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向“綠”而行 向“新”再生——山西國企破立並舉促改革

2021年12月13日 11:25:06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向“綠”而行 向“新”再生 ——山西國企破立並舉促改革

  山西啟動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一年多來,大力破解沉疴痼疾,國資布局不斷優化,省屬國有企業運行持續向好,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雙雙上揚。

  煤炭開採進入智能化,煤機裝備開啟數智化,火電廠變身綜合能源服務供應商,一個個新産品、“黑科技”加速涌現……作為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主力軍”,山西省屬國企的活力、動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對社會的貢獻不斷提升。

  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車間流水線。資料照片

  “不要面子要裏子” 堅決遏制粗放發展

  山西是典型的資源型經濟地區,長期高強度的資源開發,導致經濟結構偏重。特別是,體量龐大的國有資本集中在能源領域,企業同質化嚴重、經營管理粗放、歷史包袱沉重,市場競爭力普遍不強,體制性、結構性、素質性矛盾交織。

  對於山西來講,推動國有企業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山西把國資國企改革作為事關轉型綜改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下大力氣聚焦制約轉型的深層次矛盾,國資國企改革不斷邁出實質性步伐。

  一位山西省屬企業財務負責人坦言,前些年習慣“以規模論英雄”,通過內部貿易空轉,做大銷售收入,白白上繳“吹牛稅”;在投資轉型項目時貪大求洋,盲目上馬,形成了一些無效投資。

  針對長期以來國資國企管理粗放,過度追求銷售收入和投資額等規模和量的指標,山西省委省政府下決心“要裏子不要面子”,堅決用好考核導向指揮棒,將考核導向轉向資産負債率、投資回報率、人均勞動生産率等質量、效益、轉型指標,堅決遏制住國資國企粗放發展的勢頭。

  在對既往投資失敗項目大起底的基礎上,山西組織力量及時推動挽損止損。截至目前,山西省國資運營公司經過平行論證,已終止7筆不合理投資,涉及金額89.36億元;暫緩8筆投資,涉及金額143.5億元。

  在2020年啟動的山西啟動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深化國資監管體制改革首當其衝。按照“分級授權、厘清職責、品字架構”的改革思路,山西成立全省統一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依託旗下晉創投資、晉陽資産、晉信資本、晉企保理、晉商增進和國資運營研究院等工具類公司,對國有資本實施“進退留轉保”職能。

  新體制下,國資委偏重於基礎性國資監管、黨建、紀檢、社會責任建設、僵屍企業處置等工作,代表“有形之手”強化監管;國資運營公司不投資、不負債、不擔保,代表“無形之手”專司運營。

  在此基礎上,山西集中力量推進國資布局優化和專業化重組,組建了能源領域晉能控股集團和山西焦煤集團“雙航母”和一批主業突出、戰略清晰的非煤産業集團,下大力氣推動國有資本向新興産業集中,以國企率先轉型推動全省經濟轉型。此輪戰略重組後,山西省屬企業脫胎換骨、面貌一新,國有資本布局不斷優化。

  改革重組一年來,山西省屬國有企業運行持續向好,對社會貢獻不斷提升。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屬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09萬億元,同比增幅11.8%。在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效益高速增長,前三季度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90.4億元,同比增幅188%。

  告別“一煤獨大” 再造傳統“老家底”

  在500多米深的新元煤礦井下機電硐室,一個小小的巡檢機器人正沿着軌道自主行走。它個頭不大,本領卻不小,能夠360度視頻監測、音頻採集、紅外熱成像,精準記錄設備故障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故障類型。

  在井上集控中心,基於5G技術,技術人員實時控制井下機器人的動作,在電子屏幕上實時“看”到井下所有場景,“感知”到井下瓦斯濃度、溫濕度、採煤進度等。從人工巡檢到遠程監控,傳統礦井的作業方式被徹底顛覆,無人化、智能化成為5G賦能礦井的新模樣。

  在不久前閉幕的2021世界5G大會上,潞安化工集團“新元煤礦5G智慧礦山項目”在5G應用揭榜賽決賽中榮獲一等獎。

  “一煤獨大”,常被用於描述山西産業結構的不合理。然而,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一煤獨大”,“獨”在單純地産煤、賣煤上,“大”在原煤生産及初加工上,真正具有高附加值、高市場佔有率、高利潤率的深加工轉化産品反而不大。

  搶抓5G、AI等技術機遇,山西對煤炭、鋼鐵、焦化、電力等傳統産業進行智能化、信息化、服務化再造,從“老家底”中挖掘優勢,打造新引擎。

  寬敞的廠房裏,數控機床一字排開;自動鏜床上,工人們正在設置數據、加工工件;機器人焊接流水線上,電花四濺。從山西省首套高端智能化煤機裝備到全國首個新型煤礦用無鹵低煙電力電纜,從適用於不同煤層厚度的高端液壓支架到智能化綜採成套裝……“煤海”深處,功能各異的智能工業機器人紛紛上崗,晉能控股裝備製造集團開啟數智化時代。

