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8月30日電(王亮)一位多次心梗的患者送到醫院時已危在旦夕,必須借到一台價值百萬元的ECMO(人工心肺)才會有一線生機。有設備的醫院肯不肯借,跨區調運ECMO會不會出問題,命懸一線的患者能不能撐到ECMO到來?
這是2022年6月15日的上午擺在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王海雄面前的難題。
患者老馬是一名心臟三支主要血管均有病變的老病號,曾先後兩次植入心臟支架,還有一支血管慢性堵塞,鈣化嚴重不能疏通。6月14日晚,老馬出現不適,症狀不能緩解,15日就診於忻州市人民醫院,被診斷為再次心梗。
“在救治過程中,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出現意識喪失,呼吸微弱。醫院急診、心內、重症醫學和麻醉等科室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同時通過IABP機械性輔助循環來維持血壓。”參與救治的忻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蘇新生介紹説。
心梗患者救治就是要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2021年10月,王海雄作為山西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從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來到忻州市人民醫院工作,主抓胸痛中心、房顫中心、卒中中心,開展了多例難治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救治工作,推動多學科診療的工作模式。
“經過多學科搶救,患者血壓略有提升,但病情複雜,隨時會有危險。”王海雄通過之前的經驗,提出需要ECMO才能為患者爭取到一線生機。
據了解,ECMO即體外膜肺氧合或人工心肺,當患者出現嚴重的呼吸或循環衰竭時,可以部分或完全代替心肺功能。
“但ECMO設備只有少數幾家大醫院有,要應用必須搬運到忻州;而且此類設備設計精細、易損壞、佔用空間大,山西省內尚無院外或轉運病人使用經驗。”王海雄稱。
雖然知道有諸多困難,但在家屬的信任和期盼下,王海雄還是決定一試。
生命至上,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願意將ECMO借給忻州市人民醫院,太原市急救中心承擔運送設備任務。

轉運途中。
6月15日15時10分,ECMO被太原市急救中心從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運送至忻州市人民醫院;15時40分,開始植入ECMO;16時20分,完成ECMO植入;18時22分,患者恢復清醒狀態,生命體徵平穩;19時,在ECMO輔助下,忻州市人民醫院、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和太原市急救中心聯動,將患者轉入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繼續救治。
回想起這次救治過程,蘇新生還是思緒萬千,他説:“要有關鍵時刻的果斷選擇,要通過多學科診療維持患者生命體徵……每一步的選擇都很關鍵,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也像坐了一次過山車。”
8月份,再次接通老馬的電話時,從那頭傳來了洪亮的聲音,“我當時失去了意識,完全不記得那時的情況,謝謝王醫生的救治。”
“聽到你健康我很高興,也感謝你的家屬在救治中給予的信任。”王海雄稱,省市醫療資源不均,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不同,通過ECMO轉運為危重病人救治多爭取到了一絲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