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被稱為“老醯兒”的山西人,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怎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即日起,新華網山西頻道推出系列融媒報道,聚焦山西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譜寫的新篇章,三晉大地的新變化、新氣象、新故事。

康復診療師用筋膜刀給患者做康復。
新華網太原7月17日電(王亮)62歲的李先生脊髓損傷導致下半身癱瘓,在北京做了三四個月的康復,每月康復費用八九萬元。回到老家,李先生在山西省介休市醫療集團宋古分院做康復,每個月花了六七千元,“醫保報銷後花得更少”。
“介休醫療集團關閉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將全部的醫生、護士、治療師成建制下沉到宋古鄉和義安鎮衞生院。”介休市醫療集團院長樊金榮&&,鄉鎮衞生院同樣的康復項目,收費低、醫保報銷比例高,康復病人醫療費用下降70%以上。
近年來,按照山西省縣域醫療衞生一體化改革的要求,介休市組建以人民醫院牽頭的醫療集團,在市域內重新配置醫療資源。
介休市人民醫院先做“減法”,將婦産科、兒科整合到婦幼保健院,關閉中醫住院部,把康復科、臨終關懷科、精神衞生科等下沉到鄉鎮衞生院……
那麼,出現危重産婦需要會診怎麼辦?急救車5分鐘可將人民醫院醫生送過去;康復科建在鄉鎮衞生院,患者就診交通問題怎麼解決?介休市開通了公交車。
一些科室走了、醫院門診量降了,介休市人民醫院集中人力、資源、空間,重點解決內科、外科、五官科、感染科大病、重病、急病、疑難病的救治。
“我們利用介休籍醫療專家資源,打‘鄉情’牌,請專家回家給鄉親看病,手把手提升醫生能力。”樊金榮介紹稱,先前我們叫做“病人不跑專家跑”,現在專家也逐漸不用跑了,本院的醫生也能獨立完成心臟支架等手術了。

位於介休市人民醫院的超聲遠程診斷中心。
與此同時,介休市醫療集團建立5G急救指揮平台、心電圖、超聲、放射影像等遠程診療中心,上連北京301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等,下連衞生院和村衞生室。
挪科室、動醫生的成效如何?
樊金榮稱,2021年介休市域內住院率達到了94.5%以上,向上轉診人數佔人口總數的0.71%;孕産婦死亡率下降了50%左右,新生兒致殘致死率下降了30%左右。
與此同時,在基層一線的村醫也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做好群眾的健康管理。

宋改蘭上門為小組組員測量血壓。
介休市洪善村村醫段雲山有十幾個健康管理員,她們每人負責管理20個高血壓患者。“我會定期給小組內的成員量血壓,提醒她們服藥、帶領她們跳廣場舞,將血壓頻繁異常的組員情況反饋給村醫。”雖是義務擔當,但63歲的宋改蘭對健康管理員的責任“了然於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