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07 18:52:49
來源:新華社

中國瘧疾防治等經驗正在助力全球媒介生物傳染病防控——訪世衛組織媒介生物監測與管理合作中心主任劉起勇

字體:

  什麼是媒介生物傳染病,與全民健康有何關係?我國在媒介生物傳染病防控領域有哪些創新之舉?近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發起的第九屆媒介生物可持續控制國際會議在海南海口舉行,記者專訪了世衛組織媒介生物監測與管理合作中心主任、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

  世衛組織媒介生物監測與管理合作中心主任劉起勇在第九屆媒介生物可持續控制國際會議現場發表演講。新華社記者 顧天成 攝

  媒介生物傳染病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蚊子、蜱蟲、跳蚤、老鼠……這些經常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生物,居然都可能傳播致命的疾病。

  “完全或部分由這些媒介生物傳播的疾病被稱為媒介生物傳染病,常見危害性較強的有鼠疫、瘧疾、絲蟲病和登革熱等。”劉起勇説,其中許多被列為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此次大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血吸蟲病處於消除階段,其他主要媒介生物傳染病年報告病例數大幅下降、低位流行;過去十餘年來,我國成為全球率先消除絲蟲病的國家、獲得世衛組織消除瘧疾認證。而在2006年,全國還有6萬多瘧疾病例、2萬多流行性出血熱病例。這意味着,我國媒介生物傳染病防治獲歷史性成就。

  據劉起勇介紹,我國已構建起覆蓋全國的病媒生物監測網絡,從被動應急控制轉變為主動風險管控。同時,我國抗瘧經驗走出國門,為實現“無瘧疾世界”願景做出了中國貢獻。

  中國創新按蚊控制模式引領全球

  按蚊,是瘧疾傳播的“幫兇”。研究按蚊才能精準防治瘧疾。

  “按蚊活動半徑到底多少?中國研究團隊是通過標記釋放蚊子測出來的。”劉起勇講述了這一關鍵指標背後的科研故事:當時,大家長期堅守在河南永城瘧疾消除試點村鎮,每次釋放3000隻小蚊子,來追蹤其飛行距離等。儘管工作量巨大,研究獲取的數據卻為我國精準防治瘧疾提供了寶貴參數。

  一系列研究形成了我國消除瘧疾媒介按蚊的控制規範要求,即在媒介按蚊活動半徑400米內室內外進行藥物噴灑、清理孳生地和室內滯留噴灑相結合的綜合性精準控制措施,標本兼治,阻斷瘧疾二代病例的發生。

  劉起勇説,我國瘧疾從控制到消除的進程中,媒介按蚊控制策略不斷演進,歷經了新中國伊始的“除害防病”愛國衞生運動、改革開放後的“媒介蚊蟲綜合治理”、21世紀初的“媒介生物可持續控制”、瘧疾消除階段及以後實施的“疫點處置媒介按蚊控制”等,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瘧疾媒介按蚊分層、可持續控制策略”。

  世界衞生組織《2023年世界瘧疾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瘧疾病例估計達到2.49億例,比2019年多出了1600萬例。全球瘧疾防治負擔依然較重。劉起勇&&,加強國際合作,將我國創新的媒介按蚊防控策略、技術、産品和經驗向全球分享,能夠為全球消除瘧疾,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新時代愛國衞生運動與傳染病防控緊密結合

  作為人口大國,我國在任何疾病預防控制領域的一小步,都是全球公衛事業的一大步。過去70年來,我國為了有效應對重大傳染病疫情,發起了愛國衞生運動。

  “我國的愛國衞生運動,其發源就是針對媒介生物傳染病。”劉起勇説,在以前,從鼠疫到瘧疾,再到血吸蟲病等,我國愛國衞生運動聚焦“除害防病”,在缺乏先進科技手段的背景下,發動廣大群眾清除垃圾污水,減少了蚊蟲、蒼蠅、老鼠、蟑螂、臭蟲等生物的孳生,實質上是一種“科學治本”,在當時特殊國情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媒介生物防治水平處於世界較高水準,愛國衞生運動很早就得到世衛組織的肯定和嘉獎。

  在劉起勇看來,新時代我國愛國衞生運動有了更深更廣的內涵,是公共衞生措施的集大成者。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合作、群眾參與、快速精準、聯防聯控”工作方針,以實現健康、經濟、社會、生態等綜合效益最大化原則,既具有系統性、可持續性,也符合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聯合國“同一健康”的內涵和要求。(記者顧天成、陳凱姿)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681130014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