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晉心守滬——來自山西援助上海抗疫的暖心事

2022年05月20日 08:12:41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太原5月19日電題:晉心守滬——來自山西援助上海抗疫的暖心事

  新華社記者呂夢琦、馬曉媛、申峰

  回想起剛到上海的第一個晚上,來自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劉志宏仍然覺得心裏暖暖的。4月26日,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援滬隊伍輾轉到達上海,搬完物資入住酒店已是深夜11點。饑腸轆轆的隊員們本打算簡單對付幾口,沒想到酒店工作人員卻送來了熱騰騰的西紅柿雞蛋面。

  “他們也有很多不便,但還想著送我們一碗家鄉的味道,真的很感動。”劉志宏説。

  次日1點,隊伍接到了7點半出發進行核酸採樣的通知,幾乎沒有休整,就馬上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4月25日、26日,山西省迅速集結省市縣三級醫院醫務人員1635人,分批次投入援滬醫療救治第一線。援滬隊伍成立前方指揮部和臨時黨委,下設“一部五組十六隊”,進駐定點醫院隔離病區參與醫療護理、院感防控、血液透析、核酸檢測、中醫診療等工作。

  與山西涼爽乾燥的氣候不同,五月的上海日漸炎熱,高溫成了山西援滬醫護隊員們面臨的一大考驗。參與核酸採樣的醫護人員需要長時間穿着防護服,一天下來,全身要被汗水打濕好幾遍,但沒有人松懈倦怠。遇到老人和坐輪椅的殘障人士,隊員們會主動蹲下身採樣;面對哭鬧的小朋友,他們始終耐心安撫鼓勵,快速完成採樣。

  儘管做核酸過程中無法與當地群眾有太多交流,隊員們仍然感受到了滿滿謝意。“街道工作人員和居民們一聲聲親切的‘辛苦了’‘謝謝你們’,讓我們心裏很溫暖。”隊員王梓慧説。

  來自山西省河津市人民醫院的侯國華抵滬後進駐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院,這裡的老年患者多,而且多數病人家屬因為居家隔離無法在院陪護。

  “有些老人上了年紀,交流比較困難,我們只能通過電話跟家屬溝通。”侯國華説,“我們辦公室的墻上貼滿了病人家屬的&&方式。”

  侯國華還記得,一位病人出院時,他的家屬鄭重留下一封信,信中寫道:“請所有醫務人員在衝鋒陷陣的同時,照顧好自己,保重!”短短一封信,讓侯國華感動良久。

  來自山西省呂梁市人民醫院的孫平蓮曾在病區遇到一位80多歲的老人,對方情緒低落,話語很少,對治療有抵觸情緒,孫平蓮常常找他嘮家常,噓寒問暖。慢慢地,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治療順利推進,老人也很快核酸檢測轉陰出院。

  “這裡的病人都很可愛,他們與病毒鬥爭,也不忘常常關心我們的冷暖安危。”孫平蓮説,“一次查房,一個病人突然問了一句‘儂切了伐(你吃了嗎)’,當時心頭一熱,覺得這些天的辛苦都值了。”

  任麗娟是來自山西省兒童醫院的一名兒科醫生,她面對的大多是年齡尚小、無法順利溝通、依從性差的小患者。為了讓治療順利進行,她和同事們變着法兒唱兒歌、講故事,常常是現編現演,邊唱邊跳。一位7歲的患兒親切地叫她老師,一看見她,就追着讓她表演節目。

  來自山西省人民醫院的護士楊志敏進駐的是上海市靜安區閘北中心醫院重症ICU。這裡收治的都是病情最為危重的患者,需要更為專業細緻的護理,同時暴露風險也極高。

  “翻身拍背、吸痰、做氣管鏡、口腔護理,這些都是風險很高的操作,但是大家沒説過一個‘怕’字,都是寸步不離在護理病患。”楊志敏説。

  108歲的葉鳴老人是上海年齡最大的確診者。在老人住院治療期間,山西援滬醫療隊十二隊的隊員們始終悉心陪護。

  重症監護室環境封閉,老人難免焦慮,隊長徐昊斐提出,要做有溫度的護士,細上加細。護士焦瑞每天都細緻地為葉老做口腔護理,同時耐心安撫他的緊張情緒。隊員田媛媛每天早上都會用濕巾給葉老擦臉和耳朵,看到老人在睡夢中伸出手來,她立馬輕輕握住老人的手,幫助他安穩睡去。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葉鳴老人的核酸檢測結果成功轉陰。5月14日,這位108歲的老人從上海市浦東醫院順利出院。(完)

[編輯: 王亮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