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秦嶺護林員趙蒼虎的20年巡山路
2022-05-01 10:01:0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新華社西安4月30日電 題:秦嶺護林員趙蒼虎的20年巡山路

  新華社記者鄭昕、張博文

  國家地名信息庫顯示,秦嶺深處的靜峪因安靜無聲而得名。但這裡的寂靜,在清晨會被早起鳥兒的鳴叫聲和山風吹動樹葉的沙沙聲打破。隨後,是幾名護林員響亮的腳步聲。

  領頭人叫趙蒼虎,今年59歲。20多年前,他還是名伐木工人,每天走在這條通往林區的秦嶺營盤溝的山道上。

  營盤溝區域的國有林管護面積約5300畝,是其所屬陜西西安鄠邑區澇峪國有生態林場靜峪管護站總面積的不到十分之一,更是大秦嶺浩瀚林海的一小片青綠。

  20斤的背包裏裝滿開山刀、安全繩、乾糧和一大摞宣傳材料,不需要拐杖就疾行在一場小雨過後濕滑的碎石路面上,趙蒼虎與同事們一會兒彎腰撿拾廢棄物,一會兒眺望遠處山林,還時不時吼上幾嗓子嚇走可能盤踞在路邊的小動物。

  “我18歲就到澇峪林場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砍樹。幹得多、吃得多,一天要吃兩斤四兩的糧。”剛從山下農村來做伐木工時,趙蒼虎有使不完的勁兒,全憑着人力,把林場裏的樹木一棵一棵伐倒。

  2000年,中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一期全面啟動,實行木材停伐減産,趙蒼虎轉為一名護林員,工作的主要內容從砍樹變成了保樹。

  “把經濟效益變成生態效益,好多人聽不懂這是啥意思,我那時候也聽不懂,但就是對這林子有感情。”趙蒼虎用濃重的陜西關中話説。自此,他厚實雙手的老繭和身上被劃傷的痕跡,換成了常年走山路走出來的磕傷與扭傷。

  “像這旅游鞋,兩個月穿壞一雙。”老趙告訴記者,巡山這項工作,沒有任何手段比得上一雙“鐵腿”。靜峪管護站的範圍大而散,在十幾條線路中,短的來回一趟得四個小時,長的要走八到十個小時,風餐是天天如此,露宿也時常有。

  “有時候出來帶的任務多,山裏黑得早來不及下山,都是聽着野獸的嗥叫睡着的。”和趙蒼虎搭檔多年的儲護林説,羚牛、野豬,這些年他們在山裏見過不少。在2019年一次巡山中,他們還遇到兩隻黑熊堵在路前頭。

  趙蒼虎説,遇到那些亂砍濫伐、違規用火或者盜採名貴中草藥的不法分子,在十多年前並不鮮見。每每遇到時,他先上去制止,隨後上報。他説,現在秦嶺的“五亂”少了,在山裏遇到的更多是“驢友”和來考察的大學生。

  從剛走進靜峪時的小夥子,到如今已是有兩個孫兒的老人,在秦嶺裏一幹就是40多年的趙蒼虎現在還是幾乎每天背上行囊,和同事兩三人一組走在靜峪的一道道溝梁,查看林木生長情況,巡查火災風險點,宣傳野生物種保護法律法規。

  “我在20世紀90年代栽下的落葉松,從小樹苗長到了19米高。這些樹就像我的孩子,看著它們一點點長大,咱的辛苦就沒白費!”明年4月就將退休的趙蒼虎告訴記者,在這座林場裏,他是僅剩的有過伐木工經歷的職工,親眼見證大秦嶺生態的改善,以及越來越多的人把保衛秦嶺生態作為自覺行動。他覺得,只要雙腿還邁得動,就還想把本職工作做好,繼續守着這山、這林子。(完)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思思
新華全媒+|秦嶺護林員趙蒼虎的20年巡山路-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