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沪港通”加速期业国际化 混业经营引发歧路激辩

21世纪经济报道

  多歧路,今安在?

  撬动期货行业变革的最新变量——期货市场国际化步伐骤然加快。

  随着4月10日上交所与港交所“互联互通”计划的宣布,期货市场“沪港通”前景也已日趋明朗。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4月24日举行的LME亚洲年会上表示,商品期货市场互通的过程大概需要5至10年时间,乐观情况下可能短至3年。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则在次日表示,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证券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并通过香港“走出去”,进一步向境外其他市场发展;另外,将继续研究深化内地与香港商品期货市场合作的路径和方式,支持内地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进一步加强合作。

  面对接踵而至的行业变局及政策松绑,是深耕风险管理、财富管理还是转型混业经营?业界排名前列的机构已做出大相径庭的选择,无言的激辩悄然开始。

  混业及国际布局

  其实在这一趋势明朗之前,早已有期货公司开始悄然布局。

  “从去年开始,我们已越来越感受到,单纯的经纪业务模式已走到头了。”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表示,“以前一直说小散户对市场的贡献度很大,但是现在100万以上权益的客户已经占到我们总权益的85%以上,1000万以上权益的客户占到60%以上。我还了解到有同行100万以上权益的客户已占到95%以上,市场资金集中度不断提高。”

  “市场从小散户为主转移到机构客户、产业客户为主的潮流,日趋明显。而期货公司服务也在向产品化方向发展,各类与衍生品有关的私募产品也风起云涌。”罗旭峰表示,“在这个趋势下,市场将不可阻挡地向国际化方向上走。”

  据悉,南华期货今年已通过香港子公司,拿到了香港市场证券业务牌照和期货业务牌照,并成为CME GROUP旗下四大交易所的清算会员,也将在一两个月之内拿下美国FCM(期货经纪商)牌照。

  南华期货还计划通过南华期货美国子公司,打通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迪拜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建立一个方便国内投资者进行跨市场套利的平台。

  “我们将视政策落实情况,在两到三年内申请证券业务牌照,到那时,南华就不仅是一家只从事期货业务的企业,而是金融综合服务商。”罗旭峰表示“证券业务、期货业务、外汇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投资咨询业务都有了,金融全框架模型就出来了”。

  坚守本业

  而在部分机构大踏步地走向混业经营的同时,另外一些机构却选择了坚守本业。

  一向快人快语的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近日公开表示:“期货公司往混业经营的方向上转,就是‘找死’。”

  永安期货作为连续十几年牢牢稳坐全国前三的行业龙头,在去年开放的资产管理及风险管理业务领域双双拔得头筹且已风生水起,施建军做出此番表态可谓底气十足。

  “混业经营前景怎样,现在谁也说不准。证券公司日子并不好过,从经营上来讲,证券业较期货业的集中度更高,一百多家公司中规模较大的可能就十几家。基金公司集中度更高,亏损现象更是普遍,有的公司一年亏损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施建军直言。

  “期货公司要寻找自己的出路,有些业务是需要基金或者是证券的牌照。但如果永安期货一下子什么牌照都有了,做什么?”

  在施建军看来,中国的衍生品市场本来就会有“发不完的财”,而这才是期货公司转型的“正道”。

  他认为期货公司首先要坚持传统的风险管理业务,中国的钢铁、石化、油脂加工、服装加工产业,都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期货公司从期货端进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假如交易所的体制机制能够进一步改善,这一块业务前途不可限量。

  “中国的投资者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者,总是在恳求多做一点交易,但在额度和便捷度上却往往得不到满足。”施建军坦言。

  此外,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全球的对冲基金2.5万亿,假如期货公司行业前十名来做2000亿,盈利也相当可观。“永安的财富管理就是做‘对冲、组合’,不做其他。这个生意有多大?”施建军表示。

  尽管如此,南华期货却怀有与永安期货不同层面的思考。

  “风险管理子公司和资管业务还需要两到三年的培育,一定是未来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期货资管对冲类策略产品较易做大规模,但伴随着规模的增长,收益率也会下降。如果要实现资管规模更大的飞跃,不能仅停留在衍生品市场,而应放眼整个金融市场,进行全球配置和多资产配置。”罗旭峰表示。(编辑 巫燕玲)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