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千合资本偏爱钢铁股引热二月调研 四家百亿私募看好家具股

陈晨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陈晨 每经编辑 江月

  2月份,王亚伟旗下的千合资本反复调研了钢铁股,一时间成为了市场的热点。近日,火山财富发现,四家百亿级私募频频现身家具股,引起了火山财富的注意。那么,在四家百亿私募大举调研下,家具股会是下一个热点吗?

  4家百亿私募大举调研家具股

  近期,索菲亚、尚品宅配和皮阿诺这3家家具上市公司不仅被机构扎堆调研,而且调研名单中还出现了四家百亿级私募(景林资产、高毅资产、盈峰资本、淡水泉 投资)的身影。具体来看,3月21日和3月23日,索菲亚共迎来了88家机构调研,景林资产和高毅资产均出现在了这两天的调研名单中,盈峰资本则参加了3 月21日的调研。

  尚品宅配作为一只3月上市的次新股,近期被调研次数多达3次,分别在3月21日、22日和23日,共计77家机构。在这些机构中,火山财富看到景林资产和高毅资产均出现在了后两次调研名单中。

  此外,同样在3月才上市的皮阿诺也迎来了首次调研。3月22日,共有15家机构调研皮阿诺,其中包括景林资产、淡水泉投资和盈峰资本。

  一般而言,私募相较于公募、券商等机构,研究人员数量较少,因而对他们来说,前去调研说明是比较关注这些公司。反复调研,则足以说明这些公司是被他们精选之后的结果,能够加入其股票池的概率也相对大大提升,普通投资者可给予重点关注。

  共同关注产能情况

  既然这三家公司如此受机构欢迎,并且还有百亿级私募倾情助阵,那么调研中机构到底关注些什么呢?索菲亚近期的两次调研,公司旗下司米橱柜、公司产能布局情况成为双方交流的重点。

  据介绍,司米橱柜工厂于2015年6月开始调试,2015年第四季度已经开始试产,目前生产日均产能173单/天。不过,从2016年年报来看,司米橱 柜还在亏损。公司称,随着2017年继续开店达到800家门店,预计2017年能够达到盈亏平衡。另外,就公司整体而言,现已有华南、华北、华东、西南、 华中5大基地,产能布局分布全国东西南北中。2016年度月平均实际生产达到15万余单,年度平均产能利用率平均为80%。公司的非公开增发有两个募投项 目是用于工厂生产效率的提升,未来几年使用募集资金投入6、7亿元。

  再来看近期受到3次调研的尚品宅配,双方交流的重点在公司净利润水 平低、板材利用率高和工厂产能等。机构最先关注到的问题就是公司收入增长快,但净利润水平为何那么低?公司称,主要是由于战略性全国直营布局扩张对应的销 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加所致,从而导致阶段性较低的净利率水平。

  另外,公司高板材利用率也引起了机构关注。调研中,公司表示,板材利用率在93%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火山财富在另外两家公司调研中看到,索菲亚2016年度板材利用率在80%,皮阿诺则是总体超过80%,可以说尚品宅配93%的板材利用率是处于领先地位。

  就目前而言,公司产能利用率已趋近饱和状态。公司“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募投项目就是为了解决未来2~3年产能扩张的问题,通过建设新的生产基地,购入新的生产流水线,扩大生产规模,预计达产后,公司整体产能去到90亿元左右。

  最后来看看仅获一次调研的皮阿诺,其中首要问题就是公司现有产能。公司表示,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增长,原有的产能不足,影响到了公司的订单正常接 单,2016年公司衣柜订单生产存在压单的情况。2016年底,天津工厂一期投产,已有生产线可正常生产,预计可以缓解压单的情况。公司将根据实际需要, 积极解决产能问题。

  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家具企业受益

  国家统计局3月14日公布的 1~2月份商品房销售数据显示,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40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三四线城 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增长,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国金证券相关人士告诉火山财富,这有助于打消市场对家具企业业绩和估值的顾虑,尤其对于积 极推进三四线城市渠道下沉的家具企业,未来区域内销售预计也将有相应提升。

  比如索菲亚在调研中就表示,目前公司店面超过1900家,其 中省会城市门店数占比18%,地级城市占比31%,四五线城市门店数占比51%。上海某私募人士就提到,2017年A股市场会出现两大重要特征,其中之一 就是以索菲亚为代表的一些消费稳定个股,市场会给予他们更高的估值。

  近日,索菲亚披露的年报中显示,前10大流通股东中,4只社保基金 抱团持有,其中2只为四季度新进,1只增持100万股,一直不变。这4只社保基金合计持有约1932.8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达6.69%。除了社保基 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还有62只基金持有索菲亚,其中有9只基金达到超配,净值比在9%及以上。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