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壩童聲,“唱想”未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31 10:34:5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東壩童聲,“唱想”未來

字體:

  童聲合唱是什麼?是與眾不同的童年,像五彩斑斕的盒子,閃爍着與眾不同的回憶。

  東壩童聲合唱是什麼?是大山裏的孩子,多想走出那道山崖,數着夜空閃亮的星星,他要知道這世界有多大。

  東壩童聲合唱團是甘肅省文縣東壩中學的一支少兒合唱團,從沒有走出過大山的孩子們在一年的時間裏經歷了人生多個第一:第一次到甘肅廣播電視總台演播大廳唱歌,第一次跨越2400公里站到了瀋陽盛京大劇院的舞&上,第一次在北京頂級錄音棚為央視錄製歌曲《童心裏的中國》;還有一個幸運女孩站在了維也納金色大廳,和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的小夥伴一起捧起了金獎獎盃……

  他們天籟般的嗓音、嫻熟的技巧和甜美的笑容贏得了無數的掌聲和讚美,被譽為“大山裏的銀河少兒合唱團”。創造東壩童聲合唱團奇蹟的背後是一段文化幫扶的佳話,是一次音樂築夢之旅,優美、動人的旋律讓這些大山裏的孩子看到了未來的路。

  東壩童聲合唱團在瀋陽盛京大劇院演唱《大山裏的孩子》。受訪者供圖

  從麥貢山到維也納的路有多遠

  2023年7月23日,12歲的白馬藏族女孩班琴站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高高的個頭,紅撲撲的臉蛋,充滿自信地高歌。

  班琴代表東壩童聲合唱團加入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參加世界和平合唱節並獲得了金獎。在人群散去的時候,她一個人走上舞&,唱起了那首屬於他們的歌《大山裏的孩子》,她答應她的同學們,一定把這首歌帶到國際舞&上。

  這一刻她更加思念她的家鄉——文縣鐵樓藏族鄉麥貢山村。白馬藏族一向有“歌舞民族”之稱,班琴的父母戀愛時隔着大山對唱,班琴從小就在海拔1800米的麥貢山上大聲唱歌,那一刻她是自由的,放鬆的,快樂的。

  本以為只能面對群山唱歌的班琴沒想到,僅僅一年的時間她就從麥貢山走上世界舞&。班琴命運的變化,來自一次文化幫扶活動。

  地處川陜甘交界的文縣,是中國記協定點幫扶單位。2021年7月,中國記協帶領遼寧省記協和瀋陽日報社到文縣融媒中心捐贈設備,到東壩中學捐贈文體用品,隨行的就有後來被孩子們稱為“浴媽媽”的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團長浴輝。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是國家A級合唱團,多次在國內外合唱比賽中獲獎。東壩中學的孩子們為客人唱了一首《紅星歌》,浴輝被驚呆了,雖然有些不在調上,但孩子們那純凈的聲音和期待的眼神深深打動了她,“我們來教你們唱!”

  2022年7月,受中國記協委託,遼寧省記協和瀋陽日報社幫扶組建了東壩童聲合唱團。浴輝和音樂老師薛淼焱為合唱團的孩子們帶來了專門為他們創作的歌曲《大山裏的孩子》,“腳下的車前草,路邊的野菊花,眼前一條上山的路,通往夢的天涯……”

  從那一天起,浴輝帶着一批批音樂老師定期從大東北跨越2400公里來到文縣。從最基本的音符、吐氣發聲到分聲部合唱,從形體練習到動作表演,幾次授課後,孩子們音準更好了,動作也更協調了。

  班琴天籟般的嗓音和特有的少數民族氣質受到老師們的喜愛,浴輝拉着班琴的手説:“我一定要把你帶到世界的舞&上,讓世界知道你,知道你的家鄉。”

  看到女兒站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上充滿自信地演唱,遠在新疆打工的父親禁不住流下激動的淚水。幹架子工又苦又累,愛唱歌的他已經很少唱歌了。那一天,他在建築工地上不斷地唱着家鄉山歌——祝酒歌、耕地歌、鋤草歌、收麥歌……

  2023年7月23日,東壩童聲合唱團班琴(中)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左為瀋陽日報童聲合唱團團長浴輝。徐小凌攝

  那些曾經喜歡的歌和今天唱的歌

  東壩中學是一所以農村留守兒童為主的學校,孩子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們有的和爺爺奶奶一起住,有的自己單獨租房住,有的住在留守兒童中心。

  大山裏的孩子天生愛唱歌。思念遠方父母的時候,他們在唱;孤獨寂寞的時候,他們在唱……他們有自己喜歡的歌,那種能夠表達他們心情的歌。

  “大山裏的孩子啊,守望著養育他的家,父母在外辛苦打工,他要擔起沉重的牽掛……”第一次學唱這首歌的時候,孩子們都哭了,他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歌。

  《心光》《夢想的翅膀》《我要為你唱首歌》《童心裏的中國》《接過雷鋒的槍》《召喚》……一首首新歌走進他們的世界,一句句歌詞滋潤着他們的心田,一個個音符激發出他們的希望。

  2023年2月26日,東壩童聲合唱團45個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準備登上甘肅廣播電視總台的舞&。

  當他們穿上瀋陽合唱團老師帶來的團服,淺粉色的襯衫、黑色裙子和短褲,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幾個月的排練,孩子們的性格、氣質都發生了變化,那一刻,他們如此鮮明地展示出破繭成蝶的神奇。

  次日晚,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舞&,用稚嫩的童聲唱出了《大山裏的孩子》。在離開舞&的時候,11歲的王馨戀戀不捨,一次次回望,她想,要是能和姐姐一起登上這個舞&該多好。

