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鎮直通車|“紅色引擎”驅動,“三駕馬車”協同!中遠兩灣城西區改造啟動
近日,宜川路街道中遠兩灣城西區的居民們終於迎來期盼已久的“煥新”,更新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施工機械陸續進場,優先推進三號門區域道路修復。
現場老舊磚塊被掘出,警戒繩拉起,值守人員耐心引導行人。本次改造涉及約4萬平方米、涵蓋5100戶居民的西區,正逐步告別二十多年歷史的“老舊面貌”。

優先推進的三號門區域道路修復現場
中遠兩灣城是上海市中心城區最大的居民區,於2002至2006年分四期建成。其東區在2024年初完成改造,道路平整、環境優美,而西區仍停留在原貌。
隨着西區道路坑洼、停車秩序混亂、安全隱患多等問題越來越凸顯,居民們對改善居住環境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正是這份期盼,推動第四屆業委會在2024年8月順利完成換屆,而新一屆業委會的主要目標,就是推進西區的更新改造工作。
改造內容聚焦“三大工程+兩項管理”:道路翻新、消防改造、監控改造,以及西區地面停車管理辦法細則和維修資金定存方案。這些議題及其解決方案在2025年1月的西區業主大會上高票通過,有四項議題的同意率超90%。
緣何有這麼高的支持率?

中遠兩灣城西區
黨建帶頭,點亮民心路
這場改造的順利推進,離不開黨建引領的“紅色引擎”。中遠兩灣城第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惲梅深有感觸:“居民區黨組織在選人、支撐、協調上發揮核心引領作用。”
中遠兩灣城的第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濮霞良介紹説,黨組織依託“課堂間”服務坊工作平台,深入樓棟現場辦公,黨員志願者帶頭宣傳,及時收集反饋意見後與業委會溝通,避免“小問題”釀成“大矛盾”。這種“紅色後盾”,讓改造從醞釀到執行,都浸潤着黨建力量,確保方向不偏、合力不散。

工程改造聯席溝通會
中遠兩灣城業委會採用“一總兩分”機制,總業委會統籌,東、西區分會負責。總業委會黨員比例達到53.3%,核心成員又深度參與東區改造,故西區改造在其經驗指導下更為順利。西區業委會7名成員中5人為黨員,他們在業主大會籌備中帶頭掃樓、徵詢意見,盡可能每張票由本人親簽。黨員老同志更在樓棟中發揮模範作用,如一位80多歲的老黨員,在溝通會上主動拉住有疑問的居民,耐心解釋一個多小時,最終化解矛盾。
三駕馬車,合力築新顏
黨建引領之外,三駕馬車——居民區、業委會、物業的協同,更是改造的“動力源”。
中遠兩灣城西區規模龐大,涉及38棟樓。黨組織統籌大局,提供指導協調;業委會主導決策,而物業負責執行。“就如同社區的三大支點,構成一個緊密協作的閉環,圍繞小區改造事宜進行高效溝通,共同推動改造項目的順利進展。”濮霞良形容道。

改造方案在業主大會上高票通過
業主大會前,業委會反復修改方案,居委會輔助徵詢,物業維護秩序。招投標階段,業委會嚴格把關性價比,居委會收集居民反饋,物業協調現場。開工後,物業加強巡邏,確保安全;居委會搭建平台,調解衝突;黨組織預判風險,避免輿情。譬如,一些居民對道路施工期間出行安全方案不滿,引發多次口角之爭,最終在三方合力下調整方案,達成眾人滿意的結果。
居民自治,繪就美好圖
本次西區改造啟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居民自治是此次改造的“主體力量”,而業委會7名成員的表現尤為突出。他們分工協作,卻“分工不分家”,比如鄭小鏞主管工程招投標、合同談判,親自跑市場詢價20多家供應商,使行道板從市場價180-190元/平方米降至85元;毛友梅負責財務核算,“算了又算,確保不超預算”等。每位業委會成員分工&&樓棟,業主大會期間逐戶徵詢、核驗票權,實現最終五大議程高票通過。
業委會成員均另有本職工作,並非工程專業,但邊做邊學、迎難而上。鄭小鏞&&:“我們每天晚飯後就來開會,常開會至深夜,內部可以有爭論,但對外統一聲音,所有決策須經內部通過。”
業委會成員張英華所在的147號是中遠兩灣城首個換梯的樓棟,從2021年起她就參與小區多項重大更新工程,她説:“5100戶就是5100個監督員,我們像給自己家裝修一樣精打細算。”金海斌、丁俊、毛進海,都是從樓組志願者成長為業委會委員,始終秉持公心,&&“我們是代表大多數業主利益,必須盡心而為”。還有沈清胡,他感慨儘管過程艱辛,也常受委屈,但居民的支持是最大寬慰:“業主看到我們都説‘你們辛苦了’。”
此次西區改造資金使用順暢,得益於居民維修資金充裕且監管嚴格。張英華介紹:“我們定時監控每棟樓的資金賬戶,確保改造後餘額不低於30%底線。”業委會主導的招投標嚴格控制預算,通過市場詢價、反復對比,最終中標價低於市場均價。
目前,改造工程正按計劃推進:道路施工先行,監控與消防設計已完成,相關招投標預計8月底或9月初結束。同時協調市政天然氣管道改造,力求一次開挖多項更新,減少擾民。三號門道路計劃於8月底前完工,避免影響鄰近學校開學。整體工程預計明年春節前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