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博物館裏過大年
群虎賀歲 精品大展五彩繽紛
虎躍新春,百館賀歲。如今,到博物館過年已成為一種時尚。隨着“壬寅”虎年春節到來,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在全社會營造歡樂祥和的佳節氛圍,山西省、市各類博物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策劃展出了十余個五彩繽紛的國內外文物精品大展,相繼推出了有關虎文物、虎文化的各種賀歲展和活動50多項,旨在讓城鄉人民就地過年、盡享文化盛宴。
1月25日,正值農曆小年,山西博物院“福虎賀新歲文物話新春”活動啟幕。由中國文物報社聯合近50家文博機構籌辦的“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館一層展出,展覽眾籌數百幅與虎相關的文物、標本、藝術品圖片,集結成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山西博物院共有30余件文物參展,其中三彩虎枕、虎頭匜等珍貴文物以實物形式展出。春節期間,山西博物院展出的臨時展覽有《晉韻華彩——山西琉璃藝術展》《從地中海到中國——絲綢之路文物展》《楊柳青青話年畫展》《天下雲長——關公文化展》等,與山西博物院主題陳列《晉魂》一起,供觀眾參觀。觀眾可到山西博物院參加虎年新春的特別活動。
1月25日晚,山西青銅博物館“年文化”系列活動之臘月二十三“小年夜”開啟。該館用線上直播方式,為觀眾進行了中國年俗文化的新潮解讀。在山西青銅博物館的展品“虎”文物旁邊,還有書法家親臨直播間為觀眾寫下專屬春聯。1月31日至2月6日(除夕至正月初六),“銅”喜“銅”樂——博物館“銅”你七天樂系列短視頻直播在山西博物院微博上線,多位國內知名考古學、歷史學專家在這個短視頻裏幫助觀眾尋找博物館裏“虎”的蹤跡,並在博物館裏話奧運、探尋“立春”的腳步。2月2日至6日(正月初二到初六),觀眾可到山西青銅博物館參加虎年新春的特別活動。山西青銅博物館主題陳列《吉金光華》與臨展《“昭明”銅鏡展》在春節期間也正常開放。近日,外展數月的晉公盤、趙卿鳥尊、刖人守囿車等一眾“明星”文物,結束“公差”,安全歸來。經過工作人員例行檢查和保養,這批文物重新回到自己的“崗位”,於1月25日起與城鄉觀眾見面。
1月25日,虎年賀歲系列展覽《虎虎生威——山西考古博物館藏虎文物》《虎模虎樣——侯馬鑄銅遺址虎紋陶范》及《晉虎多福——山西虎文化民間刺繡暨創新設計》3個展覽在山西考古博物館(太原文廟)同時開展。在虎年新春到來之時,山西考古博物館用這樣的方式來營造歡慶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圍,呈現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精神底蘊。春節期間,山西考古博物館還推出《燕姬的嫁粧——垣曲北白鵝考古揭示的周代女性生活》專題展、《柿子紅了——平順縣棗林村脫貧成果展》、《着墨家山——張頷先生與他的家鄉介休》、《在希望的田野上——孟養玉年畫作品展》等,給虎年春節增添了喜慶氣氛。這些展覽展出的館藏出土文物品類豐富,從各個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延綿不絕的虎文化。在展現文物與現代藝術魅力的同時,也呈現出山西考古博物館保管與研究成果,實現了讓歷史文物活起來、豐富大眾文化生活的願望。
春節期間,大同市博物館配合“滄桑代地”“魏都平城”“遼金西京”“明清重鎮”4個歷史陳列、“大同恐龍”“梵語清音”2個專題展覽,推出了《梁啟超家風展》《青銅之路——寧夏固原春秋戰國時期北方青銅文化特展》,旨在從梁啟超的家國情懷中找到中國北方青銅的燦爛成就,為新春喜氣更增添了一股文化氛圍。
1月19日,由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文物局主辦的《萬木有靈——非洲雕塑藝術展》,在晉中市博物館開展,訴説着來自非洲的古老密語。該展展出了大同市博物館館藏100余件(套)風格迥異的非洲雕塑,展覽共分“靈魂的幻化——人像雕塑”“生命的記憶——用品雕塑”“心靈的影像——面具雕塑”三個部分,通過誇張的手法、簡約的造型,表現出原始的唯美,講述出對現世的關注。
1月25日,由臨汾市博物館承辦的“平陽年畫版刻流韻——平陽木版年畫專題展”在臨汾市鐵佛寺博物館開展,並舉行了平陽木版年畫體驗活動。旨在讓大家了解平陽木版年畫的歷史和發展,認知臨汾的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在體驗活動中,志願者緊緊圍繞在老師的周圍,聽老師介紹木版年畫的歷史。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木版年畫拓印工具棕發、平推等工具的使用知識。
1月25日,2022年運城博物館“瑞虎納福”迎新春線上系列活動上線。推出的“在線雲觀展”,包括“大河之東”基本陳列10個數字虛擬展廳、《山河相依窯火輝映——晉陜豫冀宋遼金元陶瓷特展》《河東漢風——館藏漢代文物展》《石上千秋——漢畫像石藝術展》《戲曲遺韻——運城戲曲文物展》等12個臨時展覽數字虛擬展廳。同時推出了“虎年話虎少兒雲課堂”及“福虎賀歲”迎新春有獎知識問答、《枕月眠雲——山西古代陶瓷枕精品展》雲直播、“金虎鬧元宵歡樂猜燈謎”線上社教活動,旨在讓公眾了解運城厚重歷史底蘊。(記者孟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