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鎮直通車|咖啡香漫街巷、展覽情牽鄰里,TA們讓社區活動成為“雙向奔赴”的暖心之約
社區咖啡日:一杯咖啡串聯起公益、技能與守望
九月的南京西路街道,一縷咖啡香從大沽路黨群服務中心飄向街頭巷尾,一場跨越百年的展覽在居民的巧思中煥發光彩。南京西路街道打破“單向組織、群眾旁觀”的傳統模式,以黨建為引領搭建多元共創平台,讓企業商戶、社會組織、居民白領等各方力量從“各自為戰”變為“攜手同行”,讓社區活動不再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一次次充滿溫度與互動的“雙向奔赴”。
9月13日,大沽路黨群服務中心二樓,聽障學員一邊比劃手語,一邊向居民講解,空氣中瀰漫的咖啡香與陣陣笑聲交織在一起——這是“Nancy的咖啡教室”舉辦的“聽花開的聲音”社區咖啡日活動現場。

街道瞄準轄區“咖啡文化深入人心、咖啡店遍佈街巷”的特點,將咖啡打造成連接各方的“暖心紐帶”。為讓活動落地見效,街道主動牽線搭橋,構建起“社區提需求、企業出資源、社會組織做服務、商戶給機會”的完整合作鏈條:國泰君安社會公益基金會等伸出援手提供資金支持,靜安區宜立方社區服務中心帶來專業的活動執行與技能培訓,轄區多家咖啡店敞開大門,為學員預留實習和就業崗位,讓咖啡教室不僅有“煙火氣”,更有“可持續”。
活動中,沒有“組織者”與“參與者”的明確界限,只有雙向的付出與收穫。殘障學員們經過系統培訓,從“技能學習者”變身“服務提供者”。
他們教居民用手語點單,揭秘不同國家手語的“方言差異”;在特調區手把手指導大家解鎖咖啡分層技巧,讓每個人都能調出“Nancy味道”;手衝桌邊,他們化身“咖啡文化傳播官”,分享咖啡豆從産地到成為一杯咖啡的故事。

與此同時,居民和白領們也在這裡完成了從“體驗者”到“奉獻者”的轉變。
參與咖啡培訓後,他們主動認領“墻上咖啡”公益項目,買下一杯杯公益咖啡,留給冒雨奔波的外賣員、頂着烈日清掃的環衛師傅;有人發揮專長,準備為社區老人開設“PPT小課堂”,教大家用手機製作家庭相冊;有人化身“數字輔導員”,幫老年人解決手機繳費、在線掛號等難題,讓技能在互動中傳遞,讓溫暖在社區裏流動。
居民共創展覽:一場策展點燃多元共治的熱情
“快看!這是125年前巴黎世博會的手冊,封面印章還是限定款,還有這副VR眼鏡,能看到百年前的影像呢!”在咖啡活動隔壁的展覽現場,老年居民張伯伯舉着展品,興奮地給鄰居們介紹。
這場名為《巴黎1900:時光帷幕下的築跡疊影——世博建築的世紀對話》的展覽,緣起於一次居民“金點子”——此前“南西行動者見面會”上,有居民提議“把閒置公共空間利用起來,辦一場自己主導的展覽”。

街道立刻響應,將大沽路黨群空間免費提供作為展覽場地,還幫忙對接資源、協調事宜,讓居民們放開手腳“乾大事”。
居民策展人Jenny一呼百應,轄區年輕收藏家牛先生主動拿出壓箱底的寶貝:1900年巴黎世博會原版手冊、帶指南針且至今仍能使用的世博地圖,還有那副能“穿越”回百年前的VR眼鏡,這些平時在博物館裏“只可遠觀”的珍貴展品,如今在社區裏能讓大家近距離觸摸、體驗。

社區志願者們參與值班講解、居民翻出老照片和舊物件、大學生助力設計互動環節——這場由居民主導的展覽,凝聚起“眾人拾柴”的協作力量。為了讓展覽的影響力延伸到街區每個角落,街道還聯動跳海酒吧、寵物友好商戶、轄區咖啡店等,為參觀者準備了專屬消費折扣券。
南京西路街道以“搭平台、聚資源”破局社區活動“單向輸出”,咖啡教室的技能互享、展覽廳裏的創意共鳴,讓社區儘是“參與者”而非“旁觀者”,皆是“大合唱”而非“獨角戲”。
未來,南京西路街道將推動居民、商戶、設計師等多元主體深化協作,助力街區空間變身可停留共創的公共場景;同時,持續探索治理密碼,促進各方認知互通、強化協同機制,匯聚多元力量,讓社區成為充滿活力與溫情的“共建共享家園”,書寫基層治理“雙向奔赴”的溫暖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