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原,“數字博物館”要來了
5月27日,2022年全市文物系統工作會議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消息,今年市文物局正在加強數字博物館建設,進一步豐富數字博物館展示內容,打造全國首個市級文物綜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平台,建成後的數字博物館將最大限度打破空間限制,讓文物活起來,把文物故事講得更好。
全市文物系統工作會部署了今年重點工作,市文物局將全力服從服務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加強和忻州文物景區景點的聯動,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提升太忻文物景區景點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支持晉商博物院與忻州市博物館聯合舉辦晉商文化專題展覽,深入挖掘晉商文化內涵,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處理好考古與保護、考古與發展的關係,兩地協同落實土儲前置考古,開展大盂産業新城啟動區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同步做好所涉及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讓“要動土、先考古”成為全社會共識。
構建文旅融合産業體系,擦亮精品景區金字招牌,高標準創建晉祠天龍山國家5A級景區。推動太山、晉商博物院等景區“創A”“升A”,蒙山景區提檔升級,完善龍山景區服務配套功能,打造汾河出山口老龍頭景區,再現古晉陽八景盛況。打造經典博物館,完成全國首座墓葬壁畫專題遺址類博物館北齊壁畫博物館建設,加快天龍山石窟數字博物館建設。做好太原工程隊舊址、皇廟保護利用,籌劃“太原集中營史實展”“明清太原歷史展”。實施類博物館培育計劃,&&《太原市類博物館培育發展管理辦法(試行)》,培育扶持山西省六味齋非遺博物館等63處類博物館完善升級。
闡釋傳播黃河文化時代價值。以黃河文化為紐帶,依託晉祠博物館、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和晉商博物院,黃河尋根問祖、中國石窟、晉商文化三個聯盟,籌備三個聯盟第一次大會,全方位、多角度詮釋根祖文化、中國石窟和晉商文化的物質內涵、精神實質和時代價值,為擴大黃河文化影響貢獻太原力量。積極構建文物價值傳播體系,融通多媒體資源,出版《晉陽國寶》等宣傳書籍,多渠道講好太原文物故事,策劃推出更多“中華文化走出去”精品示範項目,展現太原良好國際形象。
推動科技賦能文物創新轉化。搭建文物科技現代化管理平台,實施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工程,開展館藏珍貴文物、古籍善本及重點出土文物的數字化保護工作。加強科技創新成果應用,進一步豐富完善文物保護監測大數據雲平台功能架構;進一步豐富數字博物館展示內容,打造全國首個市級文物綜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平台。打造智慧博物館,借鑒推出“可行走的博物館”數字化巡展等。
深化“省校合作”,大力推進“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基地”建設工作。發揮館校合作作用,強強聯手,依託北齊壁畫博物館壁畫墓葬原址保護展示研究中心和晉祠博物館建築遺産與數字化保護健康評估重點實驗室,精準引育文博領軍人才。(弓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