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月11日電 題:“舌尖上的節約”要從娃娃抓起——青海西寧倡導勤儉節約觀察
新華社記者 李寧
“相互禮讓,珍惜糧食,遠離浪費,文明用餐。”在青海省西寧市陽光小學食堂門口,小學生們戴着口罩,喊着口號,排着整齊的隊列走進食堂。入口的菜譜上寫着“紅燒獅子頭、土豆紅燒肉、魚香肉絲”。
在用紙板隔離的飯桌上,三年級(4)班的任國昀夾起盤子裏最後一塊紅燒肉,沾着湯汁,三兩口就把碗中米飯吃個精光。“之前和爸爸媽媽回老家時,看到辛勤種莊稼的農民伯伯,就想到老師教過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吃飯一定不能浪費。”
“這個娃娃我印象最深,每次她的碗吃得最乾淨。”陽光小學校長山有青介紹,學校的學生多數是從周邊鄉村入學,部分娃娃家裏還種着地。他們從小耳濡目染,懂得勤儉節約、杜絕浪費。
小學正是孩子長身體的關鍵時期,考慮到一些孩子擔心吃不飽而超量取餐,陽光小學食堂推行了多次打餐制。山有青説:“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食量先打好飯菜,不夠的話可以再加。”
“阿姨,我要半份大盤雞,半份米飯。”在青海省西寧市第五高級中學食堂的半份菜取餐窗口前,剛剛結束期末考試的索南昂毛正在取午餐。“先吃完這些,不夠再加,省得吃不完浪費。”
西寧市第五中學食堂內,張貼着各種宣傳節約糧食的海報,LED電子屏上滾動播放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標語。
在小碗菜窗口,十余種擺放在小碗中的菜品供學生挑選。高二(12)班的付世又挑選了酸辣土豆絲和宮保雞丁兩個菜,一共花費12元。他説:“學校的小碗菜品種豐富,價格便宜,我可以選擇自己想吃的,而且吃多少可以打多少,還能避免浪費。”
“為滿足不同師生的就餐需求,學校按照‘半份、半價’‘小份、適價’的思路提供選擇,從源頭上防止浪費。”西寧市第五高級中學老師曹建濤説,“在放假前的最後一次班會上,學校針對假期中可能存在的浪費行為開展了主題教育,希望學生放假回到家中仍保持勤儉節約的習慣。”
記者從西寧市教育局了解到,西寧市組織各所學校、幼兒園開展“光盤行動”,創新食堂經營方式,加強監督指導等工作,讓“舌尖上的節約”從娃娃抓起,拒絕鋪張浪費,以實際行動營造校園文明節儉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