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量子城市創客坊開放日行動在復興島舉辦

11月19日,上海量子城市創客坊開放日行動作為2025(第19屆)創業周暨全球創業周中國站特色專場,在上海市楊浦區復興島舉辦。
本次活動聚焦量子城市空間智能前沿探索與未來産業創新孵化,將“融智”與“融資”相結合,推動上海量子城市創新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楊浦區人民政府、天使投資及重點孵化器代表、“上數營”及空間智能治理協會成員單位、各區規劃資源局代表參加。
前沿探索:融合跨界智慧 引領空間智能
活動首先聚焦“量子城市空間智能前沿探索”,探討人工智能技術與超大城市空間治理的深度融合。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工程師莊瀾介紹了以“量子城市”空間智能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範式:一是核心攻關,實現“0的突破”。以空間為牽引、以人工智能為動能,探索城市空間治理“1維-2維-3維-多維”的數據升級和模型能力升級,實現空間穿透的智能源頭創新。二是場景應用,探索“10的創新”。圍繞超大城市空間治理的痛點堵點和急難愁盼,以引領示範的應用場景為先導,開發優質、安全、可靠的産品體系。三是基地實驗,推動“0的再發生”。在距離應用最近的地方,為初創企業和早期企業提供創新的沃士和全鏈條的政策支撐,加大對“種子期”的投入。
隨後,4位專家學者結合量子科技前沿發展及其在城市治理中的創新探索,進行了主題分享,助力打通“技術創新到空間智能”的轉化路徑: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量子精密測量研究部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仁福以“量子傳感技術及其應用”為主題,解讀了量子傳感技術的概念內涵及原子鐘、原子天線的特點與應用。
上海商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級技術總監魯琲分享了“雲宇星空大模型能力構建——從知識理解到空間智能”。雲宇星空大模型通過行業知識增強、多模態融合與空間智能等前沿技術,構建了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業的知識理解,數據獲取與智能決策的全鏈路能力矩陣,將為行業的精細化治理提供核心動能。
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張永煒圍繞“探索建築空間米料智能生成邏輯與生産工具”進行了分享。這一技術體系為建築行業大模型與AI應用提供了高質量數據基礎,支撐上海量子城從城空間、到條空間、房空間的智能化、精細化、綠色化治理。
清華大學副教授、國家信標委智慧城市工作組專家張軒分享了創域與世界模型:從理解到設計、探索三維城市空間智能設計與生成。從“表徵-隱空間語義-文字描述”的模型出發,介紹了AI在學習世界模型方面的原理和相關技術應用。
創新孵化:産融聯動路演 激活未來動能
在“未來産業創新孵化”活動環節,與會嘉賓以復興島為試驗場,通過成果路演和展示,探索技術孵化與産業融合的路徑,推動量子城市創新場景實踐落地。
上海市規劃資源局青年骨幹茆昕明、沈彬帶來了“空閣閒魚”之都市秘境。空間閒魚是一款聚焦閒置空間高效盤活的分時利用交易平台,基於量子城市對空間的動態感知分析能力,平台精準對接産權人、創客企業、社會大眾、政府機構等多元主體,智感識別空間忙閒、智能調節匹配供需、智慧賦能空間轉換,打破傳統空間單一使用功能和主體,空間分時共享的信息壁壘。
上海現代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二院院長溫南南分享了“復興智塔”——面向未來的發布&、分享塔。上海市數字城市規劃研究中心馬夢媛路演了“騎跡悅城”——虛實體驗,漫品經典。清華大學信息國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高歌帶來了“申銀智聯”空間數據驅動的商業智能路演。上海復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璐帶來了“超眼智感” 宏大視角觀精微場景路演。
路演之後,創客坊邀請了凱輝創新、接力資本、九盈投資、交信信息、納川資本相關負責人,基於前沿視角與實戰經驗,對量子城市創新場景的孵化潛力與落地路徑進行專業研判,並給出建設性建議。
無界創新:繪就復興藍圖 引領未來發展
活動期間,一批有望引領復興島未來發展的金點子、好創意和設計方案也相繼亮相。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長沈璐以“從機械領土到創客熱島”解讀了復興島規劃設計理念。該方案提出,充分利用島上富集的存量空間資源,按照“低成本、快創新、開放式、超活力、自生長”的理念,吸引全球的創新創業者、孵化器、加速器、專業運營、創投風投等機構上島,共同打造全球創客島。
阿里雲智能集團時空大模型産品負責人陳怡星帶來了“復興實驗,孵化未來”分享。
杭州未止規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上海一六零二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上海現代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上大建築設計院創意設計研究院分別展演了全球創意與復興島實踐的構思方案。
據介紹,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持續攜手各方力量,推動量子科技與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完善創新孵化生態,推動更多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為上海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提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