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全科一張床”,打造創新聯合體-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4 10:25:4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就醫“全科一張床”,打造創新聯合體

字體:

  就醫“全科一張床”,打造創新聯合體

  上海市一醫院:160年老院描繪“未來醫院”新圖景

  建院已160周年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簡稱上海市一醫院)是全國建院最早的綜合性醫院之一。如今,這所百年老院堅持“公溥仁心,濟世臻程”院訓,持續推進理念創新、流程再造,矢志不移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全科一張床”,瞄準以患者健康為中心的就醫流程;醫工交叉,打造“從臨床來,到臨床去”的創新聯合體;5G+AI,智慧醫療探索“未來醫院”……

 “全科一張床”瞄準“以患者為中心”

  “來看眼睛,沒想到還有內分泌科醫護來查房。”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病房,47歲的張女士很意外。她是名“老糖友”,因雙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導致視力喪失。

  “心靈之窗”成了“心頭之患”。張女士是眾多受到失明威脅的病患之一,率先體驗了多科室診療的便捷。在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龐大,與之相關的各種併發癥嚴重威脅患者健康,DR正是其一。有研究數據顯示,病程超過15年的糖尿病患者患DR的概率近85%;當病程超過20年,患病率則幾乎達到100%。

  對於複雜糖尿病眼病伴血糖控制不佳且急需手術的患者,2023年年底,上海市一醫院在上海首創糖尿病眼病融合病房,由眼科與內分泌代謝科兩個科室共管共治,探索複雜疑難糖尿病眼病患者的一站式診療新模式。

  “全科一張床,大幅提升診療效率。”上海市一醫院眼科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眼底及視網膜科主任劉堃説,突破相對單一的就診模式,以患者所需來組合資源,做專科醫院不能做的事。如今,在上海市一醫院眼科,遵循“全科一張床”的模式,有多少需要“融合診療”的患者,便盡量提供多少張融合病床。截至目前,已有30位左右的患者體驗融合服務,平均住院天數4.5天,較以往縮短了近三分之一,打破了患者就診“時差”。

  近日,在上海市一醫院舉行的“全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參訪交流活動”上,參會的國家衛健委、上海市衛健委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給予高度評價。來自全國各地十余家三甲醫院的管理者進行了演講分享及實地參訪。

  醫療質量安全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是醫院管理的核心所在。如今,上海市一醫院正嚴格貫徹落實國家衛健委醫療質量“十八項核心制度”,一方面不斷完善制度、流程和標準化操作路徑,另一方面從人員的培訓、考核、教育等方式着手,使臨床規範化真正落到實處。在此基礎上,醫院還將聚焦聚力重點病種,進一步在臨床路徑、診療技術、診療模式、質量管理、醫療服務等五方面重點發力,打好組合拳,形成核心優勢。

  上海市一醫院院長鄭興東介紹,在臨床路徑方面,醫院選擇了46個重點病種,將臨床醫師、護師、麻醉師、藥師、檢驗檢查醫師、病理醫師、營養師、康復師等不同角色的診療行為有機協同,制定臨床規則,如同“樂譜”一樣。目前,醫院已形成部分病種的臨床“樂譜”修訂稿,正在逐步打磨,計劃今年正式上線運行。

  醫工交叉打造“醫學創新策源地”

  4月27日,國産化“磁波刀”系統的研發應用再獲突破。上海市一醫院副院長、放射科學科帶頭人王悍教授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沈國峰教授團隊、陳垚教授團隊和沈德無創時代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次成功完成了國産“磁波刀”系統治療特發性震顫和震顫主導型帕金森病的臨床前靈長類動物試驗。本次試驗檢驗了系統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為“磁波刀”系統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進而實現國産化提供了重要實踐支撐。

  上海要成為國際領先的新藥物、新設備、新器械創制的策源地,醫院是最佳的“實踐者”。為加速推進建設全質量管理特色鮮明的研究型醫院總目標,早在2019年12月,上海市一醫院就主動成立了臨床研究院,下設四大中心: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疑難疾病精準研究中心、醫用人工智能與醫工交叉研發中心及臨床試驗與循證研究中心。

  醫工交叉合作中,臨床問題與産業需求如何“無縫銜接”,是最大的難題。上海市一醫院主動跨前一步,和頭部企業、頂尖高校“手拉手”,打造醫學創新聯合體,形成醫藥産業發展的核心功能區。

  “解決臨床之需始終是我們創新的最強勁動力。”鄭興東&&,通過臨床研究院,把臨床難題提煉為科學問題,進一步轉化為科研課題,再反饋臨床,形成可應用的技術和設備,形成“從臨床來,回臨床去”的創新閉環。

  集約化、規模化、産業化的研究支撐&&,使得“醫—研—企”高度融合、高效協同,轉化應用也更得心應手。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市一醫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3項,8項專利成果實現轉化,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各級各類科技獎10項。

  “雲診療”開啟“未來醫院”

  走進上海市一醫院虹口院區門診大廳,就能看到“銀齡守護·智慧助醫”專區。新一代的智能自助服務機的顯示屏寬大清晰,簽到、掛號、付費等核心功能被設置在視線突出位置,還能根據患者的不同就診流程節點切換模塊布局,將需要優先辦理的事項模塊推送到最前面,並進行相應引導。

  為了讓“長者無憂”,在插入醫保卡後,自助服務機能根據患者的年齡判斷是否啟動“長輩關懷模式”,決定操作界面的字體是否會調整放大,同時提供全程語音提示服務,以便讓老年患者看得清楚、聽得明白。

  “智慧助醫”是上海市一醫院數字化轉型的一個場景。作為上海市智慧醫院建設試點單位,上海市一醫院認為“未來醫院”的定義是以5G、AI等新基建為支撐,以數據為驅動,以現代醫學為基石,以全健康管理為主線,以臨床創新為引領的智慧型、研究型醫院。

  如今,新大樓首批應用場景已初步建成。智慧指揮中心、智慧診室、適老服務自助體系、智聯網病房、床旁智慧服務系統、智慧手術室及柔性物流等未來醫院首批應用場景在綜合新大樓中亮相。

  “一個個單元的協同,如同細胞構成人體,最終也可以建成一個龐大而智慧的國家未來醫院管理體系。”鄭興東認為,通過“未來醫院”建設,可以使環境更安全、技術更卓越、管理更精細和服務更溫馨,最終將醫院打造成為“五個無”,即“無病不醫、無微不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邊無際”的“未來醫院”。  (記者 姜微 周琳)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