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披露: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領跑全市!上海4個學科成為世界冠軍
在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中,哪些高校擁有世界一流學科?中國什麼學科已是世界第一?
11月18日午間,新加入人工智能、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兩個學科的2025“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GRAS)發布,對92個國家和地區2000余所高校的近2萬個學科點進行測評。其中,美國高校仍保持領先,在27個學科佔據全球榜首。中國內地高校持續進步,在21個學科上位居“頭把交椅”,數量遠超僅有一個“世界冠軍學科”、此次排名第三的英國。

【中國世界冠軍學科僅比美國少6個】
今年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中國內地高校的電力電子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首度問鼎世界第一,使得中國內地高校的全球冠軍學科增加到21個,僅比美國名校少6個。比如,清華大學就有7個世界冠軍學科,冠軍學科數僅次於美國哈佛大學(11個),而多於麻省理工學院(4個)、斯坦福大學(3個)等。

這些“世界一流”中的冠軍學科,分別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電力電子工程、化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能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東南大學(通信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同濟大學(土木工程)、河海大學(水資源工程)、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工程)、武漢大學(遙感技術)、中南大學(礦業工程)、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東華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中國農業大學(農學)、揚州大學(獸醫學)。其中,揚州大學首次擁有全球冠軍。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從上榜學科的數量來看,浙江大學延續了去年優勢,以55個上榜學科數登頂中國內地第一,同時也成為全球上榜學科數量最多的高校,超過牛津大學(53個)、新加坡國立大學(53個)。同時,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的上榜學科數,也都達到或超過40個。
我國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新晉高校也表現優異,如:南方科技大學有33個學科上榜,其中23個學科進入世界百強;上海科技大學有18個學科上榜,1個學科進入世界百強。非“雙一流”高校中,深圳大學有38個學科上榜,上榜學科數領跑非“雙一流”高校。

【上海高校22個學科躋身全球十強】
上海高校在此次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同樣表現亮眼,共21所高校的301個學科榜上有名。從上榜學科的總數來看,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作為上海高校“領頭羊”領跑全市,各有50個和45個學科上榜。其後,同濟大學(38個)、華東師範大學(31個)和上海大學(25個)的上榜學科超20個。上榜學科數在10個及以上的還有:上海科技大學(18個)、華東理工大學(17個)、上海理工大學(17個)、東華大學(16個)和上海海事大學(10個)。

從學科的具體排名來看,上海高校共攬獲4個全球冠軍學科,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東華大學的紡織科學與工程。
十強排名中,上海共有22個學科躋身其列。除了4個冠軍學科之外,上海交通大學的能源科學與工程(第2名)、納米科學與技術(第3名)均進入全球前三名行列。其他上榜全球TOP 10的學科還有:上海交通大學的海洋科學(第4名)、冶金工程(第4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第5名)、化學工程(第6名)、機器人科學與工程(第6名)、機械工程(第8名)、控制科學與工程(第8名)、生物工程(第8名)、通信工程(第9名)、儀器科學(第9名)、材料科學與工程(第10名);復旦大學的藥學(第4名)、納米科學與技術(第9名);同濟大學的交通運輸工程(第5名)、遙感技術(第10名)。

2025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指標體系包括“世界一流教師”、“世界一流成果”、“高水平研究成果”、“科研影響力”、“國際合作”五大模塊,下設9項反映學科國際競爭力的客觀指標。目前上海重點打造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特色鮮明的高水平高校和學科,持續提升地方高校整體實力和服務支撐能力。面向“十五五”,滬上頂尖高校瞄準2035年邁進世界一流前列目標全面發力,學科建設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産業需求的牽引下加速突破,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貢獻智慧與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