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在浙江台州天台山中隱居着一位詩人,他杖藜行歌、醒時作詩。他的詩作大多不拘格律,傳達的是身心和合、天人和合、人際和合的獨特意境。
這位隱逸詩人名為寒山子,他與國清寺僧拾得並稱“和合二聖”,時至今日仍是中華和合文化的象徵,天台山也被視作中華和合文化聖地。
拉長時間軸,和合融貫植根於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有“和”“合”二字的出現。“和”與“合”發音相同,但含義不一。前者強調的是諸多要素間的調和與共存,後者則指個體之間的配合與融合,“和合”則包含了“和而不同”“善解能容”“合作共贏”等思想內涵。
與寧波陽明文化、衢州南孔文化合稱為浙江三大文化的台州和合文化,既是中華和合文化的鮮活樣本,也是當代台州城市精神的文化源泉。
漫長歲月中,由“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的自我和諧”構成的哲學層面的和合觀念,浸潤在台州經濟、社會、生態治理的方方面面,成為這個東部沿海城市一系列亮眼發展的精神密碼。
2010年,從台州走出的吉利集團完成對瑞典沃爾沃轎車公司全部股權的收購。面對收購後的整合與融合問題,吉利集團尊重文化差異,妥善處理了跨國並購中普遍存在的企業、人才、技術、知識産權等問題,促進了中外汽車文化的融合發展,被稱為“和合併購”。
“這次並購説明相互獨立、協同合作、互利共贏的新型發展道路,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企業的共識。”台州和合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楊供法説,得益於台州良好包容的營商環境,各行各業的民營企業在這裡百花齊放、共生共榮,並積極融入國際市場。
不久前,位於台州椒江區的一排水戶收到了免費郵寄到的《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自從開始創建和合街區,我們這一帶的行政服務更便捷了,從填表申報到辦好證,自己沒怎麼操心,工作人員全給我辦好了。”
把和合文化融入社會治理理念,將和合思想運用到基層治理實踐,是台州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最大特色,也是最亮底色。圍繞着“和合”二字,台州着力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軟實力”,由此,和合指數、和合調解、和合街區、和合村居等一大批“和合係”社會治理品牌應運而生、璀璨生輝。
此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和合生態文明理念也深入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比如&&全國首部城市綠色建築專項規劃,將綠色建築作為剛性要求納入土地出讓、項目審批、房産銷售等環節;通過聯合周邊城市,成立鄉村旅游發展聯盟,推動264個陸上市縣交界村、34個海島村攜手借助鄉村旅游實現共同富裕。
正是因為其生機勃勃的經濟、和諧淳樸的社會民風以及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台州六次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和合聖地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奮力向前。
“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這是來自寒山子的詩句,而在千年之後,它們出現在了美國作家查爾斯·弗雷澤的知名長篇小説《冷山》之中。
實際上,和合思想不僅潤澤中華民族,也傳播到世界各地,寒山子不僅 啟發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的文化運動,在日本更被奉為“禪宗大詩人”。
有學者認為,和合文化主張在包容中共生、在和諧中共存、在合作中共榮,與人類文明交流交融的歷史潮流一致,對傳遞世界和平之聲、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具有普遍價值和意義。
為了更好地挖掘和傳播和合文化,近年來,台州不斷加大和合文化的國際交流。目前,天&和合文化對外傳播體系初步建成,通過實施和合文化國際化三年行動計劃,與韓國、美國、日本、加拿大以及東南亞等國家開展政府間和合主題文化交流達20多項,活動達60多項。
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得遠”。譬如在加拿大成立加拿大和合文化研究會;在阿聯酋迪拜、日本東京成立和合文化海外驛站;在杭州、上海設立和合文化傳播驛站,並聘請一批海內外人士成為天台山和合文化海外傳播大使。
而連續3年舉辦的“和合文化全球論壇”無疑是“走出去”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11月6日至8日,第三屆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將在台州天&舉辦,全球多國專家學者將匯聚天&,探討如何以和合之道凝聚全球共識,以和合之力匯聚全球智慧。
台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論壇將開設法國巴黎、日本東京、德國哈瑙、埃及開羅、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南非開普敦6大國外分會場,持續增強和合文化海外影響力。“我們將以更高標準、更高規格,將論壇打造成為國際性文化交流標識,讓和合文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回答好世界之問、時代之問。”(記者王俊祿 段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