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頭圖

1月10日,從哈薩克斯坦北哈州發出的中歐班列(西安)首趟“門到門”年貨專列開抵西安。為了給廣大群眾提供優質的進口年貨商品,西安鐵路局聯合陜西愛菊集團,將年貨班列通過西安國際港站檢查後,直接推至愛菊集團園區內的鐵路專用線上,真正實現了從哈薩克斯坦愛菊園區發貨到西安愛菊園區收貨全程鐵路運輸。

稿件配圖

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位於秦巴山區,特色農業是這裡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新春來臨之際,記者在鎮巴縣三元鎮看到,一場熱鬧的助農直播正在進行。當地群眾的土特産借助互聯網,在幾分鐘內一售而光。而在鎮巴縣長嶺鎮,一座現代化農業園區已經建成。

稿件配圖

由西成客專陜西公司建設、鐵一院勘察設計、中國鐵建大橋局施工的西延高鐵銅川隧道順利貫通,標誌着西延高鐵全線隧道全部貫通。西延高鐵線路全長約299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包(銀)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後,西安至延安的運行時間將從目前的2.5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

稿件配圖

正值亞冬會冰雪熱,陜西延安國際滑雪場迎來客流高峰。許多市民、游客來到這裡,換上冰雪運動裝備,感受冰雪運動魅力。今年以來,陜西延安國際滑雪場已接待游客超2.3萬人次,營業額超220萬元。

稿件配圖

春節臨近,陜西省延安市洛川縣迎來蘋果銷售旺季,果業企業生産車間一片火熱景象。位於黃土高原地區的洛川縣是蘋果優生區,近年來,洛川縣不斷促進蘋果産業高質量發展,讓小蘋果成為鄉村振興大産業。

稿件配圖

近年來,陜西省越來越多有知識、有技能、有追求、有情懷的青年人投身農村,成為鄉村發展的新興力量。他們在鄉村治理中擔當作為,在服務農民中增長才幹,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

稿件配圖

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位於大巴山深處,近年來,鎮巴縣在181個行政村召開了800余場“院壩説事會”,參與群眾超過10萬人次。近日,記者來到了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巴縣長嶺鎮九陣壩村,這裡的“院壩説事會”上,40多位村民正圍坐在一起,説變化、謀發展、提建議……

稿件配圖

1月10日,滿載着1300噸哈薩克斯坦成品麵粉的中歐班列通過西安國際港站專用線駛入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加工園區,標誌着首趟中歐班列(西安)“門到門”年貨專列順利抵達西安。這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高中歐班列運輸效率,保障春節年貨物資供應推出的新舉措。

稿件配圖

運行在寶成鐵路上的6063/6064次列車,是一趟連接陜西寶雞市與四川廣元市的公益“慢火車”。由於它票價低廉,並且在重巒疊嶂的秦巴山區中逐站停靠,串聯起一座座小山村,成為許多沿線村民出行的首選。

稿件配圖

中國政府脫貧攻堅政策及後續5年銜接鄉村振興的對接支持,為牟文貴一家人的幸福生活鋪就了平坦的道路。曹曉霞説,雖是殘疾家庭,但除了享受政策外,他們堅持不接受任何捐款,努力自食其力,“要做精神上的強者”。

稿件配圖

位於秦巴山區腹地的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是個古老茶鄉。《平利縣誌》有載,早在唐代,這裡就是全國重要茶區之一古山南茶區的一部分。茶香飄逸千年,見證了這片靈秀之地的往事與新生。

稿件配圖

2018年至2020年年初,記者曾連續三年到訪大巴山腹地的陜西省平利、鎮巴、鎮坪等縣,聆聽群眾的喜樂愁盼,感知時代的發展脈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時隔多年之後,又是一個冬日,記者再訪大巴山深處的那些父老鄉親。促膝田間,圍爐夜話,聽民聲,看變化。

稿件配圖

1月5日11時04分,G828次列車從西安北站駛出,標誌着西安至香港直達高鐵列車正式開行,這是陜西首次開行直達香港高鐵列車。西安至香港直達高鐵自1月5日起實現每日雙向對開,列車採用CR400BF-Z“復興號”智能動車組重聯運行,為旅客出行提供舒適乘車體驗和充足運能保障。

稿件配圖

從汽車整車到機械設備,從傢具建材到服裝鞋帽,從輕工産品到電子産品……作為一條安全暢通的亞歐物流大通道,開行數量已超過“10萬+”的中歐班列,如今“帶貨”能力越來越強。這樣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國際快遞”,又是如何“下單”發貨的?歲末年初,記者來到國內中歐班列重要集結中心所在地西安浐灞國際港一探究竟。

