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向全球開放十二個核科研設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18 20:44:28
來源:新華網

中國面向全球開放十二個核科研設施

字體:

  新華社維也納9月17日電 9月16日下午,在維也納召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第68屆大會期間,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舉辦“開放合作、共享發展”核科研設施開放共享主題邊會。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劉敬、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丘達科夫、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李松大使、中核集團董事長余劍鋒等出席邊會並致辭。

  劉敬在致辭中&&,在中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40周年之際,中國決定面向世界各國和全球南方,開放包括中國先進研究堆在內的12個核科研設施和實驗&&,涉及核基礎科研、材料與部件輻照測試、同位素生産製備、反應堆熱工水力、核環境模擬及核設備測試、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核聚變實驗研究等諸多領域。

  據悉,目前中國已經設立了8個國際原子能機構協作中心,並與法國、俄羅斯、歐盟等建立了良好的核科技研發合作機制,與泰國、印尼、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加納、尼日利亞等發展中國家在當地合作建設了一系列核科研設施和聯合實驗室。中方願與各方共建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發展環境,共享核科技研發、試驗測試、工程驗證等優勢技術資源&&,加強聯合研發、科技交流和人才培養等務實合作,攜手推動核能發展更加普惠包容、核能合作更加開放有序,讓核科技為世界共同繁榮、人類共同福祉發揮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貢獻。

  現場還發布了上述12個開放共享的核科研設施和實驗&&詳細清單,主要包括:世界主要中子源之一的中國先進研究堆;可廣泛用於中子活化分析、核儀器儀表測試、放射性同位素製備、反應堆相關教學培訓的微型中子源反應堆;可開展材料、燃料輻照考驗和低溫供熱研究的49-2泳池式反應堆;可用於開展低注量率材料輻照考驗、單晶硅輻照摻雜、同位素輻照生産、核電操縱員培訓等科研及生産活動的泳池式試驗反應堆;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參與範圍最廣的地下實驗室之一的中國北山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實驗室;中國獨立自主設計、建造的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托卡馬克裝置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開展放射性核素在相應環境中的遷移行為模擬,為核設施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支持的大氣、水環境及放射生態學模擬研究&&;主要由100MeV強流質子迴旋加速器、在線同位素分離器、HI-13串列加速器及超導直線加速器等組成的亞洲唯一在運行的在線同位素分離型放射性核束裝置北京放射性核束裝置(BRIF);包括高溫高壓熱工水力試驗裝置、非能動安全系統試驗&&、嚴重事故系列實驗&&等多個實驗裝置在內的熱工水力與安全共享試驗&&;可開展相關可靠性試驗鑒定和研究的核級設備鑒定配套試驗設備設施;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安全殼模型的安全殼結構性能實驗&&以及可直接用於研究安全殼大空間熱工水力行為等試驗驗證工作的安全殼熱工水力綜合實驗裝置。

  來自數十個國家的約200名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等參加了邊會。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