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物業全覆蓋:長白新村街道破解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透明物業全覆蓋:長白新村街道破解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2025-08-19 15:28:05 來源:新華網

  

  “現在小區裏的事,只要在手機上點開,每一筆都清清楚楚,我們看得明明白白,心裏踏實多了!”住在韻都城小區的張阿姨翻着手機裏的物業月報,難掩滿意之色。

  在長白社區,居民像這樣因“透明物業”而感到舒心的場景正在成為新常態。針對老舊社區物業治理中“信息不透明”與“信任赤字”兩大癥結,街道採取“生成透明—運行透明—破難透明”遞進式策略,將黨建引領組織優勢融入治理全鏈條,持續推進透明物業全覆蓋,用“透明”這把鑰匙打開了社區治理的新局面。

  生成透明:築牢信任基石,從“無序”到“有序”

  2021年6月,韻都城小區第三屆業委會集體辭任,物業管理一度陷入混亂。危急時刻,圖們路居民區黨總支迅速成立臨時治理專班和換屆籌備組,將“起底建章”作為“一號工程”。

  “換屆全過程都曬在陽光下。”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介紹,他們按“四有”標準篩選25名報名者,邀請退休黨員全程監督,9名候選人連續7天在接待&與業主面對面交流,順利完成換屆,讓居民重新燃起對業委會的信任。這一過程中,將候選人資質、選舉流程、監督渠道全程公開的“陽光換屆”機製成為關鍵經驗,用程序透明重建群眾信任。與此同時,業委會將維修基金審批閾值從5萬元直降至5千元,充分尊重業主自治權,用“權力下沉”換來“監督上位”,並進一步完善內部各類規定,設立工程委員和落實工程維修審核責任制,做到“改一條、曬一條、解讀一條”,通過章程的迭代讓權責邊界透明可循。

  

  無獨有偶,在隔一條馬路的內江大樓居民區,專業嵌入讓集體決策變得透明可證。多元參與匯聚黨組織引領力、自治主體協同力與第三方支撐力,形成利益、責任、情感的重合場域,提升了決策科學性,讓業委會集體決策有了“專業護航”。

  “我們希望選出的業委會成員要有責任心,還要具備專業技能,讓透明更加有跡可循。”談及此,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馬國賢信心十足。居民區不僅擁有一支素質優良、本領過硬的業委會“精英”團隊,還有助力隊伍涵蓋基建規劃、電氣制動、房屋修繕、藝術設計等多個領域的特色“助力團”。,他們熱心社區公益,並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為社區的日常維修、老舊社區改造和大型公益活動提供有力支持。在“智囊團”的助力下,業委會將更加公開透明,並帶動多項惠民工程落地,使老舊小區煥發新生。

  運行透明:數智賦能監督,從“模糊”到“清晰”

  “只要掃這個碼,小區的錢花在哪兒、辦了啥事兒就都一目了然。”在韻都城小區公告欄前,居民李師傅對着二維碼熟練操作。這是街道打造的“透明社區OA+物業公眾號+公示欄+二維碼”四級矩陣,讓物業運行全程“亮家底”。這一“線上線下融合”的信息公開體系是保障運行透明的核心,既能覆蓋數字素養高的年輕群體,也照顧了習慣線下獲取信息的老年人,實現全主體信息觸達。

  圍繞業主最關心的“人、財、事、物、權”,制定“8+X”公開清單,8個核心領域主動公開,從議事規則到服務合同樣樣清晰;X類專業資料應需公開,合同全文、工程審價報告等隨時可查。透明社區OA實時同步賬本,物業公眾號推送月報,形成“全領域、全流程”的公開模式,精準鎖定群眾關切點,用清單化管理明確公開內容,讓居民對社區事務“看得見、摸得着、查得清”。

  數智賦能,讓財務流、事務流、意見流同網可視、可溯、可問。街道抓住“透明”與“信任”這對關鍵杠桿,實現了流程再造與治理公開,再疊加市場化便民服務平台,開啟了制度化、數智化、協同化的物業治理良性循環。

