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百年歷史雲煙 見證新時代山鄉之變
古堡新生看振興
中國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曾説:在世界的東方,存在着人類的一個奇蹟,這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在長城腳下,還存在着另一個奇蹟,那是河北蔚縣的古城堡。從古至今,任歲月流轉,它們始終靜靜矗立,守護着一方水土。
暖泉西古堡村風光(2022年7月攝)。姚映紅攝
為了讓穿越千年歷史雲煙的古堡“活”起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煥發出勃勃生機,近年來,蔚縣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原則,持續強機制、拓産業、興文化,促進文化遺産與經濟社會的有機融合,奮力鋪展出一幅古堡振興的壯美畫卷。
古堡新生
穿過歷史的雲煙
蔚縣素有“八百莊堡”之稱。“十里一堡,五里一莊;有村便有堡,見堡便是村”,便是當地極具地域特色的古村(堡)落文化的真實寫照。放眼全境,不論是山麓丘陵,或是河流兩岸,雄渾古堡隨處可見,獨門堡、連環堡、堡套堡,風格迥異、大小不一。置身這裡,仿佛伸手即可觸摸舊時光。
春日,蔚州大地,一座座沐浴在暖陽中的古堡仿若粒粒珍珠,灑落在北太行山裏。
從縣城驅車向西南,穿過高大矗立的牌樓,便來到了蔚縣八百莊堡中成村建堡較早、屬典型農耕文明發展的一個古村堡——呂家莊村。漫步在村中,可見這裡的古村落布局完整,部分古建築保存較好,南北兩堡均有堡門和堡墻,堡墻為黃土夯築。現存古民居大部分為磚木結構的四合院,灰布瓦頂,雖不見華麗但十分雋秀,洋溢着農耕人家樂觀向上、平和安逸的生活氣息。
“呂家莊古村堡建造於明朝宣德年間,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行走在如此具有地域特色的街巷間,談及從小與之為伴的古堡,蔚縣博物館館長李新威言語間滿是自豪。
要真切感受蔚縣古堡,很多人都不會錯過的一站,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暖泉鎮西古堡。一進到這裡,就能感受到此處的繁華,堡門洞內鋪設的條石被歲月磨得溜光,刻出兩道深深的車轍。220多米的長街橫貫南北,另有幾條小街穿插在東西兩側。堡內民居、寺院、街巷、戲樓一應俱全,還保持着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
“蔚縣堡連堡成鎮,堡堡有廟宇戲樓。古堡中匯聚了古街巷、古寺廟、古戲樓、古民居四大奇觀,被稱為‘中國北方最美的古建築群’。”李新威説,截至目前,蔚縣可考證的古村堡數量為425座,保存相對完好的有150多座。憑藉別具一格的古建築和民間社火、特色小吃等獨特民俗文化,蔚縣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一座座古堡,刻畫着蜿蜒向前的歷史印記。蔚縣古稱蔚州,曾經是古代國政權所在地,古代國城池規模龐大,面積比金中都時期的北京城還大。它還屬“燕雲十六州”之一,是連接華北和張北平原的險關要塞,古時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交戰前線。
有書記載,蔚縣古城堡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大多為元、明、清三代所建,歷經了千百年的歷史。明太祖朱元璋把元政權逐出塞北後,為了鞏固邊防、禦敵塞上,除了構築萬里長城外,在塞北、雁北、陜北廣闊的塞上地區建造了很多城堡。後來,隨着明政權“以軍屯邊”的邊疆戰略,禦敵的城堡注入了生活的部分,掀起了大範圍的自建古堡運動,村民平日耕種,戰時進堡。
“明代中期,蔚縣鄉村建築城堡之風達到最盛,為防範游牧民族侵擾,鄉民們紛紛築堡自衛,集軍事防禦與日常生活於一體的城堡大量出現,‘八百莊堡’局面漸成。”李新威説。
一百多年來,經歷戰亂、自然、人為等因素的毀壞,古堡走過了艱難的歲月,舊有的古堡一度遭遇閒置、廢棄,不少古堡日漸衰敗。高大的堡門沒有了,厚厚的堡墻千瘡百孔,有的古堡內雜草叢生,一些老房子破敗不堪、年久失修。很多年輕人已經搬遷進了城。住在古堡的,多是上了年紀的人。盛極一時的古堡,一度變得冷清起來。