稿件配圖

一顆水果,能編織出多長的産業鏈條?如何穩立潮頭、撐起強縣富民的底座?秦嶺北麓,關中平原。富平尖柿、周至獼猴桃、白水蘋果,三個響噹噹的“土特産”,歷經多年曲折發展,如今已躍升為陜西三個縣區的主導産業,聲名在外,享譽四方。

稿件配圖

距離西安500多公里的榆林,是陜西最北邊的城市,再向北就是內蒙古的沙地草原。到了冬季,榆林氣溫常常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成為人們眼中的苦寒之地、飛雪黃土。到陜西工作後,一直想到榆林走走。這個願望,終於在今年春節前實現。在一個叫桃鎮的地方,我聽説了“逃荒峁”的故事,也第一次聽説了榆林人“走南路”的故事。

稿件配圖

1月22日,2025全國秧歌展演暨“陜北榆林過大年”活動正式啟動,綏米嗩吶、橫山老腰鼓、陜北秧歌等一批黃土地上的國家級非遺紛紛上演。常小川和常志林朝天再吹一曲《大擺隊》,這是常小川最喜歡的曲牌。高音昂揚,低音婉轉,如詩如歌,樂聲在陜北的溝溝峁峁間回蕩。

稿件配圖

“變化太大了!”距離記者第一次來到蔣家坪,時光悄然走過5年。新建的游客中心內,綠茶、絞股藍等各色茶品琳瑯滿目。村民自家農房改造而成的茶舍裏,三五游客悠閒品茗。閒坐雲庭觀霞落,花隨鳥語香滿路。巴山深處的小小茶鄉之變,源於有了“出路”和“思路”。

稿件配圖

“真的沒想到,6年過去了,能再把你們盼來。”42歲的牟文貴激動地撇開拐杖,給了記者一個結結實實的擁抱。寒夜客來,竹爐湯沸。客廳中央的暖爐前,牟文貴熱情地沏上熱茶,一臉幸福笑容:“6年沒見,我已經當爸爸了!”

稿件配圖

從膽怯到自信,從羸弱到新生,從憂愁到幸福,從忐忑到穩重……這些年,在陜西,在江西,在西藏,走基層,訪鄉親,我看到多彩的人生和豐富的情感故事,看到有尊嚴有變化的新生活,勤勞、淳樸、善良的他們,都在這個新時代擁抱希望和溫暖。

稿件配圖

延安,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每年,記者到訪延安十多次,早已和許多采訪對象處成了老朋友。今年春節前夕,記者再到延安發現,“科技范兒”十足的農業越來越“不一般”,“生態儲蓄”賣上了錢,完善的産業鏈激發老鄉們拓寬致富思路……

稿件配圖

陜西省安康市被譽為“秦巴明珠”,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生態資源優越。近年來,安康市堅持探索生態優先、綠色升級之路,發揮基層黨員引領作用守護一江清水,當好生態衛士。漢江兩岸,一個個身影跋涉山間,懷着熱忱繪就綠色畫卷。

稿件配圖

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地處秦巴山區。近年來,當地圍繞群眾最關心的基礎教育、醫療衞生等領域發力,提升百姓獲得感。隆冬時節,記者來到老縣鎮,看到了學校、醫院裏的一系列新變化。

稿件配圖

位於陜西南部的安康市平利縣、漢中市鎮巴縣均地處巴山深處。在鄉村振興中,兩地大力推進産業建設,帶動百姓致富增收。

稿件配圖

1月16日,滿載300&新能源小汽車的出口專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標誌着“中國造”商品汽車出口專列開行累計突破5000列,為助力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推動“中國智造”走向世界,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互通做出積極貢獻。

稿件配圖

來自哥倫比亞波哥大的40名地鐵技術人員正在西安接受為期15個月的地鐵運營技術培訓。2019年,由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組成的中國企業聯合體中標波哥大地鐵一號線項目。波哥大地鐵一號線設計全長23.96公里,預計於2028年投入使用,波哥大民眾的“地鐵夢”將成為現實。

稿件配圖

春節前,西安人迎來一件大喜事,曾經舉辦過甲A聯賽的西安市人民體育場,在經過提升和改造施工之後,重新向公眾開放。西安市人民體育場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總用地面積約139畝,是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城區唯一一所大型綜合性體育場。

稿件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