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會流逝,但影像永存。短短時間,五大板塊、千余作品匯聚西安精彩,彰顯城市蝶變。
8月26日,由中共西安市委網信辦主辦的“蝶變·新西安”主題影像作品徵集活動正式啟動。徵集公告全網發出後,機關單位、組織團體、市民群眾和廣大攝影、視頻愛好者參與熱情高漲、投稿踴躍。截至目前,已收到主題鮮明、畫面精美、引人入勝的影像作品上千份,其中圖片958張,視頻105個,“新地標”板塊人氣最高累計收到530張作品。
蝶變·新製造
2022年上半年,西安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比一季度提高2.3個百分點,繼續在15個副省級城市和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高居第一。目前,西安已形成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5個千億級産業集群,現代産業體系逐步壯大成勢。
在“蝶變·新製造”這一板塊中,來自西鹹新區、高新區、經開區、航天基地等的投稿,聚焦西安市半導體、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的發展,將生産線上熱火朝天的奮鬥場景與智能製造、先進製造、尖端製造等科技元素充分展現。
蝶變·新地標
西安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原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五一一工廠,如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是西安新地標“蝶變”的代表作之一。
在西安新一輪的城市更新中,像西安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這樣,散發出經濟新活力的歷史街區、工業遺産不止一個,量子晨街區、西安半坡國際藝術區、老鋼廠設計創意産業園、建國門老菜場等,在經過更新之後,大都重新煥發新的活力,成為了城市新地標。
在“蝶變·新地標”的作品中,有擁有迄今為止西安最高的建築——國瑞西安金融中心的西安高新CBD;有引領西北電競走向新的巔峰的曲江萬人經濟中心;有擁有360度全天景轎廂的西安歡樂海岸·OCT摩天輪;也有建築形態取意於石榴花,寓意絲綢之路的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還有改造後,凸顯西安深厚的文化內涵的南門廣場……城市新地標刷新着城市封面。
蝶變·新生態
位於西安市的幸福林帶,全長5.85公里,擁有健身、休閒、文娛設施,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林帶工程,被市民稱為“西安的城市綠洲”。此外,2021年4月向公眾開放的“三河一山”綠道,更是以灞河、渭河、灃河和秦嶺豐富的自然歷史人文資源為依託的一條集騎行、步行、觀光、休閒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生態慢行系統。
“蝶變·新生態”的徵集作品,向南有依臨樊川古道的“網紅公園”樊川公園、可在稻田乘坐小火車的長安公園;向北有岸柳婆娑,水天一色的渭河生態景觀區;向西有景色如畫的灃河濕地公園,漢代演水兵、如今成盛景的昆明池七夕公園;向東有曲江與浐灞交匯處的雁鳴湖休閒公園,毗鄰西安世博園的灞橋生態濕地公園……近年來,西安多措並舉“向綠而行”,使藍天白雲成為城市的“常客”,讓綠水青山融入城市發展主旋律。
蝶變·新開放
9月9日,德國最大的鐵路口岸漢堡迎來了今年開行的第一萬列中歐班列。這趟從西安國際港站出發,名為“長安號”的班列運載的物品大部分是來自陜西本土企業製造的産品,將面向歐洲市場銷售。9年間,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起初年開行量百餘列,到2021年開行3841列,強勢打通現代“一帶一路”,為西安市的對外開放與合作交流書寫了嶄新的一頁。
除了圍繞中歐班列長安號這一主題,西安市鐵路、航空等系統也投稿了其它象徵“新開放”的影像作品。從年吞吐量排名全國第七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到西北地區最大的鐵路客運樞紐西安北站,從守牢國門關口的西安海關,到獲批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的空港新城,從海納百川的絲博盛會,到載歌載舞的外國友人……系列作品展示了西安以開放交流的博大胸襟。
蝶變·新鄉村
嫋嫋的炊煙在成片的農家上空升起,農民們沐浴着暖陽,徜徉在如詩如畫的美麗鄉村新圖景中……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影響下,西安市的農村走上了發展的小康之路,2022年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糧食實現“十四連豐”。
“蝶變·新鄉村”的作品中就展示了不少農業、農村、農民的新發展:藍天下的西安市藍田縣持續加大生態治理,讓幸福宜居的風貌與城市産業建設同頻共振;西安長安區鳴犢街道黎明村大力發展“魚稻共生”生態種養,既增加了種養戶的經濟收益,也保持了糧食作物的産量,實現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目前,美麗村莊“盆景”正在向示範片區“風景”華麗轉變。
“蝶變·新西安”作品徵集將持續至9月26日。徵集階段將對作品進行初篩歸檔,部分作品通過“學習強國”陜西學習&&、西部網、陜西頭條、網信西安等&&進行展播。徵集活動結束後,將通過專業評審産生百幅優秀作品並在線上、線下聯動展播,線上將以VR雲展覽的形式打造3D互動展覽館,線下將以進機關、進社區、進商場、進高校的形式進行精彩展覽,優秀作品還將集中向中央和省市媒體推薦刊播。(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