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中國舞劇《朱鹮》在紐約觀眾心中“築巢”
2018-01-22 19: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紐約1月22日電(記者王建剛)新年伊始,被稱為“中國《天鵝湖》”的舞劇《朱鹮》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上演。從演出前的一票難求到謝幕時的群情鼎沸,再到美國主流媒體的褒揚稱頌,似乎都在傳達一個信息:《朱鹮》讓紐約折服了!

  贏得紐約“芳心”

  1月5日至7日,由上海歌舞團歷時四年精心創作的唯美舞劇《朱鹮》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演出3場。作為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打造的“中華風韻”系列演出,舞劇《朱鹮》以環保為主題,通過淒美動人的故事情節和唯美浪漫的舞&畫面,講述了朱鹮這一珍禽與人類相惜相憐的命運,呼喚人們在曾經失去中叩問永久珍惜的情感共鳴。

  喬爾·本傑明,“美國室內芭蕾”藝術總監及創始人,曾在美國主要現代舞和芭蕾演出團體擔任舞者。他在觀看《朱鹮》演出後,毫不掩飾他對這部作品的喜愛,稱它是一部“真正的藝術作品”,展現了從“憂鬱的絕望到純真的希望”。他説,“這只扇動着美麗雙翅,名叫朱鹮的吉祥鳥,承載着希望,傳遞了人類對自然的那份摯愛。”

  紐約,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作為世界藝術中心,嚴肅的和墮落的,高雅的與粗俗的,正常的與畸形的,古典的與現代的,東方的與西方的,各類反差極大的現象及藝術形式並存,交織成一幅令人眼花繚亂的文化景觀。紐約這種光怪陸離的文化生態,適應着聚居在這裡的各色人等的多樣需求。

  在這樣一座文化雜陳的大都市,紐約似乎沒有某些文化單一的城市與生俱有的“排外”情結,而更傾向在同一個時空裏百態俱陳、百味兼備。儘管如此,紐約有時更像一個矜持的女人,不時會展現一絲孤芳自賞的自傲,但一旦芳心被打動,便會放下身段,送上熱情的擁抱。

  在幾乎無可挑剔的《朱鹮》面前,這位“矜持女人”的內心被攪動了。

  一向對各種藝術作品惜墨如金的《紐約時報》在介紹舞劇《朱鹮》時稱,該劇“極具當代意識的編舞充分展現了流暢的優美以及令人驚詫的翅膀的表現。它凸顯了環境保護,呼喚人們關注人與自然那無法割裂的紐帶。”

  也許正是《朱鹮》細膩地向人們展現了那條溫馨的“紐帶”,才觸碰到了人類情感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也才使《朱鹮》在紐約人心中築起了窩。

  紐約年輕的女觀眾芭芭拉·蘇利文説:“全場看下來,才知道什麼叫震撼。從幕布徐徐拉開,到演員謝幕整個過程,我感覺自己的汗毛都是立着的。我要找機會去中國學舞蹈!”

  橋梁與共鳴

  為解開《朱鹮》在任何城市、任何文化背景下演出無一例外地産生巨大的情感與美感衝擊波的緣由,記者與《朱鹮》靈魂人物——導演與編舞佟睿睿進行過多次溝通,試圖找到她開啟觀眾心門的 “鑰匙”。

  從《南京1937》到《記憶深處》,從《扇舞丹青》至《水月洛神》,從《碧雨幽蘭》《夜深沉》《如夢年華》到《梅花三弄》《點絳唇》……僅從佟睿睿十幾次獲國家級舞蹈比賽金獎的耀眼過往,記者在採訪與交流中就不敢挾帶一絲浮皮潦草,只是期望能夠洞悉蜷曲在她內心深處最細膩的情感。

  佟睿睿説,每當創作時,她總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橋梁搭建者——在創作者與觀眾之間搭建直抵人心的橋梁。

  她認為,古今中外,人類的情感都是一樣的。從藝術創作角度看,誰解開這個密碼,誰就可能獲得成功。從人出發,從人的情感出發是很重要的,要把人物嵌入事件當中。所有的事件是由人來發生的,所有的事件是用細節來敘述的……有評論説,在佟睿睿的舞蹈世界裏,沒有哀怨、沒有悲慟、沒有憤懣、沒有愁緒,她在選題上一直都是那麼健朗而陽光,有一種詩人般的瀟灑與脫俗。

  佟睿睿説,十多年前她曾做過一部舞劇——《南京1937》。南京大屠殺作為民族記憶深處的疼痛,理應用藝術的形式讓更多的後來人知曉那段歷史,並反省戰爭中泯滅的人性是多麼可怕,感知悲憫的人性如何散發光芒。