  “我的姐姐比我唱得還好,是全縣歌唱比賽的第三名呢!”來自丹堡鄉景家坪村的王馨説起姐姐,充滿驕傲。但是姐姐沒有她幸運,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更沒有機會在這麼大的舞&一展歌喉。讀高中的姐姐想參加藝考,但是數額巨大的培訓費擋住了她成長的路。

  參加合唱團讓王馨有了變化,她以前最喜歡的歌是《光亮》:“最渺小最微弱最柔軟最無畏的你,用盡了全力努力地回應,再無邊再無盡再無解總有一線生機,光亮你自己。”現在的她更愛和同學們一起唱《心光》:“我們心中總有一束光,帶領我們飛向、飛向遠方。”

  5個月後,東壩童聲合唱團又一次迎來了他們的高光時刻,被邀請到中央電視台參與錄製少兒頻道《童心裏的中國》節目,那是他們第一次坐飛機、坐火車。

  11歲的杜斌在北京的那幾天,一直沉浸在激動和歡樂中。這個有些瘦弱的男孩來自口頭壩鄉杜家壩村,一想到在外地頂着烈日寒風蓋大樓、修隧道的父親又黑又瘦的樣子,他就禁不住掉下了眼淚。

  愛唱《海闊天空》的杜斌説,他喜歡那種自由的感覺。但現實中性格內向的他卻不敢大聲唱出來,總是害怕別人笑話他。“合唱讓我膽子變大了,也讓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凌晨,當他和同學們冒雨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向國旗莊嚴敬禮的那一刻,雨水和着淚水順着他的臉龐流下……從北京回來後,學校老師感嘆他的變化:心中有光,眼睛有神。現在的他更喜歡大聲地唱出《夢想的翅膀》:“夢想有一種力量,夢想是愛的光芒,夢想會長出翅膀,帶我們一起去飛翔……”他也終於敢説出自己的心裏話,長大後做一名讓祖國驕傲的航天員。

  合唱團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在他們的“浴媽媽”的不懈努力下,在中國記協、遼寧省記協及各地新聞人的支持下,一次次走上舞&,一次次亮相央視。

  2023年10月29日,12歲的曹美雪和小夥伴們被再次邀請到央視錄製“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身材高挑的曹美雪站在C位領唱《召喚》,當最後一句“我們的心沒有忘記”由她單獨高音唱出時,台下一片熱烈掌聲,此時她的眼睛噙着淚花,強忍住沒有流下。

  這個來自鐵樓鄉草河壩村的白馬藏族女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從10歲起就和姐姐在學校附近租房住,一間四週都是水泥墻的簡陋房屋,一半是床和書桌,一半是鍋碗瓢盆。早上在學校門口對付一口,中午回家以最快的速度煮碗麵條,晚上自己做飯洗衣。

  從小就喜歡唱歌的她,一雙深邃的大眼睛透着憂鬱的光,她喜歡唱周傑倫的《晴天》:“颳風這天我試着握着你手,但偏偏雨漸漸大到我看你不見,還要多久我才能在你身邊,等到放晴的那天,也許我會比較好一點。”這些憂傷的歌詞陪伴了她的童年。參加合唱團後,她有了自己的心中最愛《我要為你唱首歌》:“讓我為你唱首歌,一首美好的歌,一首感謝的歌,一首我們的歌……”她的臉上也開始綻放笑容。她説,長大後要回家鄉當一名音樂老師,把大山裏孩子們的聲音帶出去,讓他們都有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2024年4月25日,瀋陽日報合唱團老師帶領文縣東壩童聲合唱團排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於力 攝

  為了讓你的目光更自信更堅毅

  2023年2月15日,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劉思揚走進東壩中學教室。看到孩子們的合唱表演,他深有感觸地説:“我被孩子們眼中的光深深觸動了,這是一種自信的堅毅的光,帶着這種光,無論你們將來走出大山,還是學成後回到山裏建設家鄉,這種自信和堅毅的情愫都將伴隨你們終生。”

  正是為了讓孩子們的目光更自信、更堅毅,從中國記協到遼寧省記協、瀋陽日報社以及更多的新聞人,兩年來一直用心澆灌這朵合唱大花園裏的小花,用情呵護這些大山裏孩子們的夢想,用力呼喚全社會關注、幫助他們走好未來的路。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浴輝帶着音樂老師在蘭州、西安、廣元、綿陽、姚渡、成都等各個地方轉機、轉車;為了趕火車、趕飛機、走高速,他們手機裏裝了10多個城市和省份的健康碼App,就為了能兌現承諾,把音樂和陪伴帶給孩子們。

  遼寧省記協副主席、秘書長馬為兩年來全程參與組織這項活動,早已與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還有兩個月就要退休了,他説退休前一定再去看看孩子們,再聽一次他們唱歌。

  今年1月下旬,東壩童聲合唱團30個孩子受邀到瀋陽開啟10天研學之旅。他們一邊接受合唱團老師的嚴格訓練,一邊感受瀋陽故宮的歷史積澱、體驗大東北的冰雪運動。

  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著名詞作家、抗美援朝老戰士,91歲的鄔大為一身戎裝,指揮孩子們一起高唱他創作的《紅星歌》:“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

  看到這一幕,在場的馬為和浴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兩年半前,他們在東壩中學第一次聽孩子們唱歌,就是這首《紅星歌》,那時候他們是“喊”出來的,今天他們真正地“唱”出了這首歌。

  此時,《心光》的歌聲再一次在他們耳畔響起:“在心田種上了希望,讓愛傳播每一個地方,用微笑點亮了心光,我來到了你的地方,笑容和你很像,我來到了你的地方,追逐心之所向……”(記者於力 李傑)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