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8/ 16 07:25:3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7人參賽奪5金:解碼東京奧運“寧波現象”

字體:

  在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中邁向體育“新境界”

  7人參賽奪5金:解碼東京奧運“寧波現象”

  7月28日,中國選手石智勇在東京奧運會舉重男子73公斤級決賽中奪冠。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7月30日,中國選手汪順在東京奧運會游泳男子200米個人混合泳決賽中奪冠。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8月3日,中國選手管晨辰在東京奧運會體操項目女子平衡木決賽中奪冠。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7月24日,中國選手楊倩在東京奧運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奪冠。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楊倩“射落”兩金,石智勇“一舉”奪魁,汪順成為首位獲得奧運會混合泳金牌的中國男運動員,管晨辰在平衡木上技驚天下……7人參賽、5枚金牌、1項世界紀錄、1項奧運會紀錄,金牌數量位居我國所有城市之首(和上海並列),這份東京奧運會“成績單”屬于東南沿海的港口城市寧波。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但此前並不以體育出名。在人們印象中,寧波在科教和商業領域人才輩出:貝時璋、談家楨、屠呦呦、邵逸夫、王寬誠、曹光彪……這裏有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這裏的城市口號是“書藏古今”。聰明好學、精明能幹、錦繡文章,這是寧波的標簽。而刻苦訓練、挑戰體能,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人體奇跡,似乎屬于另外一個維度。

  擁有深厚傳統的“錦繡地”“書香城”“商業港”,今天卻走出了這麼多在奧運會上勇摘桂冠的“武狀元”——從中可以看出中國體育事業有著怎樣的發展趨勢?

  體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人的培養是第一位

  “她的一雙眼睛大大的、亮亮的,看起來很秀氣,又特別神氣。”作為寧波體育運動學校的射擊教練,項曉曉至今仍清晰記得2010年選拔射擊苗子、第一次看到楊倩時的情景。

  項曉曉是楊倩啟蒙教練虞利華的助理教練。7月24日,當從新聞上看到楊倩以251.8環的成績奪取金牌時,她既驚喜,也覺得在意料之中。“楊倩果然贏了。”

  不少看了楊倩決賽實況的網友誇讚她有一顆“大心臟”:超強的心理素質,成功的逆勢翻盤。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銅牌得主、寧波體育運動學校射擊教練王成意看來,楊倩這代“00後”運動員,和她當年參加奧運時那批運動員相比,有很大不同。“更有想法、更有個性,更善于擁抱新事物。”

  項曉曉領教過“00後”運動員們的“個性”。她記得,有一次,楊倩所在宿舍的4個小姑娘集體缺席訓練。“我去找她們的時候,發現她們一個個都在收拾行李。她們直白地告訴我:‘教練,我們不練了’。”

  項曉曉一時有些“懵圈”。“射擊訓練確實辛苦,也很單調。每天訓練趴在那裏不能動,手腳都麻掉了,感覺好像很多螞蟻在咬,很多學員都練不過去。但是在我們當運動員的時候,除非教練主動把我們‘趕走’,不然我們肯定是不敢直截了當‘撂挑子’的。”項曉曉説,她花了好一陣給小姑娘們講道理,“既然選擇了就要走下去,而且你們都很優秀”,最終引導、安撫好姑娘們的情緒。

  “個性”並不總是成為訓練的阻力。相反,在多數時候,它讓楊倩和她的小夥伴們更認清了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只有真心熱愛,方能全力以赴。”教練員們回憶,後來楊倩慢慢沉浸在對射擊的熱愛當中,當家長有顧慮時,是她主動表達決心:“我要堅持下去。”

  這種自主、自由的氣質,顯示出新一代運動員的風貌。從年輕人的個性化選擇、表達和自我實現中,可以看到我國新時代體育事業“人與社會全面發展”的良性互動。

  “‘00後’有他們的成長特點,運動員不僅要爭取成為冠軍,還要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成為可親可愛的社會專業技術工作者模范。”寧波水上(游泳)運動學校校長施飛存説。

