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劃定4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確定3月到5月冰雪凍融期和6月到9月汛期為2個重點防範時期,劃定晉西黃土高原、太原西山—汾西—霍州—鄉寧—河津礦區和太原東山—陽泉—潞安—晉城—沁水礦區、嵐縣—靜樂礦區崩塌、滑坡4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近日,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印發《山西省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對全省2022年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全年降水量較常年偏少
預計2022年度,我省全年降水量(460毫米)較常年(479.5毫米)偏少,年平均氣溫(10.3℃)接近常年(10.2℃)略偏高。
預計冬季(2021年12月—2022年2月)全省降水量在6.3毫米至43.2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大部偏多2成至5成,其餘大部偏多5成以上;季平均氣溫全省大部地區較常年偏低1℃~2℃。
預計春季全省降水量在44毫米至104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地區偏少1成至2成;季平均氣溫全省大部地區較常年偏高0℃~1℃。
預計夏季全省降水量在153毫米至351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朔州市、晉城市、臨汾市和運城市偏多1成至2成,其餘地區偏少1成至4成;季平均氣溫全省大部地區較常年偏高0℃~1℃。
預計秋季全省降水量在100毫米至19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呂梁市偏多2成至5成,其餘大部地區偏多1成至2成;季平均氣溫全省大部地區較常年偏高0℃~1℃。
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11230處
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底,全省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11230處,其中崩塌7019處、滑坡1617處、泥石流534處、地面沉降4處、地裂縫276處、地面塌陷1780處,共威脅人員42.11萬人,威脅財産167.09億元。我省全境都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隱患多、分佈廣、威脅重,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佔全省國土面積的42%,地質災害中易發區佔46.9%,地質災害低易發區佔11.1%。
2022年,我省位於山區和黃土丘陵區的鐵路、公路、機場、大橋建設項目,會增加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隱患;礦山建設及開採活動頻繁,會增加地面塌陷及崩塌滑坡隱患;晉西、晉西南黃土高原中的部分縣(市、區),尤其是呂梁市離石、石樓、柳林,臨汾市吉縣、永和等經濟發展較快或城市地質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區,在溝谷中大量切坡、填溝造地的活動仍會增加,防治難度持續加大。
其中,城市人口集中居住區、城鄉接合部等人口集中分佈區為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特別是呂梁、臨汾、晉中、忻州等地的沿黃縣、市,應重點防範黃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需在汛前、汛中、汛後進行反復排查、巡查、核查,發現險情及時撤離,防範群死群傷地質災害的發生。
全面開展隱患大排查
今年,我省位於山區和黃土丘陵區的鐵路、公路、機場、大橋建設項目,會增加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隱患;礦山建設及開採活動頻繁,會增加地面塌陷及崩塌滑坡隱患;晉西、晉西南黃土高原中的部分縣(市、區),尤其是呂梁市離石、石樓、柳林,臨汾市吉縣、永和等經濟發展較快或城市地質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區,在溝谷中大量切坡、填溝造地的活動仍會增加,防治難度持續加大。
為此,從3月1日開始,我省全面開展隱患大排查,對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開展為期2個月的全面排查。重點排查黃土區、旅游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區、交通幹線、工礦施工區、重點水利電力工程、輸電輸油設施以及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城中村、居民區、學校、醫院等人口聚集區。
持續把高陡邊坡地質災害隱患排查作為隱患、風險排查的關鍵,堅決做到全覆蓋、全方位、不留死角,查清安全風險,摸清隱患底數,圈定重點防範區。把臨坡住房安全隱患作為重點,密切關注高陡邊坡附近建築物、街區排水系統是否完備,認真仔細查看用水是否直接排入地下及邊坡中。
對高陡邊坡下部已經實施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的,原有住房必須全部拆除,防止“回流”和臨時使用。(記者 薛建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