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一平米”裏的科普“大乾坤”-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29 15:34:48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一平米”裏的科普“大乾坤”

字體:

  新華社上海12月29日電(記者陳愛平)近日,上海市閔行區田園外國語中學教學樓中央空間,九件來自上海科技館的魚類標本成為同學們課間駐足研究的對象——上海科技館“一平米博物館”自然藏品進校園新展“‘魚’我同行”在此開展。

  與標本同時亮相的,還有羅列魚類知識的科普展板以及同學們圍繞魚類創作的樹葉拼畫、剪紙等。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部分同學向專業標本師學習魚標本製作,從記錄數據、解剖剔肉到塑形固定,他們每一步都認真細緻,最終製作出栩栩如生的魚標本。還有部分同學接受培訓、精心準備,擔任這場臨時展覽的講解員。

  該校學生小王説:“課間看看有趣的魚類標本和同學們的作品,心情放鬆又能學到知識。”

  12月20日,“‘魚’我同行”展在上海市閔行區田園外國語中學開展。新華社發

  上海市閔行區田園外國語中學有關負責人介紹,後續圍繞“一平米博物館”,學校還將策劃與展館主題緊密相關的教育課程,也將定期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等。

  記者了解到,“一平米博物館”佔地並非僅僅一平方米,但相較於科普場館,展陳空間可謂“特別迷你”。這樣的活動打破場館“圍墻”,走進社區、校園、商圈等各處,既方便複製推廣、又適合根據受眾需求定制內容。

  12月18日,中學生跟隨上海科技館標本師學習製作魚標本。新華社發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輕量化的科普活動力求將一個科學話題講深講透。科普場館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以館藏標本等展品為核心,引入科學互動、藝術創作等許多元素,讓展覽兼具系統性和趣味性。

  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介紹:“上海自然博物館擁有逾30萬件藏品。我們打開博物館的庫房,鼓勵學生們發揮想象力、動手嘗試,將好奇的興趣轉化為科研的志趣。我們也期待更多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發現者和傳播者。”

  今年暑期,“一平米博物館”科普活動在靜安區少年兒童圖書館開展。新華社發

  2024年以來,上海科技館“一平米博物館”項目將教育內容拓展至上海市靜安區、虹口區、松江區、浦東新區的各學校、圖書館、文化館、社區街道等地。

  在上海市松江區,已有14所中小學校分別以生命演化、生物多樣性、典型生態系統等為主題打造了校園內的“一平米博物館”。學生們成為“一平米博物館”小館長、講解員、策展人,學習製作海報、科普插畫、標本等。

  圖為一名小學生設計的“恐龍博物館”。新華社發

  面向孩童,上海科技館則推出了《一平米博物館:搭建我的恐龍展》科普童書,孩子們在研讀知識手冊後,可以自己設計和搭建一座紙質的“恐龍博物館”。這套童書已在河南、貴州、江蘇、河北、湖南的圖書館、博物館古生物主題研學活動中使用。

  上海科技館自博館展教中心網絡科普部部長劉哲説:“許多孩子想象中的博物館,甚至比科普場館提供的‘範本’更加天馬行空,我們自己也從中受益匪淺,不斷創新科普活動和教育方式。”

  “一平米,無界限。”倪閩景説,上海館校合作的科普項目還在持續推進,將博物館的館藏“藏”到中小學校園、將博物館的展示“展”到中小學校園、將博物館的研究“研”到中小學校園,為他們打開發現世界、探索世界的神奇窗口。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