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呂梁:老區“新”畫像

呂梁市夜景 劉亮亮 攝
山河多嬌,英雄呂梁。踏上新發展階段,山西省呂梁市勇蹚轉型新路,一方面全力推進能源革命,推動傳統産業走向“優”和“綠”;另一方面夯實多元産業基礎,謀篇布局戰略新興産業,取得良好發展勢頭。今年上半年,呂梁各項經濟指標領跑山西,為老區人民的美麗幸福新生活奠定基礎。
“煤”有壓力,“氫”裝上陣
不久前,位於呂梁孝義市的鵬飛集團北姚加氫綜合能源站投入使用,首輛氫能重卡在此順利完成氫氣加注。就在同一天,鵬飛集團規劃年産30萬輛、一期年産3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電堆、系統製造項目正式開工。
鵬飛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鄭鵬介紹,在“雙碳”背景下,公司一體布局了氫能制、儲、運、加、用、研及氫能重卡、電堆等裝備製造,搶佔“綠色能源”新市場。
呂梁是山西的縮影,煤焦産業在經濟中佔比較高。孝義市新型煤化工産業園內有1800多萬噸的焦化年産能,約佔山西的1/3。焦爐煤氣是焦化産業的主要廢料之一,由於缺乏技術工藝,多年來一些企業習慣性地將之燒掉。
鵬飛集團秘書中心部長杜衛斌説,企業以焦爐煤氣為原料發展化工産業,已有年産60萬噸甲醇、4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和10萬噸合成氨的項目。“基本將年産500萬噸自有焦化項目的焦爐煤氣‘吃’乾淨,産業園內其他企業的焦爐煤氣則將成為我們制氫的原材料。”
這種“既利用廢物,又創造財富”的發展規劃由企業自己制定,政府則做服務,開放應用場景。呂梁市發改委主任閆斌勝説,除了延伸綠色産業鏈,當地還依靠科技賦能進行升級改造及餘熱發電等,推動傳統焦化産業向“綠”轉身,同時大力推進黑色煤炭的綠色化和低碳化。
位於臨縣的龐龐塔煤礦智能礦山曾獲得全國第一張“5G井下專網”證照,並實現5G網絡井下全覆蓋,打造出智慧礦山樣板。綠色化、信息化、規模化、集約化成為煤炭産業的新特點,目前呂梁全市煤礦先進産能佔比達到八成以上。

航宇新材料智能製造中心的 3D 打印機 劉亮亮 攝
“兩大三新”,“新新”向榮
去年5月落戶呂梁興縣的航宇新材料智能製造研究院(山西)有限公司,是一家為航天航空、無人駕駛等高端領域,3D打印定制高精度配件的企業,能將同樣質量的鋁水和鋁合金的價值,拉高100倍。
公司副總經理賀玉龍説,企業延伸了鋁工業産業鏈,項目全部建成後年消化鋁水12萬噸,助力當地實現“鋁水不落地”目標。
作為鋁資源富集區,呂梁的鋁産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有全國最大的氧化鋁基地,正在建設百萬噸級電解鋁基地。3D打印定制高精度配件是呂梁拉長鋁産業鏈,提升産業附加值的“一小步”探索。
呂梁市市長張廣勇介紹,呂梁市堅持以煤、鋁、酒“一黑二白”傳統産業支撐轉型,大數據、大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兩大三新”新興産業引領轉型,以産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路徑,着力深化能源革命。
前不久,2022中國杏花村國際酒業博覽會在呂梁汾陽舉行,再次讓外界的目光投注到杏花村。在以汾酒集團為龍頭的帶領下,從2016年到2021年,呂梁市白酒産量從8.2萬千升增加到18.5萬千升,對GDP的貢獻佔到5%以上,超過了電力、焦化、鋼鐵等。中國清香型白酒品牌越擦越亮,白酒産業集聚集群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在黃河岸邊的臨縣、興縣等4個縣區,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也被抽取出來,並不斷增儲上産,去年完成23億立方米,初步形成上游勘探開發、中游管網建設、下游綜合利用的産業發展鏈條。除了保障呂梁工業企業用氣,供應省內外,部分煤氣還進入國家管網,輸送到雄安等地。
保煤增氣、降碳減污、協同增效、轉型發展,呂梁的産業結構正從“一煤獨大”向“四梁八柱”轉變,走向一條産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
新業態,好光景
2021年,陪着別人到呂梁進行投資考察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吉林,沒想到科大訊飛也會入駐呂梁。
今年1月成立的呂梁科大訊飛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呂梁市為試點,搭設了新生態平台,通過三醫聯動,除了利用大數據為基層醫生提供診療“助手”,還幫助破解了醫保基金監管難題,上半年為呂梁醫保基金節省4800萬元。這項“呂梁實踐”也為全國醫保基金智能監管工作提供了先進經驗。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未來是一片藍海。”吉林説,呂梁有算力,更有“算料”,願意開放醫院數據,建立城市級全病例平台,便於企業創新生態、搭建平台、訓練算法。
呂梁市大數據局局長張向軍説,雖是老區,呂梁在數字産業中早已搶佔先機,並進入大數據産業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布局引進了“天河二號”超算機組,隨後建成了華為山西(呂梁)大數據中心,並成為“山西省超級計算中心”。華為雲、天和雲“兩朵雲”競相發展,已吸引40多家信息技術企業落戶。
呂梁市委書記孫大軍説,呂梁勇蹚轉型發展新路,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落腳點就是建設美麗呂梁,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更多地把發展成果轉化為民生福祉。
走進夏日的呂梁山,處處樹木蔥蘢,綠意掩映下,一些新業態愈發顯現生機,與老區群眾的生活新光景相映成趣,共同繪出一幅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如今,免費公交、均衡教育、縣域醫療衞生一體化改革等惠及廣大群眾生活的各項探索舉措,正不斷在呂梁山上生根發芽。(記者 孫亮全 柴 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