  “小區的物業服務不及時,報修後很久都沒人來修,遇到問題很不方便。”居住在路二居民區的李阿姨回憶起過往,不無唏噓。對此,路二居民區也走出了一條物業“運行透明”的新路,引入了性價比高、響應速度快的“小鄰通”便民服務平台,並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開展便民服務體驗等方式,使該項服務得以盡快被社區居民了解並接納。

  

  “操作很便利,像家電維修、日常保潔這種常用服務,平台上都有。”居民王先生讚不絕口。電話24小時響應,維修人員30分鐘內趕到現場,費用低於市場均價約40%……公開、質優、價廉的服務換來了居民的信任,撥打“小鄰通”服務熱線的居民數量持續攀升。

  破難透明:協同攻堅實事,從“堵點”到“通途”

  

  “充電樁裝得好,充電不用愁,還不佔消防通道!”廣遠新村的居民小劉難掩興奮之情,給社區的新設施點讚。為破解新能源汽車充電難題,居民區黨總支牽頭組建徵詢小組,上門收集民意,“裝不裝”“裝哪”“找誰裝”等一系列問題在居民的公開參與之下,爭取到了“最優解”。多次協商後,居民區最終決定在停車場設置20余個智能充電樁,分時段收費,兼顧公平與實惠。通過全覆蓋徵詢掌握真實需求,用多輪協商找到各方接受的解決方案,讓民生工程得到群眾真心擁護,成為“民意先行+利益平衡”的生動寫照

  物業小事,折射出民生大事。街道積極推進“透明物業”理念,把透明機制嵌入痛點場景,用透明聯動、透明徵詢、透明協商和透明方案破解民生難題,贏得群眾認可。

  一花獨放不是春。作為典型老舊小區,延吉東路130弄也曾陷入設施老化、物業退出、物業管理難以為繼的窘境。而如今,物業費調價的每一步都走得穩穩噹噹、公開透明。

  

  破題之路以公開透明鋪就。居民區黨總支從多渠道講清調價緣由,到多輪協商確定標準,再到書面徵詢獲超三分之二業主讚同,全程透明讓居民從“抵觸”變“支持”。通過建立“溝通—協商—表決”的閉環機制,居民區以充分溝通消除信息差,用民主決策平衡各方利益,確保調價過程有理有據、公開公正,並催生出嚴格的服務監督機制,讓“質價相符”落到實處。

  “參加業主大會後,我對調價方案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小區居民趙女士感慨,“物業費上調是為了提升服務質量,我們願意支持。”

  “調價方案的制定經過了多次討論和修改,確保既能滿足物業服務的需求,又不會給居民帶來過大負擔。”物業公司代表劉先生&&,“我們希望通過調價,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微信群內的滿意度調查、面對面的定期溝通、暢通的物業服務反饋渠道,讓小區業主不再“霧裏看花”,讓協商過程不再被解讀成“暗箱操作”,讓調價過程不再被質疑“漫天要價”,實現了小區面貌、民生質感與社會評價的質量齊升,成為街道用“透明”破解民生難題的縮影,將破解難題的全過程攤在陽光下

  “透明”讓小區門口的白玉蘭重煥新生,陽光照到哪,哪就抽出信任的新芽。

  從“遮遮掩掩”到“坦坦蕩蕩”,從“各自為政”到“齊心共治”,長白新村街道始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將透明理念貫穿組織建設、日常運行、難題破解全過程,通過制度保障、技術支撐、多元參與,讓物業治理從“模糊地帶”走向“陽光化”,用“透明物業”架起黨群“連心橋”。如今,這裡的居民笑臉更多了,社區活力更足了。下一步,街道將繼續深化“透明”機制,讓物業治理更有溫度,讓幸福在家門口持續升級。

[責任編輯: 史依靈]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