  於是,十幾年後有了舞劇《記憶深處》的想法。它沒有沿用《南京1937》的線性結構,而是把張純如作為一個線索,引出南京大屠殺這場浩劫中親歷者們的那段回憶。

  關於《記憶深處》,佟睿睿想通過“12年磨一劍”,表現那段“銘刻於國家肌體,印入世界的記憶”。她認為,歲月與歷史的那份回憶,依舊曆久彌新,揮之不去。

  從佟睿睿關於與《朱鹮》無關的“閒聊”不難看出,對於情感深處的展現是她的舞蹈作品要傾力表現的一個重要方面。

  佟睿睿説,《詩•大序》講,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無聲的語言有時更能觸動人心,也正因為無聲的藝術,要求創作者更加敏感和真誠,找到超越文字語言的表達方式,圍繞傳達的主題,注重每個細節。無聲不代表天馬行空式的自由,需要更自覺地圍繞作品的核心。另外,還要抓住情感共鳴點。其實,每部作品搬上舞&,只完成了一半創作,剩下的一半,要由觀眾來完成。所以,也需要發現愛的觀眾。

  當代表達

  佟睿睿説,作為導演和編舞,創作一旦啟動,主要還不是主題問題,而是角度和方式。《朱鹮》的創作突破了傳統的舞劇思維,大跨度結構,情境式編舞,是真正的挑戰,也是真正的創新。如果依循傳統創作思路,相信一定沒有現在這麼精彩。


  對於動物朱鹮,它對生存環境的苛求註定了它的命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有一種寧可玉碎,不求瓦全的悲劇英雄情結。“我們習慣了從人類角度審視自然,可能有時候我們也應該嘗試從自然界蕓蕓眾生的角度看人類自己。”

  作為舞劇藝術作品,將朱鹮的動作進行藝術化處理是創作基礎,需要捕捉,提煉、再到創造這只東方之鳥的獨特形象。頭部和脖子的動態是靈動的,也是朱鹮敏感的特點。整體風格而言,現在對朱鹮的關注多起來了,其中,優雅是第一位,下半場朱鹮的死亡,用了一種斷裂,大開大闔的身體方式,和上半場形成反差,正因為美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同理,優雅的事物、美的事物被破壞也是最讓人遺憾甚至痛心的。

  舞劇將朱鹮特有的身體韻律與古典舞身韻相結合,共同營造了一份特殊的身體意境,讓朱鹮停留在那“似是非是”的唯妙唯幻中。朱鹮在丹青水墨般的秀色風景中躍動,輕舞的瞬間,暈染出一幅寫意的曼妙詩畫。她們從遠方姍姍而來,只為赴你內心深處遙遠的一面之約,撥開你最美記憶力的着實收藏……

  佟睿睿舞下的朱鹮不僅僅是一種東方身體文化的輸出,更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和審美精髓的輸出。

  情思嫋嫋,總是催人淚下。佟睿睿認為,安居現世的我們,又應當以怎樣的態度去傾聽朱鹮敞開內心的喟嘆與悲歌,那是來自曠古幽遠的聲音所發出的對生命的渴望與對美好環境的期盼。“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或許只有這種力量,人們才會將失去了的美好鐫刻於心,才會集萬千關愛與期待於朱鹮,才能理解舞劇《朱鹮》中所折射出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厚重之道吧!

  《朱鹮》激起的漣漪

  佟睿睿説,朱鹮在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廣泛繁衍生息。到近代由於自然環境惡化而瀕臨滅絕,甚至一度認為已經滅絕。雖然不像大熊貓一樣在世界上有名,但在東亞還是廣為人知,並且也曾作為國禮贈送給其他國家。“對於舞劇《朱鹮》的主創們,我們要通過藝術創作,在尋根追問中找到它的命運脈絡。”

  多年協助中國文藝團體在美國演出的周瑋認為,《朱鹮》在美國獲得如此轟動的效果,除了有一個卓越超群的導演之外,一流的舞蹈演員以及人類心心相印的共同的價值觀也是造成演出轟動的重要原因。《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雜誌》等美國主流媒體幾乎一面倒的褒揚也説明了一個道理:中國今後應多推出一些以人類共同關注的事物為主題的藝術作品。

  美國前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尼克松總統外孫克裏斯托弗·考克斯等美國精英階層不僅觀看《朱鹮》,而且高度讚揚,也説明這部作品真正走進了美國觀眾的心田。

  據《朱鹮》的中方媒體負責人介紹,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的“中華風韻”品牌,連續7年攜中國精品舞劇登上林肯中心的舞&,已經逐漸打造出品牌效應。包括在波士頓的另外兩場演出,此次《朱鹮》在美國的演出,華裔以外的美國觀眾約佔全部觀眾的六七成,售票的火爆程度令主辦方感到欣慰。

  周瑋説,僅從中國舞劇進入美國而言,《朱鹮》此次紐約之行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

+1
【糾錯】 責任編輯: 許義琛 徐海知
相關新聞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06151297964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