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精準對接阿里地區發展需求,陜建控股集團精心選派3年期援藏幹部3名、1年期援藏幹部1名,對口支援阿里地管國企,為其提供工程建設企業管理領域的精準專業指導,輸送專業骨幹力量。
眼下,“中國拐棗之鄉”陜西旬陽市40萬畝拐棗陸續成熟,拐棗林中、企業車間呈現出一派采收加工的繁忙景象。近年來,旬陽市將拐棗作為鄉村振興的農業首位産業進行培育壯大,建成拐棗“萬畝鎮”21個、“千畝村”30個,拐棗産量達12萬噸,實現産值3.4億元,帶動8.5萬農戶穩定增收。
在西藏阿里的陜西老鄉里,提起“老於”,大家都豎大拇指——他就是陜建五建集團西藏公司經理於衛剛。大家習慣這麼叫他,不僅因為他扎根雪域高原已有11年,更因他待人實在、做事靠譜,像身邊的老大哥一樣,帶着團隊闖市場、建項目,既實現了陜建在藏業務從0到23億元的突破,更用“不服輸、肯扎根”的高原精神,把産業援藏的種子播撒在了藏區大地。
博覽園收藏國內外昆蟲標本120萬號,動物標本8000余件,植物標本55萬份,土壤標本2000余種,農史文物及農具2000余件,線裝古籍5萬餘冊,樹木700余種。
新華社照片,楊凌(陜西),2025年10月26日 10月26日,在第32屆楊凌農高會的農業機器人比賽上,陜西國防工業技師學院的選手介紹參賽的農用無人機。
10月19日,“第十一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今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邀請展”在西安正式開展,集中展出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的470余件美術精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全面呈現當代絲路美術創作的多元風貌與蓬勃活力。
科技示範 推動煤化工創新轉型 第十九屆榆林國際煤博會、第三屆西部氫能博覽會煤化工産業創新與綠色發展交流活動現場。
論壇舉辦期間,來自中國、德國、美國、意大利、肯尼亞等國的近百個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項目進行了展示。
9月16日,一場秋雨過後,陜西省延安市黃龍縣天空放晴,晚霞如約而至。隨着無人機緩緩升空,獨特的高空視角下,群山仿佛被洗滌過一般,山腳下的城區錯落分佈,與斑斕晚霞交相輝映。
本次大會精心策劃了6大展區、15場專題活動,邀請知名院士、專家學者和900多家企業參會。
近年來,西安在做好城墻保護的基礎上,通過建設完善環城公園、發展“城墻商業帶”等一系列措施構建起“墻、林、河、路、巷”五位一體的城市景觀帶,並借助博物展覽、實景演藝、數字技術豐富游客旅游體驗,使古老的文化遺産煥發出新的活力,也為古城增光添彩。
這裡不只是氫能産業的對外秀場,更是撬動創新的強引擎——一大波氫能領域的“硬核玩家”扎堆入駐,帶着真本事和新成果,讓綠色氫能的未來從圖紙走進生活。
從工業車間的提質增效到科創實驗室的突破攻堅,從外貿口岸的貨暢全球到城市肌理的古今交融,西安正以多元發力的實幹姿態,將“西部示範”的擔當融入發展肌理。
西安經開區作為西安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頂梁柱,已成為全省首個工業産值超過千億的先進製造業基地。2025年1-6月數據顯示,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9.80億元,同比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産值1416.18億元,同比增長28%。
當日上午,滿載着55個集裝箱光伏組件的X9043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開往阿塞拜疆巴庫,標誌着中歐班列(西安)自2013年開行首列以來累計開行突破30000列,開行總量超過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總量的四分之一。
涼皮甑糕biangbiang面,柿餅鍋盔羊肉泡……散佈在城市各處的美食街區,以撲鼻香氣與地道風味,成為吸引游客駐足的“寶藏打卡地”。暑期過半,古城西安依舊熱力不減,不少游客循着香味而來,在品嘗特色美味的過程中,感受這座城市的煙火氣與獨特魅力。
為全面呈現西安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奮進姿態,8月4日,“盛世長安・古韻新章——西安奮進正當時”網上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2024年以來,西安對西倉區域實施“微更新、輕改造”,在保留核心區周四、周日傳統集市風貌的基礎上,升級改造原有設施,建設西倉市集文創公園,打造“複合型文化消費新場景”;通過引入創新業態、開設“新二手市集”等方式,讓咖啡潮玩、非遺體驗、城市記憶展覽等年輕化元素與市井煙火相融共生,使老城核心區在“微更新”中持續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