  寧波本地有個搞笑段子:為啥夜晚的寧波這麼靜?因為寧波男人晚上都不出門,要麼在家數錢,要麼在家輔導孩子功課。寧波有重視教育的深厚傳統,競技運動必須深入融合教育,服務于人的培養,才會擁有廣泛的民意基礎。在我國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的今天,這將成為全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大趨勢。

  從前,相當一部分寧波父母眼中的“體育”屬于“體力活兒”,讀書才是唯一正道。還有人擔心孩子當運動員如果練不出來,會不會墮落成低素質人群。現在,很多人的觀念正在改變。體育,是最重要的教育,要以人為本,培養包括競技體育運動員在內的所有體育人口實現更健康、更美好的人生。

  有型、有料、有趣——有媒體評論,以楊倩為代表、新一代多元立體成長的體育偶像以清新、健康的氣質,正在迅速“破圈”。有淘寶商家在社交媒體上驚呼,楊倩奪首金後的半小時,該店鋪的楊倩同款小黃鴨發卡銷量超過了10000件。很快,“小黃鴨發卡”就上了熱搜。

  “楊倩奪金後,體校的電話就被打爆了。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想要來學射擊,‘清華’加‘冠軍’,吸引力無與倫比。”寧波體育運動學校校長朱群説。

  寧波的培養機制不只是産生個別冠軍,而是建設一個人才輩出的梯隊。很多運動員最終並沒有參加奧運,但是都獲得了良好的成長。據了解,和楊倩同樣進入清華射擊隊的寧波運動員張超玄著,沒有入選國家隊,但同樣是前途看好的優秀人才,不僅是清華射擊隊隊長,今年還獲推薦免試攻讀本校研究生。

  為提高運動員文化水準,寧波將運動員文化教學納入年度考核體係,明確運動員參賽文化測試成績必須達標,甚至把部分市隊直接辦到了學校。據統計,近5年來,寧波共有105名運動員被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北京體育大學等985、211、“雙一流”高校錄取。

  科技強體 開放辦體 提升韌性和“寬度”

  盛産兩院院士的寧波最懂得,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技也是強大的競技力。

  寧波市體育局局長張霓説,正是體育醫學發揮作用,保證了汪順等運動員的最佳狀態。

  7月30日汪順在東京奧運會游泳項目中奪冠後,張霓去汪順家看望,汪順母親和她説,汪順這次能爆發,是因為幾乎沒有傷病。

  汪順一路劈波斬浪,石智勇連續奪金創紀錄,背後是寧波多個體訓單位和市體育科學研究所選派輔助教練、醫生長期跟隊提供有力保障。

  2020年7月至今,寧波市體科所這個“年輕”的單位獨立運作剛滿一年,卻已經在競技體育保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主動分擔國家隊保障任務重的壓力,根據寧波運動員個人身體素質情況,通過內外聯合保障的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寧波運動員的傷病問題,助力運動員衝擊個人最好成績。

  據介紹,在事業單位清理整合總體上“做減法”的原則下,相關報告打上去以後,市委給予充分支援,給體科所特批了8個編制。

  據悉,寧波市體科所在繼續做好競技體育保障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開展科學健身研究、指導和運動損傷康復服務,開展國民體質監測,推廣運動處方的應用,通過運動康復訓練和普及科學運動理念的方式惠及廣大群眾。

  對寧波的競技體育而言,科技強體提升了韌性,開放辦體提升了“寬度”。

  張霓認為,最關鍵的是“知人善任”。

  寧波市第二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教練李冬瑜,用四個字描述1999年剛到寧波工作時的情形:舉目無親。

  來寧波當舉重教練,或許是李冬瑜前半生最大的偶然。出生在廣西桂林的李冬瑜,在踏上寧波這片土地之前甚至“完全沒有聽説過這個城市”。直到現在,李冬瑜仍然覺得,寧波舉重運動的土壤並不算非常豐厚。“寧波人總體比較‘文縐縐’,在力量上並不具有特別的優勢。”

