施耐德等行業巨頭首次參與鏈博會,將攜手中國合作夥伴全面展示産供鏈融合互補成果。醫療、健康、餐飲、化粧品等行業全球頭部企業也將帶來最新的産品和服務,充分反映産供鏈深度協作如何給人類帶來更美好的生活。美國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開幕式上&&,鏈博會規模大、氣氛熱烈,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創新的支持以及致力於共建繁榮未來的努力。

  當前全球産供鏈是多年來生産要素高效自由流動、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為世界經濟帶來繁榮和財富增長。1982年,英國分析師基思·奧利弗提出“供應鏈管理”的概念。通過供應鏈管理,企業得以打破生産、銷售和財務之間的界限,實現從原料産地、製造工廠到終端消費者的協同。正因如此,1970年以來,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總量增長三倍以上,貿易佔GDP比重翻番,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産業分工格局。

  近年來,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緊張等影響,全球産供鏈穩定受到嚴重威脅。部分國家搞“脫鉤斷鏈”打亂國際分工,導致産供鏈碎片化風險上升,全球經濟運行效率降低。港口擁堵的貨輪、斷裂的芯片生産線、被戰火撕裂的能源網絡……全球供應鏈體系脆弱性日益凸顯,製造業企業不得不從原本的“效率優先”轉向“韌性優先”,通過多元化採購、區域化生産和本地化運營增強産供鏈韌性。

  面對機遇和挑戰,各國企業更加期待合作共贏。當前,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共融共生,産供鏈長度延伸、廣度拓展,給企業發展帶來無限可能。以新能源汽車産業為例,其發展大大拓寬産業鏈上下游領域、催生出基於新質生産力、涵蓋更多新興産業的超長鏈條,並通過智能汽車零部件的規模化應用賦能低空出行和人形機器人産業,孕育出一個聚合型智能産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當前全球産供鏈正處在重塑的關鍵節點,中國憑藉供給端和需求端的雙重優勢以及各環節深度整合能力,成為全球供應鏈“穩定錨”。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構建了規模大、體系全、競爭力較強的産業體系,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全部門類的國家,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近30%。不僅如此,中國持續推動科技、金融、人才等優質要素匯聚,培育一批世界先進製造業集群,助力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高效協同發展。

  中國始終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創造新機遇。一直以來,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與全球企業共同建設開放的産業鏈供應鏈,還以超大市場規模、高效的創新能力,給全球企業投資興業提供廣闊空間和優質回報,並持續打造開放、穩定、友善的投資營商環境。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佔中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1.7%,反映出全球資本對中國的持續信心。

  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維護全球産供鏈穩定是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各方的利益所繫和迫切期盼。搞“脫鉤斷鏈”沒有出路,互利共贏是民心所盼。各國應共同營造公平、開放、可預期的市場環境,促進全球分工合作,構建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和建設性的産業鏈供應鏈夥伴關係,在“合作之鏈”上串起共同繁榮的明珠。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