“考古遺跡和歷史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必須保護好、利用好。”當中國闊步邁入新時代,古堡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春天。脫貧攻堅的春風,喚醒了沉睡的古堡;北京冬奧會的籌辦舉辦,更是給古堡新生帶來絕美的契機。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河北省文物局和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蔚縣人民政府共同啟動了蔚縣古堡拯救行動,對於部分重點鄉村實施了文物修復、立面改造、堡墻修復、綠化亮化、環境衞生等工程,顯著改善了古堡名村面貌。同年7月,蔚縣在全縣展開古堡振興行動,旨在依託獨特的古堡資源,進一步推動地方的文化振興和經濟發展。
黨建聚才
讓古堡鳳凰涅槃
培育“領頭雁”,方能激發新動能。古堡振興,首先要建強支部。2021年村“兩委”換屆中,蔚縣實施多項措施選育優秀幹部,激活古堡發展的源頭動力。
呂家莊村作為蔚縣人口大村,長期以來處於村莊管理難、産業發展難、群眾動員難、黨員發揮作用難的“四難”境地,換屆期間,宋家莊鎮黨委從呂家莊村退役軍人黨員中篩選出有威望、有魄力、有幹勁的5名同志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鼓勵他們參加黨支部競選。在嚴格履行“兩推一選”選舉程序下,35歲的楊飛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其他4人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委員。
村民們説,黨支部引領創辦了退役軍人創新創業産業園,大力發展光伏産業,帶頭註冊成立了蔚縣皮影戲演藝公司,還把軍旅元素積極融入村莊文明創建、文化品牌打造、日常組織管理。這不僅拓展了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帶領群眾增收致富,還傳承了傳統文化,改變了村莊面貌。
對標“五個振興”現實需求和戰略需要,蔚縣還適時順勢組建了古堡振興人才智囊隊、産業助力隊、科技指導隊、金融服務隊、文化宣傳隊、退休幹部模範隊和生態建設保護隊七支隊伍,推行“七隊包一堡”模式服務古堡振興。
蔚縣組織部組織科負責人馬瑞生介紹,七支隊伍於2021年7月組建,包含在蔚投資企業家、在外成功人士、鄉賢、文化學者、科技特派員、退休老幹部、金融機構負責人等各界人士,每支隊伍由一個縣直部門牽頭,牽頭部門對所屬成員的個人特長、研究方向、擅長領域、資源優勢等進行全面了解,量才使用。組建七支隊伍旨在最大限度整合古堡振興資源,發揮各單位的職能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變單打獨鬥為協同作戰。
“人才智囊隊對村內非遺文化的推廣弘揚提出了意見,並推動古戲樓、古民居等建築修繕實施;文化宣傳隊為村裏蒐集、整理、編寫文史資料,開展文化惠民演出;退休幹部模範隊召開村環境衞生整治動員大會、推動群眾太極拳運動的推廣普及……”呂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楊飛説,自開展古堡振興行動以來,各種資源加速向農村匯聚,村容村貌和老百姓的精氣神都徹底變了樣。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積聚內生動力的同時,蔚縣也着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通過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投資沃土,健全完善各項機制等,吸引更多、更優秀的“新蔚州人”向蔚縣集聚、在蔚縣扎根,播撒智慧建設新蔚縣。
暖泉鎮西古堡南甕城邊上,有一家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宿,名為“昔古回院”。此前,這是一處有着三百餘年歷史的清代宅院,後經全面修繕、局部改造和加建後,形成多層次空間,將保護古建、豐富文旅感受與傳承文化融為了一體。由獨立建築設計師萬全和他的愛人趙楠楠經營管理。“蔚縣實施古堡振興行動為我們發展民宿産業帶來無限商機,也為我們發揮專業特長提供了展示&&。”如今,民宿老闆、古堡振興人才智囊隊成員萬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蔚縣。