  李冬瑜的得意愛徒石智勇,一開始並沒有顯示出舉重方面的天賦。石智勇是李冬瑜同鄉,兩人老家距離近到摩托車騎15分鐘就能到達。桂林盛産舉重苗子,石智勇一開始到體校試訓,沒被教練看上。就在這時,他遇到了回老家探親、順便物色人才的李冬瑜。

  “我剛到寧波的時候雖然幹著教練工作,但手上基本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兵。有一次,我跟當時體校的領導施飛存説,我能不能回老家看看?施校長二話沒説,同意了。第一眼見到石智勇的時候,覺得他身體各方面素質都還不錯,倒也沒想過他今後一定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但有一點,我就覺得和這個小孩很有眼緣。”李冬瑜打了個比方,“就像相親似的,看中了、看準了”。

  2012年倫敦奧運會結束後,當時和石智勇同一級別的廖輝狀態如日中天,舉重界對石智勇的前途有不同看法。寧波市體育部門和相關訓練團隊經過認真研判,權衡收益和風險,專門在當地打造了一個舉重訓練基地,每年投入人力財力,中國舉重的標誌性人物之一、兩屆奧運冠軍得主佔旭剛出山親自指導石智勇。一切努力終獲回報,寧波成了石智勇的“福地”。來到寧波後不久,他便進入了省隊,接著又在國家隊脫穎而出,直至成為裏約奧運會男子69公斤級冠軍,捍衛了中國隊在該級別多年來的榮耀。

  2016年裏約奧運會後,國際舉重聯合會調整了舉重級別,但並未對石智勇一路前行構成障礙。從2018年開始,他連續創造世界紀錄,在73公斤級傲視群雄,直到此次在東京再度收獲奧運金牌。

  在寧波運動員取得5枚金牌的4個項目中,射擊和游泳在寧波基礎比較好。如果寧波只是守著“拿手活”吃老本,就不可能在舉重和體操項目上獲得突破。暫時沒有“擅長的人”不要緊,重要的是要拿出識人用人的魄力,發掘出“擅長的人”放手培養、預先布局,敢于去拼,才能不斷突破本地體育事業的邊界。張霓覺得,寧波的做法並不是靠著城市經濟優勢挑起“搶人大戰”。“石智勇、管晨辰這樣的好苗子,在來到寧波前都是籍籍無名的,關鍵是我們能不能當好這個伯樂。我們要充分創造空間,讓‘專業的人’做好‘專業的事’。”

  競技體育和經濟社會事業大局同頻共振、精明發展

  2020年,寧波市體育産業總規模預計約700億元,年均增長率在20%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佔浙江全省近四分之一。

  雖然直到2016年裏約奧運會,寧波才實現奧運金牌零突破,但在競技體育領域,寧波一直志存高遠、深謀布局。

  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寧波就著手制訂競技體育發展十年規劃,至今已有三輪。在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體育規劃中,寧波市提出要“全力發展羽毛球、射擊、舉重、蹦床、帆船等優勢項目,大力扶持田徑、游泳、體操、水上等基礎大項”,延續了該市競技體育發展的主要目標與方向。

  寧波市體育局副局長曹敏傑介紹,寧波對每一個輸送到省隊、國家隊的尖子運動員都實行跟蹤服務,提供一係列護航保障。

  “從基層體育工作的實踐來看,一個奧運冠軍的培養最能體現一任接著一任幹、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只有久久為功,在還沒有成為冠軍時就給予科學有效的保駕護航,才能收獲最好的綻放。”寧波體育運動學校校長朱群説。

  雖然經濟發達,但寧波並沒有亂投錢,算的是一筆“大賬”:護航保障寧波運動員的同時,打通國家、省、市體育部門乃至國際組織、社會其他領域的資源配置,競技體育和經濟社會事業大局同頻共振、融會貫通,實現協同發展、“精明發展”。

