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味|涇陽茯茶:依托絲路 千裏留香
2023-02-27 10:00:1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品質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著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視頻拍攝剪輯 王智超

海報設計 穆濤

  新華網西安2月27日電(郝雲菲)初春時節,陜西省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裕興重茶館老板何軍正在忙著招待店裏的客人,剛剛忙過春節旅遊高峰的他,正開始籌劃著自己新一年的生意。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何軍經營的是裕興重是陜西涇陽茯茶的老字號。茯茶是屬于六大茶類中黑茶裏的特色産品,是後發酵茶,也是全發酵茶。涇陽茯茶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曾經是被用于茶馬交易的主要茶品。

  陜西省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裕興重茶館老板何軍正在招待客人。新華網 王智超攝

  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一千多年前,駝鈴聲聲,茯茶跟隨絲綢之路商隊的車馬遠銷西北、中亞及歐洲。因精深、奧妙、復雜的加工工藝和制作技藝,被譽為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茯茶從1068年到現在有將近1000年的歷史了。明清時期,它曾被稱為陜西官茶。”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館長許曉冰説。

  “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許曉冰説,西北遊牧民族當時的飲食多肉食少果疏,而茯茶有助于消化。所以官方將茯茶作為主要商品銷往西北,讓茯茶成為生活必需品。

  涇陽茯茶制作工藝復雜,並有“三不制”之説:“離開涇陽水制不了、離開涇陽人制不了、離開涇陽氣候制不了”。陜西省非遺傳承人羅榮利説:“茯茶和六大茶係1000多種茶品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在制作的過程中會自然産生一種益生菌,叫金花。”

  傳統與現代工藝同步推進

  茯茶歷史悠久,但是關于茯茶制作技藝的文字資料比較少。羅榮利説,目前可以找到的是《涇陽封茶加工業興衰》裏記載的開包剁茶、打吊、端苛郎等八個步驟。他也憑借祖傳的這份手藝在2019年獲得了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散茯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而他經營的裕興重年産茯茶100余噸,産值2000多萬元。

  像羅榮利一樣,在涇河新城從事茯茶相關産業的還有很多人。與羅榮利憑借傳統技藝制茶不同,張格超所經營的西鹹新區金葉茯茶有限公司是一家現代化的茯茶企業,有現代化廠房5000平方米,擁有3條現代化生産線,年産量300噸,産值2500萬元。

  張格超在實驗室對茯茶品質進行相關檢測。新華網 王智超攝

  “我們在行業內率先建立了現代化的茯磚茶生産線,使茯茶生産實現了標準化、規模化、清潔化的效果,我們探索出了獨特的、符合我們地方特點的生産方式,在國標的指引下,也探索研發出了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新品類。”

  張格超説,他們的生産更穩定,也實現了發花技術流程化、可溯源,發花品質已優于國標,在産品形態、口感、功效方面有了極大提升。同時,企業積極跟高校合作讓産品功效可量化,並帶動了周邊永樂、高莊、崇文三個鎮農民的就業。

  到2025年力爭實現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超100億

  近年來,涇河新城將茯茶産業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産業,以打造“中國茯茶之都”為戰略目標,不斷延伸産業鏈,形成了以4A級旅遊景區——茯茶鎮為聚集地,集茯茶生産研發、倉儲物流、文化展示、體驗銷售和旅遊為一體的茯茶全産業鏈。

  據了解,目前涇河新城茯茶年産量達3600噸,綜合産值10億元。茯茶生産企業11家,銷售企業約200余家,其産品除了傳統茯茶,還有金花白茶、金花紅茶、金花普洱、金花人參、茯茶酒、茯茶面等近百種新的茯茶品類。衍生出200多種茯茶相關産品及文創産品,産業綜合産值大幅提升。

  茯茶産品。新華網 王智超攝

  涇河新城在發展茯茶産業過程中,吸引了當地村民回鄉創業、就業,也吸引了眾多外地商家入駐,茯茶制茶大師、制茶工匠、茶藝師、評茶員等人才培養也推動了人才往鄉村聚集。全域旅遊的發展不僅帶動茯茶鎮周邊村民創業就業,也改善了周邊村鎮的人居環境。

  據涇河新城茯茶産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他們將用3年左右時間初步建成科學合理、技術先進、協調配套、面向應用的茯茶全産業鏈標準體係。力爭到2025年末,茯茶全産業鏈標準化水準全國領先,加工銷售量達3萬噸,全産業鏈總産值達50億元,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超過100億元。(完)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思思
鄉味|涇陽茯茶:依托絲路 千裏留香-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