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對話 | 中國聯通陳海鋒:助力AI落地,共創“AI+”融合新生態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聯通圍繞“AI智啟 融合無界”這一主題亮相大會,並在會上全面展現了AI基建、AI科技與AI産業。期間,聯通數據智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陳海鋒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中國聯通通過基建算網融合、科技數智融合、産業數實融合三大生態建設,推動AI技術在各領域的深度應用,並借助元景大模型體系降低AI使用門檻,重點突破行業最後一公里落地難題。
新華網:今年中國聯通參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主題是“AI智啟 融合無界”,聯通如何詮釋AI“融合無界”的概念?
陳海鋒:中國聯通始終以實踐“詮釋”融合無界。近年來,中國聯通與合作夥伴緊密相融,服務實體,突出實效,推進不同技術領域、生産要素、行業門類、應用場景的融合創新,共創AI基建、AI科技、AI産業的融合新生態。
共創AI基建算網融合新生態,加快建設智算基礎設施,推進算力網絡互聯互通。中國聯通推進計算與智能深度融合,煥新升級聯通雲整體能力。推進智算中心增量擴容,探索布局十萬卡集群;推進算力智聯網提速提質,推動跨主體、跨架構、跨地域算力互聯互通;強化AI賦能網絡運營,着力實現自配置、自優化、自修復,全面提升建網管網能力和上網用網體驗。
共創AI科技數智融合新生態,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和開放共享,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賦能應用。提升數據技術水平:中國聯通將全面開放聯通大數據平台,進一步壯大可信數據空間生態,形成更大規模的高質量數據集;提升模型能力水平:中國聯通將啟動行業大模型共創行動,攜手廣大合作夥伴,努力在人工智能理論、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提升智能應用水平:中國聯通將通過“元景萬悟”智能體開發平台,支持合作夥伴實現零代碼、低門檻、高效率的應用開發;提升安全支撐水平:中國聯通將升級“元景·智盾”數智安全治理平台等能力,進一步健全人工智能內生安全體系。
共創AI産業數實融合新生態,推動人工智能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入重點行業、千家萬戶。中國聯通致力於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場景優勢,成為更懂行業的數字化服務商。在工業、醫療、消費等領域,強化産業協作和戰略協同,匯聚行業數據集,研發行業大模型和智能體,推動數智科技與實體産業加速融合。
此外,中國聯通將發揮産業資本賦能作用,依託自身産業基金集群,重點布局智算、數據、安全和智能應用、具身智能等領域,着力建設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的AI技術和産業高地。
新華網:作為亮點之一,聯通元景大模型體系提出的“多模共生、普惠速成”特色,具體是如何降低企業使用AI的門檻?對DeepSeek等開源模型的改造有着怎樣的價值?
陳海鋒:首先在在模型方面,中國聯通在自研元景語言、語音、視覺、多模態等系列30+模型基礎上,聯合夥伴引入100+業界主流優秀模型,持續擴展模型能力邊界,打造“多模共生”模型家族,以全面支撐千行百業多樣化場景應用需求;業界率先量化不同參數模型的能力邊界,形成“模型-能力-場景”使用説明書,提升模型落地應用性價比;業界首次改造已有慢思考推理模型,實現簡單問題簡單回答,降低算力消耗成本30%以上;增強DeepSeek等模型的安全價值觀,讓不合規內容回復率降低50%,通過這些技術創新,讓模型“更普惠”,更多人用得起大模型。
其次在工具層面,中國聯通構建了普惠速成的元景MaaS平台,提供零代碼、低門檻的大模型開發應用工具集,讓更多開發者也能打造行業模型和智能體應用。提供選模型-改模型-用模型工具鏈,實現模型從通用能力到專業能力再到職業技能的轉變;提供多模態RAG知識庫工具,讓大模型“參考”專業經驗數據減少回復幻覺,比業界開源RAG工具精度高20%;提供智能體開發工具,讓大模型“自主使用”專業流程插件,支持業界最新的MCP協議;平台上還有一套模型評測、增強、防護和溯源工具鏈,支持敏感詞自主設置、實現秒級生效,確保模型安全。通過這些技術創新,讓工具“更普惠”,更多人用得會、用得好大模型。
新華網:您覺得,當前AI落地最大障礙是技術、數據還是場景適配?下一步,聯通會重點突破哪些“AI+産業”深水區?
陳海鋒:當前AI落地最大障礙仍然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即如何把數智技術與行業know-how相融合。中國聯通構建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開源“元景萬悟”智能體開發平台,都是為了打通AI落地的最後一公里。人工智能專家與行業專家之間有鴻溝,為了讓大模型規模化應用於實體經濟,需要培養既懂AI又懂行業的交叉型人才,通過這些交叉人才輔助各行業專知基於元景MaaS平台工具打造行業智能體應用,通過1到2個項目歷練,後續行業專知就可以自主地使用工具打造行業智能體應用。
中國聯通聯合行業合作夥伴已經打造了40+行業大模型和100+行業場景智能體應用,未來還將持續面向集團內部、企業側以及消費端,聚焦政務、工業、醫療、教育、經濟運行以及文博文創等領域,重構産業新生態,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