不止有“飛來的鳳凰”,在涌泉莊鄉涌泉莊村,新建古堡陳列館、開發古堡一條街、建設帳篷營地、發展養生旅居産業,這些都是祖籍蔚縣的文藝界人士汪永基、汪永晨兄妹投資1200余萬元為家鄉做出的貢獻。在蔚縣健全完善在外成功人士返鄉投資古堡建設、共商産業發展的機制下,很多像汪氏兄妹一樣的“能人”返鄉助力家鄉發展。
休閒旅居
新産業富了農家
歲月流逝,千年古堡見證了歷史滄桑,也成為本地閃耀着的文化符號。在當前文旅産業提檔升級、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蔚縣將“一村(堡)一品”的差異化旅居項目作為主攻方向之一,實現“讓沉睡的古堡活起來、讓活着的古堡火起來,讓古堡的百姓富起來”。
他們瞄準“新旅居時代”游客出行的新特點,盤活農村閒置房屋、閒置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參與美麗鄉村開發建設,引導推廣企業整體打造、村企合作、自主建設經營等多種旅居項目發展模式,催生了一大批有文化創意、有社會效應、有經濟收益的民宿項目,豐富了外地游客體驗,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
厚重的土城墻,幽靜的院落,充滿傳奇色彩的古石橋和“橋上井”,令前來蔚縣銘悅覺醒城休閒觀光的游客驚嘆不已。
“銘悅覺醒城是依託邢家莊村古堡打造的文旅綜合體,我們對租賃的村民老宅進行了文化修復和升級改造,主打沉浸式古堡體驗。”銘悅覺醒城負責人唐麗萍同時兼任村裏的産業書記,她介紹説,該項目總佔地面積55畝,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
根據縣企合作協議,銘悅覺醒城每年拿出200余萬元支持鄉村振興發展,同時積極吸納當地村民到項目就業。在這裡從事客房服務的邢家莊村村民馬金枝説:“堡裏越來越熱鬧,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家門口打工每月也能掙2000多元!”
可以仰望星空的建築“山海經”;保留着舊墻體的藝術建築“白立方”;一個個小堡子組成的“碉堡部落”……走進涌泉莊鄉西窯頭村,一套套錯落有致、風格迥異、極具藝術氣息的民宿讓人仿佛置身現代都市小鎮。
這是蔚縣與易居樂農聯合打造出的文化、旅游、農業相結合的資産收益型精準消費扶貧共享農莊“FA公社—設計師de民宿”,是特色産業驅動鄉村振興的典範。項目自2019年起實施,12位來自包括港澳&的各地青年建築師,用青春的創意和視角,為這裡的每塊基地重新“梳粧”。隨着民宿在古村落原址落地建成,原本破敗的“空心村”西窯頭獲得新生。
“當時我們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有文化特色的古村落,來打造有藝術感的民宿,第一次到這裡時,映入眼簾的都是斷壁殘垣。”FA公社—設計師de民宿合夥人張明華説,促使他們留下的,是這裡豐富的民俗藝術,事實證明現代設計元素與古老文化的碰撞十分美妙。
下宮村鄉浮圖村風景優美,有山有水有書院,水果遠近聞名,屬生態發展、綠色採摘村莊,旅居、康養産業發展潛力巨大;呂家莊村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皮影戲,可結合全縣文旅産業進行深度開發;暖泉西古堡、北官堡兩村古堡建築相對保存完好,小吃種類繁多,高端民宿産業具備一定規模,重點提升後可形成古堡與特色小吃同步發展的古村落……蔚縣將古堡村落作為鄉村振興重點打造對象,第一批重點選取了13個有基礎、有代表性的典型村落,形成産業線路,從感悟古代國3600年歷史到明清傳統建築到現代經典設計,體驗打樹花、拜燈山等文化魅力,形成文化時空隧道、旅居體驗線路,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産業的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作為一家擁有70餘年經營史的老店,西古堡曹氏豆腐坊老闆曹愛明一家見證了古堡的滄桑變化。“這家店到我已是第三代,來暖泉玩的游客很多,促進我們增收。”曹愛明説,豆腐幹售價1塊錢,旅游旺季月入8000元,淡季5000元,自己對收入很滿意。
不久前的兔年春節,蔚縣文旅局聯合文旅公司以“火紅的蔚州·紅火的年”為主題,推出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暖泉古鎮、蔚州古城等景區全天對外開放,打樹花、非遺麵食表演、大鼓書、蔚縣秧歌等表演輪番上演,營造出濃濃年味,旅游業迎來開門紅。據統計,農曆除夕至農曆正月初六,全縣共接待游客17.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3億元。
