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城·傾聽一座城 |平塘:凝望浩瀚-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15 14:39:39
來源:新華社

中國之城·傾聽一座城 |平塘:凝望浩瀚

字體:

  這裡曾是蔚藍的海洋,現在洶湧着綠色的“波濤”。

  你可能不曾聽説過平塘這個地方,但是提到“中國天眼”,你就會想到貴州黔南那片被喀斯特群山環抱的靜謐之地。

  平塘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相對高差達千余米,境內地貌類型和形態多樣,喀斯特區域面積2455.23平方公里,佔縣域國土面積的87.20%,來到這裡,就像是來到了奇幻的“喀斯特王國”。

  “中國天眼”選址為何選擇平塘?答案或許也藏在地質密碼裏。

  喀斯特天坑的天然碗狀結構,為“中國天眼”提供了天然的“支架”;地下暗河如天然排水系統,讓“中國天眼”免於積水之憂;而環繞的群山也為“中國天眼”提供了優異的電磁環境。

  “‘中國天眼’的高靈敏度可以讓我們接收到更多的宇宙信號。”“中國天眼”工程師孫純介紹,“看得更遠,最遠可以看到137億光年的信號,可以幫助人類揭示宇宙的起源。”

  喀斯特孕育了“中國天眼”,“中國天眼”則重塑了平塘的肌理。距離“中國天眼”8公里的克度鎮,曾是一個貧瘠且封閉的山鄉,如今已蛻變為“天文小鎮”。

  貴州平塘問天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范大猛告訴記者,“我們天文小鎮的話大大小小有10多個場館,一類是科普知識的;第二類是一些沉浸性體驗的場館,讓大家沉浸式地體驗宇宙的震撼和‘中國天眼’這一大國重器。”

  “以後我們星際冒險的時候,就可以用脈衝星來確定我們在宇宙中的坐標,所以我感覺十分奇妙。”游客楊晨浠説。

  曾經是浩瀚海洋塑造了貴州的地貌,現在是浩瀚星空向“中國天眼”打開大門。

  2020年1月8日,月光下的“中國天眼”。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在平塘,人們不僅聽見了遠古海洋與未來星空的協奏,也體驗到現實世界的無窮魅力。

  2021年3月31日,晨曦中的“中國天眼”(無人機照片,維護保養期間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統籌:吳煒玲

編導:熊潔

記者:吳斯洋、楊焱彬

配音:王帥龍

視覺設計:夏勇

素材支持:平塘縣融媒體中心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