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戏剧人

在破圈中成长和发展——写在萧雅越剧团成立20周年之际

时间:2022年12月23日 来源:中国戏剧家协会 作者:
0
  萧 雅 XIAO YA
  萧雅,越剧尹派传人,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她从艺四十载,兰馨慧智,兼收并蓄。演唱上既保留了浓郁的尹派韵味,又探索出一条歌为戏用的演唱技法,讲求从音乐上树立角色形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萧氏尹派”唱法。表演上她功底扎实,文武兼备。无论是传统名剧《沙漠王子》《何文秀》《盘妻索妻》等,还是原创剧目《一枝梅》《秋海棠》《状元未了情》《新巡按斩父》等,她塑造的角色性格迥异,人物个性鲜明。她向昆曲学习,从影视中借鉴,化程式为人物情感的自由舞台生活的表现方式,讲究身段的雕塑感,人物、情景和剧情的“大定格”的表演风格。
  作为民营剧团的成功典范、新文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萧雅带领剧团始终在积极探索戏曲回归民间,走近大众,吸引和发展当下年轻观众。她在不断地“破圈”,一次次地“吸粉”,在2022年8月31日抖音“名角DOU来了”的直播,创下了2000多万观众的纪录,再度开创戏曲+新传媒的新局面。今年恰逢萧雅自主创建的萧雅越剧团成立20周年,让我们一起来破解萧雅的“破圈”之谜。
  敢于实践,戏、歌结合,勇于破圈
  20世纪80年代中期,流行歌曲盛行,萧雅萌发了演戏、唱歌多元化,以歌辅戏的想法,台上是儒雅公子,台下是时尚歌手,一念、一举引来了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萧雅该不该唱歌”,一时成为影响全国文化界的热点话题。恩师尹桂芳始终作为萧雅最有力的后盾支持着她,尹老还特地把“艺妹”傅全香请来,让这位越剧界的花腔女高音来审定萧雅这条路到底是否可行。傅全香听了萧雅的演唱,非常之肯定,认为萧雅的发声相当科学,以歌辅戏这个想法很好,有利于增强越剧在演唱上的时代表现力,也有助于推广越剧的受众范围。尹桂芳、傅全香两位前辈大师公然在“一片质疑声”中站了出来,力挺萧雅,在实践中萧雅也由此成为越剧界乃至戏曲界第一位破圈的戏、歌两门抱的明星。
  萧雅把越剧的优势和自身艺术优势的势能转化为实践效能,越剧尹派、歌曲《月亮走我也走》等作品使她成功破圈。她不仅扩大了越剧的影响力,还发展了一个时代的年轻戏迷群——“越剧雅迷”,他们亲昵地称呼萧雅为“我们的雅姐”。我的一位挚友也是“雅迷”,她的一番话也许更能见证萧雅的破圈对于越剧、对于尹派的意义。当年还是初中生的她,是听了《月亮走我也走》之后第一次走进了剧场,当然她是慕名去看萧雅的越剧,虽然当日萧雅不是主角,但她还是被萧雅圈粉了,按照她的原话,“可见当时她有多优秀”。至此她成为越剧迷,迷上了尹派,追拥着萧雅。那个能在三张台子上翻下来的萧雅,那个唱腔美糯又不失阳刚的萧雅就如歌词中唱的“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永远地烙刻在“雅迷”们的心中。
  敢于突破,跳出体制,再次破圈
  2002年6月,萧雅在上海极具文化底蕴的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成立了在经济上完全自负盈亏、在艺术上完全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萧雅越剧团”。傅全香担任艺术指导,创作班子可谓大咖云集,包括越剧音乐家贺孝忠,越剧剧作家、评论家李惠康,戏曲导演石玉昆等专家以及多位领导。
萧雅在《新巡按斩父》中饰徐青  
  跳出体制单位,自组越剧团,类似于过去的自己挑班走码头。如今,戏曲由“角儿制”转向了“导演制为主的综合性艺术”,由“散养”到“圈养”,再走出圈,走向“散养”,这需要多么大的魄力!安稳地躺在原有体制内“要戏演,等饭吃”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艺术人才上的挤对,人员情绪和上进心以及积极性等都容易无形中被削弱。不如坚定自信地“走出去,干一番,闯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萧雅拿出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记得在越剧团成立之后的一次座谈会上,萧雅说:“困难和挑战肯定会接踵而来,但我不怕,今天的路,如果今后验证我错了,那只是我萧雅个人走错了,但如果能够为越剧,为尹派去寻求新的探索之路,创造新的成绩,我个人又谈何足惜,为越剧,为尹派,我无惧任何,无怨无悔。”凭一己之念、一己之心、一己之力,萧雅真金白银,实打实干地打响了越剧界跳出体制、走向市场的第一枪。市场是冲着“萧雅”这块牌子来的,决定市场的是看戏本身的质量,要看“萧雅的活”,“萧雅”的戏有没有“真活”才是剧团立足市场、走得长远的基础保证。戏的本质是第一,但“做戏”的人是戏的实质。既要有个人魅力,也要有集体的结晶,萧雅走了一条综合性艺术与“角儿制”相结合的探索之路。
萧雅《新巡按斩父》中饰徐青  
  萧雅的个人魅力凝聚起了新时期越剧多元发展的力量。越剧音乐家贺孝忠说:“萧雅的识谱能力相当强,不论五线谱还是简谱,而且自己会设计唱腔,耳音相当好,乐队里哪一档乐器演奏不对,她马上都能听出来,当年视唱练耳考核我给她打了99分,还有一分就是留给萧雅今后去创作、去闯荡的余地,这一天到了。”袁派传人华怡青提到萧雅,情不自禁地被她的“戏痴精神”所感动,“一个人明明可以享受生活了,她那么爱戏,她图什么?太爱越剧了”。