當前,圍繞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張家口市進行了“兩核三廊四區”的景觀空間布局,蔚縣依託國字號的名鎮、名村、古堡群落,正着力打造古堡型、古鎮型鄉村旅居産業。“目前,縣內已有18家精品民宿,17個鄉村旅游點,200余家農家樂。”縣委書記劉瑞格説。
文化傳承
鑄魂賦能添活力
悠久的歷史、形制獨特的古城、豐富多樣的文化遺存,構成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蔚縣獨特的人文氣質。
但一座文化之城,不單單只有靜默的古建和民居。剪紙、拜燈山、打樹花、皮影戲……這些豐富多樣的活態非遺,為這座小城賦予了發展的靈魂。
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在蔚縣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中,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剪紙藝術。蔚縣南張莊村被譽為“中國剪紙第一村”,是蔚縣剪紙發源地,也是中國最大的點彩剪紙專業村和加工基地,全村從事剪紙行業的農戶佔到總戶數的60%以上。如今,蔚縣創建了中國剪紙藝術博物館、中國剪紙第一街、蔚縣剪紙藝術學校等。
“蔚縣剪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擁有古老的歷史。但一種藝術要發展,必須緊跟時代。”蔚縣剪紙非遺傳承人陳虹羽説,當前剪紙藝術跟很多産品進行了融合,比如燈飾、手錶、服裝等等,使之更加符合現代人需求,擁有新的生命力。
“八百莊堡傳文脈,人傑地靈不虛誇。蔚州英烈不盡數,古書説唱馬寶玉。”走進呂家莊村大禮堂,一句句雄壯的唱詞盪氣迴腸。大戲&上,一場惟妙惟肖的皮影戲正在以傳統藝術形式講述着“狼牙山五壯士”氣壯山河的事跡。
“皮影戲《狼牙英雄馬寶玉》是蔚縣古堡振興文化宣傳隊創作的優秀作品。”蔚縣文聯主席吳素琴説,為讓文化成為推動古堡振興的“內源活水”,文化宣傳隊協助各村創作了皮影戲、蔚州秧歌等一批反映當地文化的特色曲目,同時根據各村特點,整合或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史館、文化墻等多樣文化陣地。
古堡之所以遠近聞名,還因為蘊含了獨特風俗和民間故事,幾乎一村一記憶,一堡一傳奇。
近年來,以“村村都能講出老故事”為目標,古堡振興文化宣傳隊和人才智囊隊聯合組成專班,組成41人的“村裏的老故事”采寫組,再分為7個小組,分包13個古堡振興重點村。他們採取集中採訪和自由采風等多種方式,挖掘各村有特色、區別於其他村莊的老故事。
“目前已挖掘村莊特色老故事62個,我們以專刊形式將這些收集整理出來的故事編印成冊,併發放到村裏。努力使村裏的群眾,特別是年輕人明白這個村莊的過往,了解村莊為何獨特和不可遺忘,以增強群眾的文化自信和熱愛家鄉的自豪感。”吳素琴説。
在此基礎上,退休幹部模範隊深入研究、廣泛走訪,陸續挖掘出“代王御筆”等各類大量塵封於歷史深處的文化素材,不斷豐富着當地的文化內涵。
要探秘蔚縣殷實的文化“家底”,以“古堡世界”為重要展覽內容的蔚縣博物館不能錯過。羅哲文曾説:“一個縣級博物館,保存這麼多的等級文物,這在全國是罕見的。”這裡豐富且珍貴的藏品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根脈,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來參觀。
以文化人,蔚縣還注重將厚重文化融入現代鄉村治理體系,積極推廣“孝心浴室”“愛心超市”“四星四戶”等做法,讓群眾在鄰里示範、互促互動中,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在厚重歷史文化和濃郁紅色文化的熏陶感染下,蔚縣廣大幹群的精氣神明顯提升,文明鄉風日益濃厚,基層治理也更加有效。以文鑄魂,以文興業,以文化人,蔚縣正在譜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劉瑞格説。(記者李鳳雙、范世輝、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