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的景順全球主權資産管理研究顯示,一些國際投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明顯回升。該調查涵蓋83家主權財富基金和58家央行,這些機構總共管理約27萬億美元的資産。
多家外資機構近期&&,隨着中國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以及企業盈利前景改善,中國資産持續被看好。更多增強各類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便利度的政策舉措值得期待。
看好中國資産
鋻於中國資産盈利能力、回報能力提升等帶來的結構性改善,多家機構看好A股表現。
“預計今年A股公司盈利將呈逐季溫和回升態勢。”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
“平均而言,若上市公司將總現金支出的10%用於股息或回購,將有助於提升14%的公司估值。”高盛近日發表報告稱。高盛認為,中國上市公司派息和回購增加,將明顯有助於提升企業估值。
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是外資機構唱多A股的重要原因。
“我們上調了中國2025年全年GDP增速預測。”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近日&&。
除瑞銀外,德意志銀行、惠譽也紛紛上調了對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
在政策層面,路博邁基金認為,下半年,央行可能會通過降準、降息等手段,增加市場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經濟增長。在財政政策方面,政府可能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推動産業升級和科技創新,同時實施更積極的稅收政策,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
科技板塊帶來的中國資産價值重估共識擴大也是外資機構看多中國資産潛在機會的關鍵因素。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對中國的科技股保持相對樂觀的投資評估,特別是DeepSeek帶來了重大開源技術突破,帶動了中國人工智能的普及化、商業化。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在近日發布的亞洲2025年中展望中&&,進入下半年,在AI應用日益普及、政府利好政策持續以及DeepSeek的突破帶動企業需求增加的支持下,中國科技板塊蘊含超額收益機會。
加碼中國市場
在集體看多中國市場的同時,國際投行也在用“真金白銀”表達對中國資産的看好。
近期,富國基金香港子公司富國資産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獲得德國養老金KZVK的投資委託,金額為5000萬美元,用於投資中國資産。
外資加倉中國資産從不少指標數據中也可見一斑。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二季度整體持倉市值和持股數量均有提升。截至6月30日,北向資金持倉市值為2.29萬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2.38%;持股數量為1235.10億股,較一季度末增加3.18%。
在加倉中國資産的同時,外資巨頭深耕中國市場的案例不斷增加。6月以來,漢斯(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淡明(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安耐德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外資私募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漢斯基金大中華區執行董事賀喜霞近日&&,漢斯非常重視大中華區的業務市場,堅持投資中國的理念,希望與合作方進一步加強多領域合作,發揮互補優勢,在産權交易、私募基金份額交易、基金份額質押登記、碳金融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推進項目合作。
更多利好政策可期
展望未來,更多增強各類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便利度的政策舉措值得期待。
財政部等三部門近日發布《關於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稅收抵免政策的公告》,明確境外投資者以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用於境內直接投資,符合條件的可享受稅收抵免。其中,境外投資者以分得利潤進行的境內直接投資,包括境外投資者以分得利潤進行的增資、新建、股權收購等權益性投資,但不包括新增、轉增、收購上市公司股份(符合條件的戰略投資除外)。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劉晨&&,這些舉措將為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打造更加良好的稅收環境,促進境外投資者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也將引導境外投資者聚焦投資實體企業和一級市場,鼓勵外資化身耐心資本積極參與企業長期經營。
更多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的改革舉措,將有力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自10月9日起,有關部門將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場內ETF期權交易便是舉措之一。
多家外資機構&&,允許QFII/RQFII參與ETF期權套保,進一步放寬了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限制,使其獲得了更多的交易工具,賦予了外資機構對衝工具以管理持倉風險。此舉也將吸引更多外資進場,豐富投資者結構,提高市場流動性。
人民幣外匯期貨提上日程,也將為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更好地管理匯率風險創造有利條件。
南華期貨宏觀外匯創新分析師周驥&&,更為完善的境內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將增強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産的信心和意願,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在國際支付、結算、投資和儲備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從而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