萧雅在《状元未了情》中饰杨雪筠  
  我理解萧雅,当年尹桂芳先生是用生命嫁给了越剧,今天萧雅是用她的全部迎娶了越剧,她为越剧不惜一切,为了戏,为了参与工作的老师们,她都相当慷慨、情愿、舍得。她为学生们准备高蛋白的营养品,她对学生们说,“唱小生是扮演男人噢,做男人可是要有力气的噢”。当初尹桂芳先生对萧雅的关怀、付出,萧雅铭记于心,她把这份无微不至也用在自己的学生们身上并传承下去。而她自己经常是“随意”“随便”,往往一碗小馄饨就是她的工作餐。她的头面师祝秀莲是原上海越剧院的、新版《红楼梦》等剧的头面设计;服装师张玉英原来在上海静安越剧团工作,她们都跟随萧雅至今,提及萧雅,归结一个字“情”——有情有义。剧团的每一部戏都有各自的道具,还有乐队的乐器、谱架等,萧雅为管理仓库的师傅安排好住宿,添置空调及生活用品,解决了师傅的后顾之忧,使他安心工作。萧雅一切都事无巨细地安排,一切都事必躬亲地执行。

萧雅在《状元未了情》中饰杨雪筠  
  新编古装剧《状元未了情》就是“个人魅力+集体智慧”凝聚力的成果,也是萧雅越剧团成立以来艺术成就的新高峰。萧雅也以此剧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需要有思想、有胆略的艺术家,才能诞生新时代的有思想的文化艺术。走不一样的路,才能衍生出不一样的多元艺术文化。艺术在多元对比中发展前进,在多元对比中优胜劣汰,在多元对比中生生不息。萧雅和她的艺术生涯因越生情,如同这世间的野百合一样,她因越剧而充满生机,越剧因萧雅而更有活力。 
  敢于创新,独树一帜,唱法破圈
  萧雅做人以情为宗旨,演戏以情为根本。从艺40年来,无论是在拍摄的越剧电影《盘妻索妻》、越剧电视剧《何文秀传奇》,还是新编古装剧《一枝梅》《状元未了情》《新巡按斩父》等,再到新编现代剧《秋海棠》等,萧雅在塑造角色上可塑性大,表现力强。特别是萧雅的唱,辨识度高,她坚守越剧本体特点,坚持尹派特色,融入现代创新意识,在唱法上摸索出多元艺术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形成了“萧氏尹派”独有的灵活多变的唱法、流畅华彩的唱腔风格。
萧雅在《何文秀传奇》中饰何文秀  
  尹桂芳先生创立的尹派唱腔早已闻名海内外,受到大家的喜爱。萧雅的“尹派唱腔”(我称她为“萧氏尹派”),无论在吐字上,还是运腔上,感觉处处似曾相识,但她却能充分运用越剧作为板腔体音乐板式丰富、唱法多变的优势,演来活(发展变化部分)而不乱,定(本体流派部分)而不死。
  任何艺术都有萌芽、生长、发育、成长、成熟的过程,萧雅的艺术之路也是沿着大同、小异、再大同、再小异的曲线,波浪式前行,螺旋式上升,这既是一般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是萧雅艺术发展走向的规律。尤其是萧雅在演唱艺术上的造诣,音色、异化、情韵等都极具个人艺术魅力。

