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 15 19:57:49
來源:新華網

寧夏吳忠: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凈化”黃河水質

字體:

  新華社銀川6月15日電 題:寧夏吳忠: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凈化”黃河水質

  新華社記者艾福梅、冷瑞潔

  塞上六月,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內生機盎然:草木翠綠、蘆葦隨風搖曳、“鳥爸鳥媽”帶領雛鳥在空中嬉笑玩樂……

  “第一次在這裡拍到黑鸛真是讓我欣喜若狂,現在來濕地的珍稀鳥類太多了,大家已經有點習以為常。”吳忠市自然資源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李學明説。

  位於黃河之濱的吳忠市是寧夏引黃灌區的菁華之地,黃河穿境而過,全長69公里,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美譽。

  以黃河河道為軸,兩側湖泊灘塗為翼,吳忠市在2009年申報打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2877.5公頃。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濕地內人類活動干擾不斷,部分河流常年黑臭,黑鸛等對棲息環境特別是對覓食水域要求很“挑剔”的環境指示性動物在這裡蹤跡難尋。

  為提升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近年來吳忠市啟動濕地保護與恢復治理等重點生態治理工程30余項,先後修復治理河流濕地32公里、湖泊濕地17個,恢復退化濕地4萬餘畝。同時,吳忠市還依法取締採砂場17處,清理收回黃河沿線水産養殖湖泊8處,拆除濕地公園內各類違章建築15處。

  “濕地生態功能的提升為候鳥繁衍生息創造了良好環境,不僅黑鸛、卷尾鵜鶘等珍稀鳥類開始來這裡‘安家’,有時還會有隼類等猛禽在濕地上空盤旋。”李學明説。

  據了解,如今,候鳥遷徙期間,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內鳥類最多時近10萬隻,各類脊椎動物達316種,國家二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1種。

  除修復自然濕地,吳忠市還積極打造人工濕地,以改善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目前,全市已建成人工濕地11個,在建6個,其中7個人工濕地屬於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提升工程,水質從一級A提升到地表水Ⅳ類水質,進一步削減入河污染物總量。

  菖蒲、水蔥、千屈菜等植物鬱鬱蔥蔥,行走其間潺潺水聲入耳……經常有路過的行人以為這裡是“環境優美的公園”,但實際上這是配套吳忠市第一污水處理廠新建的古城灣人工濕地。

  總投資約9800萬元的古城灣人工濕地採用生態滯留塘+潛流濕地+表流濕地組合工藝。污水處理廠尾水經過提升泵站的提升,通過輸水管線輸送至潛流人工濕地進行強化處理,後流經表流濕地進一步穩固出水水質,最後通過管道排出。

  “濕地系統中填充的河卵石、礫石、火山岩等能有效去除懸浮物,為微生物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所以我們這裡的植物長勢尤其好,而且最終出水水質都能穩定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凈化效果很明顯。”吳忠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副科長周紫娟説。

  目前,借助各類保護措施,吳忠市保證了入黃水質在Ⅳ類以上,黃河吳忠段水質Ⅱ類進Ⅱ類出。

  世代居於黃河邊的吳忠市利通區古城鎮黨家河灣村村民馬學花告訴記者,現在黃河邊有看的有玩的,每到傍晚時分,景觀道上人來人往,“美得很”。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874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