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維加斯國際舞檯燈光及音響技術展現場。李曉宏攝
展會八成産品中國造
絢麗的燈光,斑斕的色彩,夢幻的煙霧,搖晃的光柱。美國當地時間11月17日,走進拉斯維加斯國際舞檯燈光及音響技術展開幕式現場,恍如踏進繽紛迷離的“秀場”。
在中部展館的一側,“China on Stage”(舞&上的中國)的標識赫然入目。字體下端的巨幅曲面LED屏在流轉滿目的輝煌,影像機的投影以無法丈量的高度打在右側墻壁上,電腦搖頭燈、追光燈、激光燈伴隨震撼的音響,在光影交疊的舞&講述“中國故事”。
始於1988年的拉斯維加斯國際舞檯燈光及音響技術展,經過近30年的成長,已成為北美最大的貿易展覽會,每年吸引350余家企業參展,80多個國家的採購商來此交流新産品新技術並洽談合作,是舞&裝備企業進入歐美主流市場的重要渠道。
本屆展覽會,受文化部委派,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將每年各自參展的中國企業組織起來,以中國館的形式,向專業採購商整體展示中國舞&文化裝備實力,幫助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事實上,拉斯維加斯整個展會的八成産品都是中國製造。”廣州阿皮亞舞&設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孫明遠介紹,中國舞&文化裝備企業的發展,基本與拉斯維加斯國際舞檯燈光及音響技術展同步。30年前,多數企業為歐美企業做代工、貼牌生産。近年來,許多企業下功夫轉型升級,創新勢能正在顯現。
“走出去”還有三道關
“全球高端文娛設備市場,歐美供應商仍佔主流。”廣州彩熠燈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研發中心總監周存良&&,中國文化裝備製造業經過多年積累,整體技術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但高端産品、前沿技術和品牌打造仍需提升。
作為最早參加拉斯維加斯展會的中國企業家之一,廣州威發舞&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潤中,是中國舞&設備對外貿易發展的親歷者。在他看來,中國文化裝備“走出去”面臨三重挑戰。
一是眾多小企業資本不足,缺乏創新能力和品牌意識。目前,全球約80%的舞檯燈具産於中國,其中90%産品來自廣東。儘管中國舞&裝備行業涌現出不少快速成長的高新科技企業,也有企業靠科技創新實現産業升級,但仍有許多實力較弱的小廠家在維持自有品牌的同時,依靠貼牌對外出口。這樣的“快錢”模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創新動力,分散了企業對自有品牌的宣傳投入,從而減弱了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認知度。
二是文化裝備産業鏈條“走出去”有待完善。文化裝備屬於消耗品,産品售後維修、更換零部件等服務也是採購商考慮的重點。眼下,多數中國企業沒有在重點國家設立維修站,售後服務依靠經銷商,力量較薄弱,缺乏競爭力。
三是國際化經營理念仍需加強。比如品牌營銷,中國區展位上,一家企業的宣傳片展示的是工人在工作,企業在開會,産品如何好等,這些推介內容不符合美國人的文化習慣,甚至會引起反感。歐美打造品牌形象,通常喜歡講一個故事,體現人文關懷。
“中國創造”拓展新格局
近年來,隨着演唱會、音樂劇、文藝演出、體育賽事、高端會議等娛樂文化産業的快速迅速,新型舞&設備市場迎來繁榮。
“最近3年,我們在美國、歐洲、中東、南美等地加大布點。明年一季度,設在紐約帝國大廈的展廳將投入使用。”展會上,深圳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業部總經理武建濤介紹,作為中國LED顯示屏領軍企業,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小間距LED顯示屏,重量減輕30%,安裝縮短到1天,“行走江湖無對手”,在美國市場佔比6%—7%,年均營業額約為7000萬美元,在全球中高端市場佔比達15%。
武建濤&&,“中國屏”技術領先,價格相對便宜,性價比高,但要“走出去”閃耀全球,還需提升品牌、銷售、服務等綜合競爭優勢。
本屆展會,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以“舞&上的中國”為統一品牌,搭建&&,以展帶銷,讓過去各自為戰的企業握指成拳、集體發力,即是提升中國品牌形象、拓展國際營銷渠道的有益嘗試。
在中國館搭設的模擬舞&展示區,各類舞&裝備被有機組合,統一操控,統一展示,增強了國際採購商對中國品牌的了解和認知。主辦方還通過各種渠道邀請意向買家來現場參觀、洽談,促成交易。展館沿用紐約“中美演藝作品推介會”已有品牌“舞&上的中國”,形成文化産品和文化裝備“軟硬體”呼應、結合的中華文化“走出去”新格局。
第一次參加該展會的廣州彩熠公司,在東南亞市場打開局面後,想再拓展美洲市場。有客戶看了他們自主研發的舞檯燈光控制&後,&&對中國産品的認知從“中國製造”上升為“中國創造”,産生購買意向。
此外,展會期間舉辦的專業論壇、講座、研討會等,也為中國企業了解國際市場規則、加強國際化經營理念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