萧雅在《秋海棠》中饰秋海棠  
  音色即每一个人的本能性,自然成型的嗓音音色,舞台上的人物腔,则是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和剧情的思想情感的表达,特别是人物在情绪性体现方面,萧雅都能巧妙地把脑、鼻、喉、胸、腹,各共鸣区运用自如,以音造形。
  《一枝梅》是“异化为越”的成功剧目,萧雅将其他剧种的曲调,用自己剧种的语调演绎,在结构上和调式上,与本剧种的音乐相结合,进行加工,得以融化。
萧雅在《一枝梅》中饰何梦白  
  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做人的根本是什么呢?是一个“情”。艺术的灵魂离不开一个字,也是“情”。 萧雅虽师承尹派,但发展至今,尹派影子,相似因素,唱腔规模,已具规格,成熟标志。通过看萧雅的演出,听萧雅的演唱,我想到了萧雅是“相似思维论”最好的例证。她学的是宗师尹桂芳的“尹派”,却不在同一个演唱方法上,两人也不在同一个历史背景下,文化素质、知识层面、音乐素养、思想观念等也都不能同日而语。萧雅唱尹派,相似而不相同,音色、润腔、声波振幅等都不一样,实际意义上也不可能一模一样,比如,对比《盘妻索妻》就能发现无论全剧的主题音乐,还是演唱上的音色、情味、情韵、速度、起伏,都已经完全“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萧雅在越剧电影《盘妻索妻》中饰梁玉书  
  萧雅全面继承尹派,有序发展尹派,大胆细心地对尹派进行了修饰、补充和改进。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萧雅都牢牢抓住了一个“韵”,唱腔讲究情,情出自韵,韵既是技巧,又是味道。尤其是有个性的成熟的演员,更能在“韵”字上体现其功力,这就是成熟演员在唱腔上的风格处理。韵必须是因情生韵,萧雅的艺术创作完全遵循了“演员创腔法则”,因情定板,因字生腔,因嗓制宜,因戏配曲,特别是她的代表剧目《状元未了情》《新巡按斩父》《秋海棠》等尤其凸显出其创作上具有的时代意识,突出了她与作曲、与乐队的殊途同归的合作理念。

萧雅在《秋海棠》中饰秋海棠  
  无论是变还是异,都是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变化的种子始终在萧雅的血液中流淌,敢闯敢创,继往开来,超越自我,同中求异,稳中求变,唱法独特,终成一格。
  生活和艺术的支撑点来自一个“情”,不管来自恋情、爱情、亲情,还是怨情、恩情、衷情等,围绕一个“情”,萧雅随心唱戏,随性做人。流光易逝,萧雅越剧团成立20周年了。20年来,萧雅捍卫了民营越剧的尊严,用最实际的真切和真情演绎了艺术的回归,回归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年来,萧雅以她丰富的想象力,敢为天下先的冲动力,满怀激情的表现力和具有时代性的感染力,坚守着越剧,牵系着尹派,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她以破圈的意志来表达民族的振兴,剧种的繁荣,流派的发展。
  萧雅和她的萧雅越剧团以独出心裁的品位,独具匠心的情感表达方式,给新时代的越坛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愉悦。复杂的事情简单做是专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是行家,而坚持做一件事情就成为奢侈品,这就是工匠精神。萧雅以其“工匠精神”与萧雅越剧团在破圈中相伴而生、在破圈中相依而存、在破圈中日积月累形成自然。没有尽善尽美的艺术,只有尽善尽美的追求,祝贺萧雅越剧团成立20周年。
  (作者系越剧研究者)
(编辑:李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