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萌寵網紅——羊駝的“太原生活”
記者探訪全國最大羊駝繁育基地

工作人員正在檢查羊駝。 記者 牛利敏 攝
柔軟的毛髮,烏溜溜的大眼睛,細長的脖頸,再配上慵懶的姿態,讓人感覺萌萌的。近日,在位於陽曲縣七峰山全國最大的羊駝繁育基地裏,記者一睹了羊駝的容貌。
提起呆萌可愛的羊駝,人們很難將它與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起來。在我市陽曲縣坪裏村,這種原産於南美洲的動物不僅“站穩了腳跟”,還帶動了上下游産業鏈發展。短短7年時間,依託羊駝養殖,村裏的基礎設施完善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渾身都是“寶”
從太原城區出發,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便來到陽曲縣七峰山。一條條水泥路如綢帶環繞大山。沿着七峰山蜿蜒而上,很快便到了羊駝繁育基地。走進基地,一排排藍頂白墻的房子映入眼簾,辦公區、宿舍區、圈舍……乾淨整潔的環境,與人們傳統印象中又臟又臭的羊圈大不相同。
“這裡有專門的獸醫、技術人員,會定期開展體檢消毒防疫等工作。”七峰山種養殖公司總經理鄧昕介紹,羊駝圈舍及活動場所面積約14000平方米,配套附屬設施面積約10800平方米,散放牧區面積約1500畝。
打開圈舍門,原本正在裏面散步的羊駝,見到有人突然造訪似乎有些認生,集中向圈舍另一側跑去,但很快又停下腳步,打量着來者。“看,這些是種羊駝,全部從澳大利亞進口。”鄧昕指着羊駝説,它們的品種為華卡約羊駝,體態勻稱、毛色純正、譜係完整。
隨着呆萌可愛的羊駝在各大直播平台走紅,其觀賞等價值正逐漸被市場發現。現在,基地平均每年銷售近千隻羊駝,銷往全國各地30多個省市地區。“一隻羊駝平均能賣2.8萬元左右,年收入達2000多萬元。來購買羊駝的大多數是特種養殖企業、寵物商家、觀光景區、文化創意公司等。”鄧昕説。
羊駝具有良好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羊駝只吃草尖不吃草根,加之腳掌是肉墊構造,不會對草地造成大的破壞。羊駝毛因其低敏性、無毛脂、雜質少等優點,很受市場歡迎。“平均每只羊駝一年可産絨毛3千克到5千克,絨毛每千克可以賣到300元至1000元左右,如若製成一床羊駝毛被子甚至能賣到2000元左右。”鄧昕説。
不過,因羊駝在國內數量有限,限制了羊駝的産絨量,難以産業化。一方面是因為羊駝原産地限制出口,每年只能投放少量供應國際市場。另一方面,羊駝繁衍較慢,每年母羊駝只産一隻小羊駝。
為了解決數量問題,公司通過從澳大利亞引進優良品種的一代種羊駝進行羊駝繁育飼養,現有存欄量近2000隻,每年繁育的小羊駝最高可達1500隻左右。
藥用價值大
在許多人眼裏,羊駝只是一種觀賞性動物,卻不知道其藥用價值也很大。
走到另外一個羊駝圈舍,幾位穿着白大褂的獸醫正在為羊駝注射抗原針劑,原來這裡的羊駝是要進行免疫實驗的。只見獸醫在羊駝頸部淋巴結附近分左右兩側注射,免疫後觀察半小時確認羊駝狀態良好,他們才離開。
羊駝擁有一種特殊的抗體,叫單域抗體,也叫納米抗體,分子量特別小,約是傳統抗體的十分之一,可穿透血腦屏障,所以納米抗體在生物醫藥研發方面,具有傳統抗體難以比擬的優勢。技術員康志禹介紹,目前國際利用納米抗體,在癌症治療上取得了較大進展。其實,不止羊駝,駱駝和鯊魚也都有這種納米抗體,但是羊駝個頭比較小,更容易作為實驗對象。
“傳統的抗體藥物只能附着於癌細胞表面,很難到達腫瘤根部,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而納米抗體具有更強更快的組織穿透能力,可進入緻密組織,對實體瘤發揮作用。”實驗室負責人李瑤補充道。
“除了注射抗原外,獸醫還會抽取已産生抗體的羊駝血液,送到基地實驗室進行研發。目前,我們會利用自有技術提取免疫細胞,幫助抗體生産公司等客戶研發生物納米抗體庫。”李瑤説,客戶只需要提供免疫源,我們就會負責設計實驗方案並最終提供實驗結果。目前,該項服務已為企業創收200多萬元。
“此外,我們也在構建天然抗體庫。通過對羊駝開展相關研究,積極研發癌症、心腦血管、神經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治療藥物,爭取在兩年內取得臨床前進展。”李瑤説。
拓寬致富路
縱橫蜿蜒的溝壑、亂石嶙峋的丘陵、崎嶇坎坷的山路,這是陽曲縣七峰山原先的模樣。自從2014年羊駝養殖基地建立起來後,這裡變身“羊駝嶺”,羊駝産業給周邊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致富渠道。
七峰山所屬的楊興鄉過去沒有支柱産業,貧困戶多,農民們只能靠種地、養牛、養羊來維持生活,收入非常微薄。“前幾年政府有一些扶貧資金,這些資金不直接給貧困戶,而是要打造致富産業,所以會把扶貧資金注入到我們企業中來。”鄧昕説,我們每年會有盈利,通過借本還息和折股量化,累計為楊興鄉的8個貧困村分紅大概200萬元左右。村子裏可以拿分紅來做一些福利事業,比如建立老年人的日間照料所等。
另外,基地還直接為當地村民提供50余個就業崗位,人年均增收2萬多元。陽曲縣楊興鄉坪裏村的農民劉學榮一家過去靠十幾畝坡地為生,一年種下來滿打滿算不過五六千元的收入,是村裏的貧困戶。自2014年羊駝養殖基地建立起來後,劉學榮就成為一名“羊倌兒”。目前,靠着養護這群“呆萌”的小動物,他每年僅工資收入就3萬多元,年底還有5000元績效獎金。“我不僅幫兒子在縣城購房結婚,還供養女兒上了大學。”劉學榮開心地説道。
一直以來,鄧昕希望基地能形成種養殖+旅游的創新産業模式,打造真正的“羊駝小鎮”。目前基地已建成溫室68座,同時設有産品展示區,銷售羊駝産品、本地生産的小雜糧以及溫室自産蔬果。通過接待大量游客,公司不僅有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更可以帶動當地村民就業。
“今後我們還將規劃擴建一個實驗用羊駝養殖區,佔地約100畝,計劃飼養1000頭實驗用羊駝。”鄧昕説,主要開展羊駝保種、健康養殖、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羊駝疫病防控與質量安全、實驗用羊駝各類地方標準制訂、羊駝血液納米抗體篩選及研究。
為了提高資金融通能力,促進企業規範化發展,近幾個月來,鄧昕還忙於準備新三板上市所需資料。她希望這次能上市成功,抓住機會,借助新三板這一平台,做大做強。(記者 馬向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