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1/ 01 17:14:16
來源:新華網

讓鳥兒從頭頂平安飛過——探訪湖南羅霄山脈“千年鳥道”

字體:

  新華社長沙1月1日電  題:讓鳥兒從頭頂平安飛過——探訪湖南羅霄山脈“千年鳥道”

  新華社記者周勉、程濟安

  黃永強的工作比過去變得“輕鬆”了很多。作為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寒口候鳥保護站的一名老隊員,剛從事這份工作時,他要冒險去阻止捕鳥村民、盜獵團夥,這幾年,蒐集生態數據和救治受傷候鳥成為他工作的日常。

  2022年12月15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寒口候鳥保護站工作人員黃永強(右)和同事騎摩托車巡查。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這是湖南“千年鳥道”10年變化的一個縮影。湖南境內共有羅霄山脈、雪峰山脈和湘中丘陵三條候鳥遷徙通道,每年有超過240種候鳥自西伯利亞經湖南飛往澳大利亞。過去,在湘贛兩省分界線的羅霄山脈,沿線的桂東、炎陵等縣打鳥之風盛行,每年9月至12月的遷徙高峰,總有一些鳥兒無法抵達它們的目的地。

  這是2022年12月15日拍攝的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南風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那個時候一到晚上,山裏就燈火通明。”黃永強説,尤其是雨霧天,候鳥會朝有光亮的地方飛去。打鳥人便利用這一點,在山上點一堆火,或者打開LED燈,然後在前面搭一張網,鳥兒就會“自投羅網”。

  2022年12月14日,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牛頭坳候鳥保護站工作人員在記巡護筆記。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在羅霄山脈,還遺留着當年打鳥的痕跡:一些植被茂密的山頭頂端,很突兀地裸露着一片砂石,那是打鳥人點火搭網的地方。半山腰,分佈着一些人工開鑿的小洞,當地人稱為“打鳥洞”,它們由盜獵者挖掘,以供其蹲守避雨。

  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下村鄉,林業部門工作人員搗毀一處“打鳥洞”(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12年,在社會和媒體的持續關注下,各級政府出手剎住了這股風。株洲市炎陵縣下村鄉黨委書記陳一龍介紹,炎陵縣於當年在下村鄉牛頭坳設立了全縣第一個候鳥保護站,每天安排6名隊員24小時不停輪值。陳一龍説,下村鄉全鄉共有專職護鳥員30人,10年來,還另有上百位村民參與過義務巡護。

  這是2022年12月14日拍攝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牛頭坳候鳥保護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大規模、有組織的打鳥現象已被完全遏制。”炎陵縣林業局副局長王財平介紹,10年來,當地最大一個打鳥案發生在2020年,一個老人因為“想練手藝”,打了幾隻鳥被巡護隊員發現。後來,炎陵縣人民法院特意將案件安排在鄉里公開審理,數百名村民參與了旁聽。

  炎陵、桂東還和臨界的江西遂川縣圍繞“護鳥組織聯建”“護鳥執法聯管”“生態教育聯手”“生態經濟聯謀”結成了兩省三縣“護鳥聯盟”。許多曾經的打鳥人也變身為護鳥人。由於熟悉環境、了解候鳥習性,他們常常為進山的志願者和科研團隊義務擔任嚮導。

  湖南省林業局在全省範圍內確立了包括炎陵、桂東、藍山、新化在內的11個候鳥遷徙重點縣,並建立了數十個保護站。記者在寒口保護站看到,當地森林公安通過高清紅外攝像頭,實時監控進山通道。站長羅詩斌介紹,一旦出現情況,保護站將部署巡防隊員和森林公安聯合行動。

  2022年12月14日,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下村鄉,牛頭坳候鳥保護站工作人員在巡山。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志願者們經常舉行各種活動進行宣傳,愛鳥護鳥也成為許多學校常見的班會主題,一些學校還開設了候鳥保護的專職輔導課程,培養孩子們的生態保護意識。

  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下村鄉,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在搗毀捕鳥工具(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在遷徙的季節,候鳥從頭上飛過真的非常壯觀。”黃永強説,自己守護的不僅是“千年鳥道”,更是一筆寶貴的生態財富。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924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