  2020年12月,在整合重組原同煤、晉能、晉煤、潞安、陽煤集團旗下煤機裝備製造單位的基礎上,晉能控股裝備製造集團揭牌成立,成為晉能控股集團三大核心産業之一。今年以來,晉能控股裝備製造集團共啟動24個項目,全年預算投資61.5億元。

  重組後,大平台優勢顯現,生産布局逐步優化。目前,晉能控股裝備製造集團生産基地覆蓋山西省內太原、大同、晉城等7個市,在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及海外均有布局。通過調配企業産能,合理分配生産任務,短距離、網格化成為搶抓市場機遇的新優勢。

  近日,晉能裝備製造集團與四川和邦集團簽訂合同,向對方提供兩套共價值3560萬元的成套綜採設備,成功拿下重組整合後的第一筆集團外部市場訂單。

  作為全國8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省份之一,2019年9月起,山西電力現貨市場在國網系統率先進入結算試運行階段。晉能控股電力集團下屬的山西國錦煤電公司嗅得發展先機,對機組進行靈活性改造,主動參與電力市場。

  “供熱季,煤電機組只需略微降低機組最小出力,再通過調頻中標預留的容量來滿足供熱,為鍋爐留出調頻波動的容量,就能參與輔助服務調頻市場。”山西國錦煤電公司總經理王孝全説,通過“發電+電量替代”,踩準節奏,合理運作,國錦煤電調峰補償、度電收益在山西同類型機組中領先,正在從單純的火電廠向一家綜合服務型能源企業轉型。

  記者從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了解到,目前山西已有1580萬千瓦的煤電機組完成靈活性改造,參與深度調峰等輔助市場,促進新能源消納。

  科技感拉滿 助推地方經濟轉型

  一毫米見方的小芯片,發出肉眼不可見的光,就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不久前,在山西省長治市鑫凱越物流園,一款搭載這種芯片的快遞冷鏈包裹消毒機投入使用。僅僅6秒鐘時間,消毒機內密布的5000顆深紫外LED芯片,就能“秒殺”快遞包裹表面攜帶的各種細菌病毒。

  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公司董事長李晉閩説,這一技術叫深紫外LED,芯片發出的不可見光能破壞細菌病毒內部的DNA或RNA,具有獨特的瞬時殺菌功能。

  位於太行山區的長治市是著名的“煤鐵之鄉”,抗戰時期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黃崖洞兵工廠就建在這裡。於烽火中孕育,在戰火中誕生,經過數十年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長治逐步成為一個傳統産業佔工業總量80%以上的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由於産業結構“一煤獨大”,加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曾經享譽國內的海棠牌洗衣機、太行牌自行車等老品牌快速凋零,長治産業轉型升級任務日益緊迫。

  自3年前潞安集團聯合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建成首條深紫外LED芯片生産線建成以來,長治市已引進涉及半導體封裝及應用的8個深紫外LED産業項目。“紫外光谷”,正在成為這個資源型城市的新標籤。

  華陽新材料集團前身是山西省屬五大煤企之一陽煤集團,如今專攻新材料産業。這是今年發布的新産品。資料照片

  與此同時,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産基地,正在變身為新能源産業的“領跑者”。經過新一輪山西省屬企業改革重組,原世界500強企業——陽煤集團更名為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瞄準“研發尾部”和“量産首部”,專攻新材料産業,致力打造轉型蹚新路的“火箭軍”。今年1月,其旗下上市公司“陽泉煤業”正式更名為“華陽股份”。

  今年6月,華陽股份在山西綜改示範區發布的光儲網充解決方案,就是華陽集團依託上市公司,跳出煤堆,謀求綠色低碳轉型,落下的關鍵棋子。所謂光儲網充,即“光伏+電化學儲能+物理儲能+智能微電網+充電樁”。專家認為,這一解決方案有望開啟新一代全場景智能化綠色能源的大規模、一站式生態系統建設。

  由煤層氣製備的1.5克拉鑽石、氫能重卡示範加氫站、氣凝膠零能耗小屋、石墨烯纖維製品、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重組一年多來,翻開華陽新材料集團的轉型産品日曆,每月都能看到一個“黑科技”。

  此外,華遠陸港集團圍繞與物流相關的産業鏈供應鏈,供給新産品、創造新需求,開拓鐵海聯運新通道,提升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引領山西省物流進入關鍵環;大地控股公司創新“土地整治+”模式,在傳統土地整治工程的基礎上,融入生態修復、現代農業、惠民設施等要素,山西省屬企業高質量轉型步伐持續加快。(梁曉飛)

[編輯: 楊曉飛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5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