  寧波把中國男子舉重隊引到當地,成立了國家隊浙江組,建成寧波市重競技訓練基地,建設舉重館、國家隊公寓及綜合訓練館,讓國家隊扎根寧波搞集訓,帶動訓競水準,又在北侖區打造女排國家訓練基地,讓郎平和中國女排成為當地常客。

  寧波市和浙江省體育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提出要將寧波體校從中專升級為大專,成為省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分院。寧波還和中體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發展寧波體育事業,成為經濟社會新的增長點。

  “到現在為止,寧波已擁有5個國家級高水準後備人才基地,在浙江全省處于領先地位。”張霓説。

  2021年,寧波又引入中國皮劃艇協會、中國賽艇協會總部基地和國家訓練中心落戶奉化區,引入中國青少年帆船示范基地、中國內湖帆船産業實驗基地落戶東錢湖,同時還在洽談世界帆船聯合會總部秘書處的引進落戶。

  寧波的體育事業既強化專業性,也注重社會性,既守正,又創新。靠優化體制機制激發後勁活力,靠改革鍛造競技實力。2002年,寧波在同級城市中成立唯一一個體工大隊並堅持至今,創立了“省隊市辦”等做法,將游泳項目劃歸水上運動學校管理,使項目管理從差額撥款變成全額撥款,給予更好保障。

  張霓介紹,當地樹立競技體育發展“體制內外相結合”的理念,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部分運動項目培養上的獨特優勢,在榮譽、獎勵等方面對體制內外一視同仁。競技體育扎根社會,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特別是對于新興體育項目,積極引入社會力量辦訓,共有30家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社會訓練基地正式挂牌。在東京奧運會中,參加馬術場地障礙賽的寧波運動員張興嘉,就是社會辦訓的奉化天驛馬術俱樂部的在訓運動員。在街舞、高爾夫等領域,寧波社會辦訓項目也有所突破,培養的運動員將代表浙江隊參加第十四屆全運會的比賽。

  冠軍稟賦 花開處處

  競技體育是花,長在群眾體育、社區生活的深厚土壤中。2018年,寧波市政府出臺文件,明確寧波新建住宅小區必須配備一定數量和標準的體育健身設施。今年,寧波還正式通過了《寧波市全民健身條例》。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寧波建成了3個縣級全民健身中心,32個鄉鎮(街道)綜合性健身場館,325個村(社區)健身廣場。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從2015年的1.61平方米增長到2020年的2.4平方米,年均舉辦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2000余場,年均參加總人數達100余萬人次。

  競技體育是花,城市精神就是風、雨露和光。

  東京奧運會結束後,有寧波網友總結出4位奧運冠軍背後的寧波“四度”精神:楊倩代表寧波“精度”,石智勇代表寧波“力度”,汪順代表寧波“速度”,管晨辰代表寧波“穩度”。

  作為老牌制造業之城,寧波現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51家,位居全國城市之首。精度、力度、速度、穩度,正是制造業之魂。數據顯示,僅2019年,寧波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便有57.1%的企業主導産品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92.9%的企業主導産品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而當年納入寧波市級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庫的企業中,36家企業主導産品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149家企業主導産品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寧波提出,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小而精”的單項冠軍集群,到2025年,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達到130家,成為“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專注、專一的工匠精神,向外的開放、開拓氣質,呼應著敢為人先、勇爭上游的品格,這是體育精神的內核,也是創新創業精神、企業家精神中蘊含的“冠軍稟賦”。

  1922年,寧波奉化人王正廷當選為國際奧會委員,被後人稱為“中國奧運之父”。從他算起,中國結緣奧運已綿延百年。穿過歷史風雲,崛起奮發自強,體育事業和中國各項事業一樣,正在邁向全面、均衡、科學發展的新境界。(記者方益波、顧小立)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76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