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西省消費者協會發布“雙十一”消費警示
隨着“雙十一”網絡銷售狂歡節的臨近,電商市場進入了爆發期。以“淘寶”“京東”等為代表的電商&&紛紛加大促銷力度來吸引“網民”競相搶購。11月5日,山西省消費者協會針對消費者在網購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謹防網購陷阱。
選擇正規的購物網站
正規網站有通信管理部門頒發的ICP認證號,並有市場監管部門授予的“紅盾”標誌;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通過聊天工具、電子郵箱等途徑傳送的文件或者網站鏈結,以免落入“釣魚網站”,致使個人信息洩露,造成財物損失;在購物過程中,不要輕信最低價宣傳,部分商家會借機虛標原價或抬高商品原價後再打折,折後價甚至比活動前價格還高。消費者要擦亮眼睛,可提前記錄價格進行比對,以免被所謂的低折扣所迷惑。
科學理性消費
“雙十一”促銷力度相對較大,往往容易引起消費者衝動消費。因此,消費者在事先就要做好購物規劃,將確實需要購買的物品提早放入購物車,而對於一些不是很需要的商品,堅決不貪便宜,不盲目下單,不做後悔的“剁手黨”。“雙十一”從預售開始,不同&&,不同商家會推出不同的優惠活動,消費者要認真閱讀使用規則、適用範圍、有效期限等規定,重點關注保價細則、定金、尾款的支付和退款規則。
確定快遞送貨時間
由於“雙十一”期間很多消費者都集中購物,因此送貨時間必然得不到保障,有些傢具等大件商品甚至延遲到次年年初才能送貨。消費者急需物品最好提前購買,並了解快遞發貨時間,以免影響消費者的正常使用。有的犯罪分子會從非法渠道獲取客戶信息、快遞單號等,冒充快遞員提前&&消費者,謊稱因“雙十一”快遞運輸量大,快遞丟失或受損,然後承諾賠償為由,讓受害者在非法網站上填寫個人信息,以此來盜刷銀行卡或誘導其轉賬。消費者應按照官網的信息核對快遞員身份,並在官網訂單上核實是否為自己的包裹。在簽收包裹後,要將包裹上的個人信息抹去,避免個人信息洩露。
通過正規的支付&&進行支付
消費者最好不要通過刷“二維碼”支付,以防不法分子盜取個人賬戶等信息,對於自己不熟悉的網站,不要輕易輸入銀行賬號密碼,不要輕易點擊賣家通過短信、QQ、Email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鏈結或圖片。要謹慎對待自稱網購客服的電話和短信,要及時向商品官網和商家求證,不要洩露銀行卡賬號、動態驗證碼等信息,通過正式渠道退貨退款。
保存憑證,便於維權
消費者在網購商品時,應注重保存原始購物憑證,例如促銷活動截圖、商家承諾截圖、與賣家的聊天記錄、訂單記錄等,以備出現消費糾紛時,有充足的證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網購過程中發生消費糾紛時,消費者可先行與經營者或交易&&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可以通過各地的12315或消協組織進行投訴,也可以向經營者所在地或第三方交易&&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投訴舉報。(記者周昱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