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用法治力量建設中醫藥強省——解讀《山西省中醫藥條例》

2022年07月18日 09:30:20 來源: 山西日報

  原標題:用法治力量建設中醫藥強省 ——解讀《山西省中醫藥條例》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獨具特色的衞生資源。山西是傳統中醫藥文化大省和中藥資源大省,名醫、名藥、名方積澱深厚、歷史悠久,在發展中醫藥方面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優勢。省人大常委會圍繞中央決策部署,立足省委全面實施的中醫藥強省戰略,將制定《山西省中醫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作為今年重大立法事項之一。5月底,《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將於8月1日起正式施行。

  省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衞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漢琦&&,制定《條例》有利於進一步凝聚共識、破解難題、增進活力、促進發展,將我省建設中醫藥強省、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優勢轉化為制度優勢。

  緊密結合實際,針對性可操作性強

  山西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中藥材資源稟賦富足,是全國有影響力的中醫藥大省。據介紹,全省分佈中藥材達1788種,其中道地藥材30多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35萬畝。已傳承475年的廣譽遠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中藥企業和藥號品牌之一,龜齡集和定坤丹的處方及炮製工藝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安宮牛黃丸、小兒葫蘆散、仲景胃靈片等品牌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

  然而,對標中醫藥強省建設要求,我省中醫藥發展還有不少差距。張漢琦舉例説,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市縣級公立醫院尚未實現全覆蓋;産業規模總體較小,資源優勢尚未有效發揮,市場競爭力不強;科研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優勢資源深度挖掘與二次開發不足;中醫藥人才缺乏,高水平的中醫藥領軍人才相對不足,基層骨幹力量薄弱;服務領域拓展不夠,在中醫藥康養、旅游等方面的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等。對此,制定《條例》不僅是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委決策部署,更是服務我省工作大局的現實需要。

  《條例》共6章49條,規定了中醫藥服務、中藥保護和産業發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等內容。張漢琦介紹,其中一些條款山西特色鮮明,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比如,在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緩解人民群眾看中醫不便方面,明確“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至少舉辦一所獨立的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在充分發揮中藥在衞生應急工作中的作用方面,規定“發生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時,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服務機構可以根據省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發布的指導處方,依法預先調配或者集中代煎預防性中藥”;在促進産業融合發展方面,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利用本地中醫藥資源優勢,發展中醫藥養生、休閒等特色健康産業”。

  針對我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薄弱、人才匱乏這一突出問題,《條例》規定了中醫藥人才向基層傾斜,將在薪酬待遇、職稱評定、進修培養等方面給予保障。針對一些地方中藥代煎服務中存在質量不達標、操作不規範等問題,《條例》專門作了一條有關中藥飲片代煎服務的規定,旨在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規範的煎藥服務。

  強化政府職責,主動作為發揮作用

  中醫藥事業關乎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強化政府職責非常必要。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成斌介紹,全省各市經濟基礎和中醫藥産業發展情況不同,規劃方向也各有側重,各市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很多政策措施,發揮了良好作用。《條例》作為地方性法規,起着統領、指引、權威、示範的重要作用,在發揮各級政府主觀能動性上,主要從中醫醫療機構的設置、我省中醫藥産業發展、人才培養機制、保障與監督體系等四個方面進行明確規定。這些方面既是政府職責內容,也是各級政府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着力點。

  完備的中醫醫療服務機構是開展醫療活動的前提,《條例》對中醫醫療機構和公立中醫醫院的設立、基層中醫藥服務機構、中醫醫療質量和安全以及衞生應急工作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確、剛性的規定。要求政府主動作為,發揮職能,完善相關醫療服務機構設置,為發展中醫藥事業打下良好基礎。

  中醫藥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相關的經濟産業支撐。《條例》規定政府要推進市場建設和完善配套措施,建立中醫藥資源數據庫,建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種植養殖基地和加工基地,要制定我省道地中藥材目錄和標準質量評價體系等,從而更好地推動中醫藥特色健康産業與旅游、文化等産業融合發展。

  中醫藥事業的繼承、創新和弘揚,離不開人才教育和培養機制。《條例》規定政府要建立和健全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推動醫教協同,形成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同時還圍繞創新激勵、知識産權保護、宣傳教育以及國際合作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圍繞保障與監督體系的建設,《條例》在考核機制、經費投入、醫療保障、人才扶持與引進、激勵評價機制、藥材質量監督管理、代煎服務規範等方面均作了明確規定,從而全方位保障我省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提供制度保障,護佑百姓健康

  “《條例》對全省中醫藥工作搶抓發展機遇、融入戰略全局、發揮稟賦優勢、凝聚共識合力作出了科學的制度安排,也為全省人民群眾獲得安全有效方便的中醫藥服務和享有全方位的健康權益提供了強大的制度保障。”省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馮立忠&&,《條例》施行後,省衛健委將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完善抓落實工作機制,把“紙面之法”變為“行動之法”,用法治力量和中醫藥特色護佑百姓健康。

  ——持續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體系。深入推進中醫藥強省方案,加快建立全方位領導機制,聯動各部門高質量推進中醫藥醫療服務能力加強、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拓展、中藥資源保護利用、中藥材生産和質量提升、中藥工業現代化、中醫藥人才培養和中醫藥科技創新等七大工程,做好政策銜接配套協調,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形成系統化的政策支持體系。

  ——不斷擴大中醫醫療服務供給。打造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山西醫院(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國家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樣板工程”,大力提升市級中醫醫院綜合服務能力,下大力氣實現縣辦中醫醫院全覆蓋,推動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衞生院全部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探索實施推廣醫療、預防、養生、保健、康復服務相結合的綜合模式,為全省人民提供更優質、更便利、全方位的中醫藥服務。

  ——着力激發中醫藥發展潛力活力。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高水平研發平台體系和具有高水平協同創新能力的科技創新團隊。深化中醫藥理論傳承創新發展,強化前沿關鍵技術與現代中醫藥的結合創新。加快培養一批由國醫大師、中醫名師、技能人才組成的多層次高水平中醫藥人才隊伍。強化高層次人才引進、流動的政策引導,推進職稱評聘、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吸引、穩定中醫藥人才隊伍的長效激勵機制。

  ——有力推動中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晉藥品牌戰略,推動中醫藥品牌建設,全力支持中藥産業基地和中醫藥産業園區建設。持續推進中藥資源普查成果梳理和轉化,支持“十大晉藥”良種繁育和質量追溯。圍繞中藥種植、生産、流通、使用全過程全鏈條,推進中醫藥産業與養老、旅游、居住、康養、醫療、護理、文化等産業深度融合。記者楊文

[編輯: 吳銀冰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